文/卢秀辉 方孝孺被儒家文化所害;被忠君的思想所害;被传统观念所害;被知识分子的正气所害。不但害了他,还害了他的亲朋好友,甚至是学生。历史上唯一的一次以国家名义、法律名义加诛的“诛十族”,九族外加学生一族。 每杀一人,都是当着方孝孺的面杀的。都是千刀万剐,凌迟而死。屠杀一直持续到了第7天,杀了873人。而屠杀独缺了方孝孺的妻儿。因为他的妻子、两个儿子中宪、中愈上吊而死,两个女儿也跳了秦淮河。是什么深仇大恨下如此毒手?是“忠君思想”杀死了他们。 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也是死于非命。方克勤出仕前,态度很坚决:避而不仕!但是,官府抓了他的亲戚,逼他就范最后,因“空印案”发,被处死。未及弱冠的方孝孺扶持灵柩归乡安葬。 方孝孺是宋濂的学生,当时,宋濂的门生中,有不少知名文士,这些人都觉得自己不及他。方孝孺因病卧床不起,时家中粮食断绝,日无炊烟。仆人将实情告诉了他,他淡然一笑:“从前有古人,曾经三十天时间,只进食了九次,居然没有死,熬过了最贫穷的时光。贫穷困扰的,岂止我一家啊?” 洪武十五年,方孝孺26岁时,吴沉、揭枢向朱元璋推荐了他,朱元璋召见后,非常欣赏他。朱元璋皇太子朱标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杰出人物,我留给你用,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随后,礼送方孝孺还家。那知道被仇家连带举发,官府逮捕了他,案卷转到朱元璋那里,朱元璋马上释放了他。洪武二十五年,方孝孺又被推荐到京,朱元璋说:“孝孺留待大用,现在还不到任用的时候。”授予教授,嘱其专事给众儒生讲学。 朱允炆一即位,马上征召他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升调他做诗讲学士,成了国家顾问。建文帝朱允炆每逢国家重大的政事,都向他询问求教。朱允炆临朝时,也让他陪其身侧。百官奏事,决定采纳与否或可否施行时,朱允炆命令方孝孺趋身屏风前,当场批答文书,一时宠及。更是担当了《太祖实录》、《类要》典籍的总裁。 建文帝削藩太急,在围剿燕王朱棣失利后,朱棣起兵南下,朝廷议定诏令、檄文讨伐朱棣,文皆出于方孝孺的手笔。 建文三年,方孝孺建议:“燕军长驻大名府,必不能适应天气暑热降雨,会不战自疲。命辽东诸将入山海关,攻永平府,真定诸将过卢沟桥直捣北平,燕王定会回援。我方以大军攻其后,必擒燕王。此时燕王奏书刚到,缓回覆,怠其将士之心。为我赢得合击的时间。”朱允炆深表赞同,命令方孝孺起草诏书,让燕王罢兵回归属地,燕王没有尊奉诏令。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有人劝朱允炆前往别处,以待复兴。方孝孺请守南京,准备为社稷而死。乙丑日,燕军入城,建文帝朱允炆自焚,方孝孺也被抓进了监狱。文武百官多见风转舵,纷纷投降燕王。 当初,朱棣率军从北平出发时,姚广孝对朱棣说;“南京城破,他一定不会投降,杀了方孝孺,就是把天下的读书种子给灭绝了。”朱棣应承姚广孝不杀方孝孺。 姚广孝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姚广孝建议朱棣,轻骑挺进直取南京,不要摆开战,以区区燕地一方兵马敌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历史上绝无仅有。 朱棣召方孝孺起草登基诏书,方孝孺大哭,悲切哀恸的声息响遍大殿的台上台下。朱棣特意走下卧榻对他说:“先生,我只是想仿效周公辅佐成王。”方孝孺问:“周成王呢?”朱棣答:“他自焚而死。”方孝孺又问:“成王的儿子呢?”朱棣说:“国家必须立成年的君王。”方孝孺说:“成王的弟弟呢?”朱棣答道:“这是我们朱家的家事。”方孝孺执笔,疾书“燕贼篡位”数字,掷笔与地,大骂道:“这就是周公?算了,死就死了罢,我绝不可能为你起草诏书。”朱棣被骂得脸面无存,大怒,下令用刀割方孝孺的嘴,从嘴巴割到耳朵处,方孝孺仍然大骂不止。朱棣又以诛灭九族相威胁,方孝孺怒怼朱棣:“灭十族又如何?”朱棣厉声道:“我怎么会让你现在就死,我要让你亲眼看着灭你十族!” 朱棣将方孝孺关至狱中,搜捕其家属,逮解至京,然将方孝孺的十族押至他的面前,一刀一刀将他的亲人割死,割了七天七夜,哀声满天,方孝孺泪如雨下,他的亲弟弟方孝友从容吟诗道: 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 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回家山。 朱棣命令将方孝孺车裂于街市。建文四年六月二十五日,方孝孺慷慨赴死,作绝命词说道: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庶不我尤!此惨案,杀了873人,被流放、下狱的不少于千人。 这样的人谈什么书法?如此忠臣可惊天地、泣鬼神。于他,讲书法有意义吗?当代,居然有人打着“普世价值观”,用所谓的“尊重生命”来指责他。岂不知,他表现的是中国文人的精神,表现的是中国文化的骄傲。不想说了,不说也罢! 我最难过的是,当代有“普世价值观”的学子俊杰,居然说出一个观点,方孝孺完全可以避免悲剧,说句软话就过了。过是过了,中国从此无文人。不,没有了中华文明的骨头了。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浙江台州府宁海(今浙江宁海)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卢秀辉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