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24岁,负债35万” :父母倒下时,大多数年轻人都没准备好

 学习雪雪 2019-10-09

壹心理主笔团丨碗仔

国庆长假,你过得还好吗?
或许,你在工作、在旅行,而我回到了家。

看见老爸烧的一桌好菜,老妈的身体,却不如以前那么硬朗,莫名感慨。

原来,当我觉得自己还是个宝宝的时候,他们却已经老了。

今天恰逢重阳节,与你们分享一些感触,也带来一份国庆福利大礼包看到最后的小伙伴,可以领取福利哦~



25岁之后,你最害怕什么?
 
“害怕鱼尾纹、法令纹,更害怕衰老”

“害怕变老了,还没有钱”

“害怕自己到了30岁还一事无成”

“害怕嫁不出去,孤独终老”
 
不过,最戳我的,是朋友的一句话,她说:“害怕自己生病,更害怕父母生病”。
 
因为,他们离开的时候,大多数年轻人,没有任何准备。
 
《人间世》里,王龙的家就发生了巨变。
 
爸爸患直肠癌,病重被送进了医院。妈妈心急如焚,赶去医院路上,遭遇车祸。当场左腿骨折,右脚跟腱断裂。
 
王龙上午将爸爸安顿好,下午带妈妈入院。他绝望地对自己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一天我还能经历些什么呢?”
 
他原以为,爸爸可以看到自己结婚生子,可以退休享清福。毕竟,累了大半辈子,该歇歇了。
 
没想到,爸爸皱着眉头,语速缓慢地告诉他:“我去医院查过了,又复发了”。
 
他懵了。
 
王龙才27岁,就要接受父母病重、去世的残酷事实。
 
宣布死亡那天,家人哭成泪人。只有他,低头沉默了很久。
 
去殡仪馆的路上,他双手捧着遗像,对爸爸唱着“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生换你岁月长留”。
 
可惜,爸爸再也听不到了。
 
从住院到去世,不过短短的10天。
 
太快了。


等待火化时,王龙一声不吭地,摸着灵柩,好久好久。直到工作人员让家属止步,他跪在紧闭的门前,大喊:“爸爸,走好”。
 
那一刻,他哭得像个无助的孩子。


我潸然泪下。
 
王龙说,以前一年和爸爸也见不了几次,聚少离多。每次回家,都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他。自从爸爸住院后,突然觉得,“以后再也没人给我烧骨头汤喝了”。
 
他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父母健在、家庭完整,对他来说,是多么重要。
 
我不知道他是否会遗憾,陪伴父母的日子太少。
 
但我知道,很多人与他一样,父母倒下时,都没有准备好。
 
因为,父母好好的时候,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些事情。总觉得这种疾病、分离,离我们很遥远。
 
可是,坏消息从不会提前预告。
于是,我们都是手忙脚乱地长大。

      
 
微博曾经有个很火的话题,叫“90后的你拥有多少存款”。
 
底下有人评论:“不要说有多少存款了,甚至有很多90后的存款是负数。毕竟现在还有那么多的花呗、借呗、京东金融白条要还呐”。
 
当然,物质逐渐丰富的今天,消费升级是一件好事。
 
但,如果我问你:“你知道自己的存款够爸妈在ICU呆多少天吗?”,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其实,很多年轻人几乎从不曾想过这个问题。直到第一次看见爸妈生病的账单,又懵又震惊:“我哪有那么多钱?”
 
前年,大学师妹老A,家里发生变故。
 
她的爸爸,突发脑溢血,当天就被送进ICU。她在病房前的走廊里走来走去,整夜整夜地失眠。
 
担心爸爸的病情之余,同样令她一筹莫展的,是那可怕的医药费。
 
住进ICU的第一天,仅仅一天,就花了1W,她很害怕:
要在ICU呆多久?如果长期醒不过来,是不是每天都要花1W?

每天1W,一周7W,一个月30W,两个月60W,上哪里去找这么多钱?

借钱?找谁借?谁愿意帮我?

