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韬为何掘不开武则天的乾陵?你看看史书中写的啥

 昵称散步收藏 2019-10-07

武则天的乾陵与秦始皇陵一样神秘,作为一代女皇,其墓中的宝贝肯定数不胜数。可令人惊奇的是,乾陵至今都没有被挖开,无论任何盗墓者来到此地,无一例外都是空手而归。即使是号称“盗墓之王”的温韬,也未能动武则天陵墓分毫,温韬为何会失败?难道真的是因为盗掘武则天陵墓时的风雨大作?别急,编者这就给您揭开谜底。

乾陵是唐代女皇武则天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的梁山上,其墓主人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夫妇。乾陵的神秘由来已久,据记载,它是唐朝时期著名的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合力选址修建的,是我国为数不多浩大而又神秘的帝陵。唐代武则天时期正处于盛世王朝的阶段,国内经济贸易发达,文化发展异常繁荣。由此来说,武则天陵墓内的财宝,肯定不逊于现今国内任何发现过的宝藏。

乾陵如此豪华,自然有人惦记其中的财宝,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的黄巢动用40万大军,对乾陵进行了盗掘活动,兵勇们挖出了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用以寻找进入乾陵地宫的蛛丝马迹,却还是未能发现乾陵的墓道口。在民国初年时,军阀孙连仲也曾经打着保护乾陵的幌子,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可即使他用了一个师的兵力,并采用了先进的爆破手段,也未能找到乾陵真正的入口。如此一来,乾陵有武则天保佑的说法更盛,又为这座帝陵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至于乾陵有武则天保护的说法,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其实这与乾陵在五代时被盗掘的经历有关。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曾对唐朝皇陵进行了“毁灭式”的盗掘,致使“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不得不说,温韬的“一勺烩”确实对得起自己“盗墓之王”的称号。当自己境内所有的唐代皇室陵墓都被发掘一空后,温韬开始打起了乾陵的主意。在这里我们要插一句,温韬盗墓与黄巢以及孙连仲完全不同。黄巢与孙连仲只知道没头没脑的乱挖,可是温韬却精于风水堪舆,很轻松的就找到了乾陵墓道口。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温韬再也不敢觊觎乾陵内的财宝,史书记载,正当温韬与手下为发现乾陵墓道口而感到高兴时,突然之间天气由晴转阴,并随之风雨大作,导致“风雨不可发”。温韬还将此事特意记录了下来,并由此传出了武则天守护陵墓一说。如此迷信的说法是否可信呢?当然不可信,其中原因有二:

首先,温韬本人精通于盗墓之术,既然能找到乾陵的地宫入口,自然没有放弃之理。否则的话,他又如何向手下人交代?

除此之外,温韬本人盗掘过的墓葬不计其数,证明他应该是一个无神论者。风雨大作属于正常的天文现象,即便其发作的时间恰好赶上温韬盗掘乾陵,也不会令其立马放弃,毕竟以他的性格来说,煮熟的鸭子怎么可能让其飞走?

由此我们也能判断,温韬之所以会放弃发掘武则天墓葬,有很大可能就是迫于无奈。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是什么因素让温韬不得不罢手,导致其放弃对乾陵的发掘呢?我们还是要翻阅一下史书资料,《旧唐书·严善思传》曾记载:“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意思就是说,乾陵地宫的墓道口是用石头密封的,其石头的缝隙中都用铁汁浇筑灌满。这段史书中的记载,看起来玄之又玄,它是否真实呢?1960年时,有农民在乾陵附近炸石头,偶然之间将乾陵墓道炸出了一个大口子,直至考古专家来到后,才对其进行了保护性清理。在勘察过程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乾陵墓道位于陵墓正南,呈斜坡形,并且都是用石条堆砌而成。测算结果表明,石条堆砌共39层,共4000多块,而且石条之间还用铁栓板固定,每3层上下用铁棍串联,之后再用锡铁融化灌缝,绝对称得上是固若金汤。

此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古代没有先进设备的状况下,温韬即便找到了墓道口,也无法用人力对铁石进行开凿。温韬一定是经过了重重努力,也未能动其分毫,这才不得不勉强放弃对乾陵的挖掘。不得不说,武则天乾陵实在太过神奇,铁石结合封住墓门的独特方法,还只是墓内的冰山一角,其内部诸多的暗藏机关也无不显示着大唐王朝当时的科技水平。至于武则天乾陵内的其他谜团是否有一天会真相大白,我们还是期待考古专家们的进一步努力吧!

[参考资料:《武则天乾陵之谜》 《旧唐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