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媒发文“敲打”相声行业,无需对号入座,两点值得探讨

 天穹的雄鹰 2019-10-08

近日,2019全国非文化遗产曲艺周在济南举办,来自全国131个曲艺项目代表演员齐聚泉城,对此次活动,《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文章《曲艺传承,“有新样”与“别走样”》。

官媒发文“敲打”相声行业,无需对号入座,两点值得探讨

《人民日报》文中专门以相声行业为例,对相声行业存在的“走样了”的表演提出批评,特意敲打了一些相声行业存在的“装傻”“卖萌”“扭捏”等表演形式,迎合媚俗、歪曲历史、调侃英雄等表演内容。

官媒发文“敲打”相声行业,无需对号入座,两点值得探讨

笔者认为,这种“敲打”对于相声行业来说是必要的,因为在目前的各个曲艺项目中属相声行业存在的问题最多。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现象并非只存在于某个或某几个相声团体,应该说在全国很多地方的相声表演中都存在,因此部分读者也不需要凭空猜测对号入座。

官媒发文“敲打”相声行业,无需对号入座,两点值得探讨

笔者观《人民日报》此文,可以归纳出官媒对于曲艺发展的两个论点,一个是“创新”,另一个则是“品位”。

官媒发文“敲打”相声行业,无需对号入座,两点值得探讨

一、 创新不能等同于网络段子集锦

现在相声市场存在一种“奇妙”的观点,对于没有结构、没有立意的网络段子集锦相声称之为现代相声,或者说是年轻人爱听的相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更有甚者,还有人把扭捏作态、大喊大叫甚至脱衣厮打等洒满狗血的表演方式称之为相声新的表演形式,这也是错误的。

官媒发文“敲打”相声行业,无需对号入座,两点值得探讨

所谓创新可以是舞台的创新,可以是内容的创新。比如贾旭明张康在《笑傲江湖》舞台上的《新闻晚知道》,全程以新闻播报的形式输出观点配上不卑不亢的播音脸,可以说形式创新不大但足够新颖。同一个舞台上章绍伟和王惟的猫头鹰和大树的化妆相声,内容和形式同样创新十足。

此外,相声新势力卢鑫玉浩的一系列创新作品如世界杯版《探伏尔加河》等内容也相当不错,可以说现在相声市场上各种创新形式也不算少,相声演员们应该挖空心思把创新用在正地上,而不是在敷衍的把网络段子攒起来卖个萌耍个贱就行了。

官媒发文“敲打”相声行业,无需对号入座,两点值得探讨

二、 品位不能简单等同于不可乐

现在的相声观众里还有一个奇怪的观点,那就是有品位的相声等同于高雅相声,而高雅相声是不可乐的,只有电视上不让说的相声才是可乐的。

这种观点是选择性失明,笔者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相声前辈们的作品,不论是马三立、侯宝林、马季还是他们的继承人马志明、侯耀文和姜昆,这些人的经典相声段子不仅有品位还一样可乐。他们的经典相声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耐听,听几十遍还能仔细咂摸出滋味来,这就是有品位的作品。

官媒发文“敲打”相声行业,无需对号入座,两点值得探讨

另一个例子就是这几年盛行的喜剧综艺,《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相声有新人》《笑脸相迎》等等吧,在这些综艺节目上,相声表演占了很大的比重,而这些在电视上说的相声大部分同样是可乐的,比如岳云鹏在《欢乐喜剧人》舞台上的几段相声,结构清晰、节奏明快,有品位还有笑声。这些电视上让说的相声不仅可乐,还能拿冠军呢。

官媒发文“敲打”相声行业,无需对号入座,两点值得探讨

官媒对相声行业进行提点和敲打不是一次两次了,但为什么相声行业依然不断出现各种突破底线的作品呢?急功切利是最大的问题,眼一红作品质量就上不去了。

还是希望有些相声演员能自觉提高业务水平,实在不行就看看书,马季先生写的书里总结过相声有22种抖包袱的技巧,不知道现在还有几个相声演员能去研究这个。

官媒发文“敲打”相声行业,无需对号入座,两点值得探讨

记得《笑傲江湖》第二季舞台上有个哑剧选手叶逢春,当时评委郭德纲对哑剧这种表演形式低迷的现状表示了担忧,对此叶逢春表达的观点笔者非常赞赏,他说,哑剧不行了,不是哑剧这种表演形式不行,而是哑剧演员不行。这话当然也适合相声行业,而事实证明叶逢春这种清醒的头脑和执着的坚持也让他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