贷款?拿什么还?多久才能还清?

卖房?我们住哪里?妈妈出院后要怎么办?
......
 
每天睡觉一想到这些,她都感觉人生一片黑暗。
 
当时,她只有24岁。
毕业第一年,工资每月4K。
 
她说,一直以来对钱没什么概念。
 
一套贵妇眼霜600多,买了之后,当然不能再买平价面霜;有了贵妇面霜,当然不能再买平价精华。
 
总之,花起钱来绝不手软,今天爽到才是真的。
 
存款?下个月再说吧。
 
然而,爸爸生病后,她把住院费、药费、社保报销费,都算得清清楚楚。最终,捡回一条命,转回普通病房,前后一共花了35万。
 
最后卖掉家里的车、妈妈的股票、刷爆3张信用卡之后,凑齐了这笔钱。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她要想办法还钱。
 
所以,爸爸出院后,她疯狂工作,还接了四五个兼职,做代购、做微商、发传单......
 
这场大病,让她第一次知道什么叫“花钱如流水”。
 
她告诉我:“爸妈常说,希望自己不要得慢性病,最好痛快死掉。后来,我终于明白,他们担心自己的病,要花太多钱,拖累了我”。
 
她既心疼又内疚,以前从没想过,自己会以这种方式,感受赡养父母的压力,也不会如此深地感受到爸妈对她无尽的爱。
 
所以,她决定,以后每个月定期存一笔钱,无论多少,总比零存款时的惊慌失措要好。
 


而当钱和命放到一起,现实给每一个人,都狠狠地上了一课。
 
老A说,爸爸住院第二天,亲戚朋友嘘寒问暖,说有问题会尽力帮忙。
 
后来,钱实在不够,她好说歹说:“麻烦大家帮帮忙,我现在工作了,以后一定会还”。
 
结果,有人说要带孩子,要工作,忙不过来。此时,奶奶连同几个婶婶,到医院骂妈妈:“我儿子才57岁,那么年轻,一定是你克夫”。
 
她说:“最令人心寒的,不是冲突,而是各种无视、推脱和谩骂”。
 
老A一直以为,自己足够成熟地去应对各种情况。可当她被亲戚挤兑时,还是很难过。怎么会是这样的呢?平日里,爸爸对他们的照顾并不少。关键时刻,却溜得比谁都快。
 
但,她没办法责怪他们。毕竟,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不过,她没有一蹶不振。
 
她坚信,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努力撑起这个家。
爸爸转到普通病房后,她经常帮他翻身、擦背,防止褥疮;
经常给他按摩,活动筋骨;
加入不下5个QQ群,和病友一起交流,争取更快康复;
给他换尿袋、擦屁股,保持身体干爽......

同时,她开始跟妈妈去菜市场,买菜做饭,努力着照顾妈妈和这个家。
 
我问她,会很累吗?
 
她说:“累啊,累到你怀疑人生,你每刻都在担心,下一秒接到的是病危通知书,还是那句‘请节哀’?而这些情绪还不能让家里人知道,害怕他们担心,我甚至想过死了算了,一了百了”。
 
可是,最后她还是没那么做。
 
因为,听妈妈说,小时候老A生了一场大病,高烧不退。当时,村里的医生都觉得没救了。
 
唯独爸爸,紧握着手里不多的钱,连夜赶到上海,到处奔波,就为了给她治病。
 
“我这条命,是爸爸救回来的,他都不放弃我,我怎么能放弃他?”
 
她愈发觉得,虽然现实让她见识了人性的丑陋,却也收获一份温情。从前,不觉得家的意义有多重要,这时候的她觉得:
 
“我的家是一个可以不用很大,但可以感受到温暖,也可以找回自己的地方
 

 
很久之前,一张名为《独生子》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
 
有人说,看完之后,更焦虑了。
 
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25岁之后,渐渐开始担心父母的身体。
 
而就是那些医药费与照顾父母的场景,让我们“一夜长大”。

 △ 来源:微博@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