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亭'的来历

 渐华 2019-10-07

寒亭区是世界风筝都——潍坊市四区之一,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岸。寒亭,古称寒国,传为夏代寒浞所建。秦属齐郡,汉称平寿,隋、唐、宋、元属潍州。'建安七子'中的孔融、徐干,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都在寒亭区留下了足迹。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富有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享有'世界风筝都中之都'的美称。

寒亭古为寒国,后称北海,前身是潍县,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在民国三十年刊印的《潍县志稿》中,选录了清代著名学者阮元的《寒亭诗》一首:

五千年下读遗经,潍水桥东马暂停;

海右无如此间古,斟寻亭北有寒亭。

'寒'字之名的由来

寒亭区寒亭街道东冢子村前有一堆封土,封土前伫立着潍坊市和寒亭区人民政府所立的石碑,上写着'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寒浞冢'。这堆黄土为什么会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寒浞与寒亭有何种关系?

古寒国是夏朝以前势力强大的东夷方国,原为寒浞的父亲伯明氏所统治,寒亭至今还留有他的遗迹伯明桥。寒浞代夏后便以'寒'姓自立为国。以现今的寒亭地区为统治中心,鉴于夏朝的同盟国斟灌(在寿光)和斟寻(在坊子)威胁自己的统治,又庇护夏朝的后人,寒浞这才命儿子伐灭它,并建立过(在莱西)、戈(在河南)两个诸侯国藩屏寒国。寒浞统治天下四五十年,逐渐失去民心,最后在夏朝的残余势力联合进攻下失败。

寒浞作为一个失败者,夏朝统治者不可能为他树碑立传,更不可能为他修坟祭祀。但东夷部族没有忘记他,他们把寒浞作为民族英雄祭祀,年年封土上香,因此就有了后来的寒浞冢。据乾隆年间所修的《潍县志》记载,当时寒浞冢封土'高三四丈,广数百尺'。经过多年风雨剥蚀,已没有当年的规模,现在仅余封土高6米,底部东西42米,南北60米,底围252米,墓冢保存完好。以寒浞冢为中心的方圆四十里内,有7个张营村、8个寨子村、两个灶户村、两个柴埠营村,一个仓上村和一个马宿村,据说就是当年寒浞屯兵处、仓库、军马场和草料场,依稀可见当年寒浞国势之盛。

夏朝历史久远,所存遗迹不多,寒浞冢虽非硕果仅存,起码在潍坊是独一份。不但寒亭区名来源于它,浞河也仍然流淌不息。检点历史,弘扬文化,我们着眼的并非它承载的旅游及文化价值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汲取其历史经验教训:不管是太康失国,还是后羿、寒浞代夏,以及少康中兴,其根本原因都取决于人心的向背。所谓'失德于民'、'失人故也',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流淌千年的浞河今日景观

'亭'字之名的由来

我省很多地名都有个'亭'字,如潍坊有寒亭、枣庄有山亭、青岛有流亭等。一般而言,这些地方大多地处交通要道,有着久远的历史传承。

从周代起,开始在边防要塞地筑亭,用作防卫和盵望之用,并配备亭吏管理。秦代开始把亭作为一级行政建制,分边疆亭与内郡亭两种,内郡亭又有市亭与乡亭之分。边疆亭一般是一座小小的军事建筑,大多设在边塞观察敌情的岗亭。如马谡大意失掉的街亭便是此种。内郡亭是具有治安职能的基层行政单位,除寒亭外,潍坊地界还有斟寻亭、灌亭、密乡亭等等,应该多属于内郡亭。

汉承秦制,继续把亭作为一种基层行政单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 王莽篡政后,对于古国皆立亭,并且崇其封识。寒亭是夏代就有记载的古寒国故址,正式定名为寒亭大约就是这个时候。清代大学者阮元在担任山东学政期间有《寒亭诗》云:'五千年下读遗经,潍水桥东马暂停。海右无如此亭古,斟寻亭北是寒亭。'足以印证寒亭久远的历史。

言及亭,则不能不说起汉高祖刘邦,这也是亭文化中最有份量的人物。《史记》载高祖初为泗水亭长,可见刘邦最初仅仅是一亭长级别的小官,掌管治安警卫、捕捉盗贼,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

亭侯还是两汉魏晋时的一种地位较低的爵位名,如汉末曹操被封为费亭侯,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

古代常有'五里一送'、'十里一别'的典故,'十里一别'所说的,是指送客十里,便在路边之亭相别,此时可在亭中摆宴饮酒。这是送客相别的最远之距,也是送客的最高待遇。由此可见,亭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处理治安的所在,演化为路边供路人休息的处所。亭也就由官方色彩浓厚的建筑而成为一种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建筑形式。

亭在所有古建中,是文人墨客所歌咏、描述最多的题材。因亭是相别之处,所以以亭为题或以亭为素材的感伤、惜别之诗词堪为大观;亭建在山间水边多为赏景休闲之用,故借亭而成的风雅文章亦是数不胜数;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亭几乎是必为描绘之点缀。直至今天,亭仍然是各类景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点睛之作,是民族建筑的精华,山光水色、园林名胜由此相得益彰。民国大师李叔同更有一首广为传颂的诗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由亭的演变历史可知,寒亭之名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是极早就有行政建制的地区。建国后,境内先后发掘几处历史断代相当于夏朝的龙山文化遗址,古寒国的文明得到考古学的印证。

有的资料记载,寒亭之名来源于王莽篡政,说王莽改古国为亭,也有其道理。总体而言,寒亭正式定名于秦汉之际。后来,由于朝代更迭,寒亭地域先后从属于北海郡、北海县、寒水县、潍县等。

近年来,寒亭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潍坊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原本意义上的寒亭已经难寻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城市。直至1983年,潍县撤销,设置寒亭区,从此寒亭以一个县级单位出现在共和国的版图上。

空中看寒亭

与寒亭相关的著名人物

寒浞,又名韩浞,后羿在推翻夏代国君帝相后夺取了王位。因后羿在位时不理朝政,寒浞乘机夺得了政权,定都于寒亭,称寒国。寒浞父子在位60多年。传说寒浞在此地杀死嫦娥的丈夫后羿,欲想霸占嫦娥,嫦娥吞吃仙丹,翩翩起舞,飞向月宫,奔月这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为了纪念嫦娥遂将这天定为中秋佳节。寒亭也成了传说中的嫦娥奔月之地。

孔融(153年-208年),汉末文学家,字文举,曾任鲁国北海相,当时称做孔北海,又曾任过少府,大中大夫之职。

徐干(170年-217年),字伟长,东汉末北海郡(今昌乐境)人,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徐干所处的时代,正值汉灵帝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在寒亭区朱里街道会泉庄村东北1公里处,存有徐干墓遗址。

郑板桥(1693年-1765年),清著名书画家和诗人。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化兴人。自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郑板桥在此做了七年的知县。

宋步云(1910年-1992年),潍坊市寒亭区泊子乡高庄村人。是当代杰出的艺术大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