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显影剂、对比剂)是用于体内后能在特定部位产生密度差异而使有关结构或器官显影的物质。 分类 随着影像诊断仪器设备的发展,目前所用的造影剂,不仅有X 线造影剂,还有超声造影(US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数字减压动脉造影(DSA )及核磁共振成像(MRD )等所用的特殊造影剂。目前临床应用的造影剂可简要分为X 线与CT 造影剂、核磁共振造影剂两大类。 发展史 自1924年美国用50%的碘化钠成功地作了第一例股动脉造影以来,与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一样,造影剂产品不断的更新换代。目前所用的常规造影剂通常情况下相当安全。但某些患者仍会出现轻度或中度的不良反应,个别情况下还可能出现极少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 造影从最初的合成到现在已经经历多个阶段,按照结构分可以分为离子单体及离子二聚体,非离子单体及非离子二聚体。按照渗透压可以分为:高渗对比剂,低渗对比剂以及等渗对比剂。 几年前,在日本进行了一项包括337,000多例的临床研究,发现无论离子型对比剂还是非离子型对比剂,严重反应的发生率都非常低,轻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很低,发生率小于10%。 不良反应 初期的造影剂,是离子型造影剂,其中的碘是以离子方式存在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碘离子,非常容易与血管壁接触,当人体血管壁或其他组织的细胞对碘过敏时,使用造影剂者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为了减少碘过敏反应的发生,医学工作者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如果将游离的碘离子用一些特殊的化学结构包裹起来,就像人们把很黏的物体用纸包裹起来以免粘手一样,离子碘就变成了非离子碘,这样它就很难再与血管壁或组织细胞接触,这种造影剂称为非离子造影剂。 增强扫描的时候,需要在患者的静脉内注入大量的造影剂。一般来说造影剂对人体是安全的。但是由于人体的个体差异性,在特定的情况下,有些人会对造影剂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及神经毒性、血管毒性、肾毒性等,其中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过敏反应根据轻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离子型造影剂不好。一般来说,造影剂应该是安全、可靠,不会发生过敏反应的,但由于检查需要,静脉注射的速度必须快,且造影剂在短期内就需达到较高的浓度,加之剂量大,又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有极少数特异体质的病人可能发生轻重不同的过敏反应,严重的会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突然死亡,尽管采取各种预防和抢救措施,发生意外也是在所难免。 通常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热感和潮红,能引起病人的不适和烦躁不安,而非离子型造影剂能减少这种不良感觉。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即使是非离子型造影剂,仍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在使用时仍需密切观察病人。造影后大量饮水可以有效地预防造影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造影剂肾病 造影剂的另一项副作用即是造影剂肾病,目前对于造影剂肾病来讲,原先存在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比较容易出现造影剂肾病,对于此类患者医生一般在围术期会采取水化治疗,即是通过慢速输注生理盐水,使体内血液容量增加,对进入体内的造影剂有“稀释”作用,减少其对肾脏的损伤。 另外可以选择等渗的非离子性造影剂,减少肾脏损伤。此外,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应该在造影时尽量减少造影剂的用量,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衰加重。由于CT造影使用造影剂的剂量相较DSA造影更大,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建议实施冠脉CTA。 总之,随着科技的进步,造影剂对人体的危害日益减小,只要临床中合理应用、科学防范,就能够有效的控制风险,大可不必谈之色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