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详细内容(上)

 我爱杂货铺子 2019-10-09

201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美国心脏病协会)正式更新了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现将内容向大家进行推送,以便共同学习。

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

救治体系组成

2015(更新):确定了救治体系的通用元素,为利益相关方提供了一个通用框架,以便其组建一个综合性复苏系统(图 3)。

生存链

2015(更新): 建议对生存链进行划分(图 4),把在院内和院外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区分开来,确认患者获得救治的不同途径


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

2015(更新): 对社区来说,利用社会媒体技术,帮助在 院外疑似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呼叫附近有愿意帮助并有能 力实施心肺复苏的施救者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早期预警系统、 快速反应小组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

2015(更新): 对于成年患者,快速反应小组 (RRT) 或 紧急医疗团队 (MET) 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心脏骤停的发生, 尤其在普通病房效果明显。如果机构中有患有高危疾病的 儿童在普通住院病房接受治疗护理,可以考虑建立儿童快 速反应小组/紧急医疗团队系统。成人与儿童均可考虑使 用早期预警系统。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 质量 :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社区非专业施救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方案

2015(更新):建议在很可能有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 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场所,实施公共场所除颤 (PAD) 方案(如机场、赌场、运动设施等)。

调度员识别濒死喘息

2015(更新):为帮助旁观者识别心脏骤停,调度员应询 问患者是否失去反应,以及患者的呼吸质量(是否正常)。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施救者和调 度员应该假设患者发生了心脏骤停。调度员应学习通过各 种临床症状和描述,识别无反应状态,呼吸不正常及濒死喘息。

胸外按压的强调事项 *

2015(更新):未经训练的非专业施救者应在调度员指 导下或者自行对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 (Hands-Only) 式心肺复苏。施救者应持续实施单纯胸外按 压式心肺复苏,直到自动体外除颤器或有参加过训练的施 救者赶到。所有非专业施救者应至少为心脏骤停患者进行 胸外按压。另外,如果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有能力进 行人工呼吸,则应按照 30 次按压给予 2 次人工呼吸的比 率给予人工呼吸。施救者应持续实施心肺复苏,直到自动 体外除颤器或有参加训练的施救者赶到。

胸外按压速率 *

2015(更新):对于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施救者以每分钟100至120次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

胸部按压深度 *

2015(更新):在徒手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以至少 2 英寸(5 厘米)的深度对普通成人实施胸部按压,同时 避免胸部按压深度过大(大于 2.4 英寸 [6 厘米 ])。

阿片类药物相关的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 旁观者给予纳洛酮 *

2015(更新):对于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患者,如果无反应且无正常呼吸,但有脉搏,可由经过正规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和 BLS 施救者在提供标准BLS救治的同 时,给予患者肌肉注射 (IM) 或鼻内给予 (IN) 纳洛酮。在对有阿片类药物过量风险的人员培训有关阿片类药物过 量反应的课程中,可以包含或不包含给予纳洛酮的内容。“特殊情况的复苏”部分也讨论了这个问题。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及心肺复苏质量 :医护人员 BLS

及早识别患者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2015(更新):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 即就近呼救,但在现实情况中,医护人员应继续同时检查 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胸外按压的强调事项 *

2015(更新): 医护人员应为所有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 提供胸部按压和通气,无论这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而且,医务人员比较实际的做法应是,根据最有可能导致停搏的原因,调整施救行动的顺序。

先给予电击还是先进行心肺复苏

2015(更新):当可以立即取得 AED 时,对于有目击的 成人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成人在未受监控的 情况下发生心脏骤停,或不能立即取得 AED 时,应该在 他人前往获取以及准备 AED 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而且视患者情况,应在设备可供使用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胸廓回弹 *

2015(更新):施救者应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以便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次数 *

2015(更新):对于没有高级气道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成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目标应该是尽量提高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比例,目标比例为至少 60%。

胸外按压反馈

2015(更新):可以在心肺复苏中使用视听反馈装置, 以达到实时优化心肺复苏效果。

延迟通气

2015(更新): 对于有目击者、有可电击心律的院外心 脏骤停患者,基于优先权的多层急救系统可以借助 3 个200 次持续按压的按压周期,加被动给氧和辅助气道装置 的策略,来延迟正压通气 (PPV)。

在心肺复苏中使用高级气道进行通气

2015(更新):医护人员可以每 6 秒进行 1 次人工呼吸(每分钟 10 次),同时进行持续胸部按压(即在心肺复苏 中使用高级气道)。

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 :基本原则

2015(更新): 对于医护人员,2015《指南更新》使得 应急反应系统的启动及后续处理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医护 人员的临床环境。

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

阻力阀装置

2015(更新): 不建议常规使用ITD辅助传统心肺复苏。当有可用设备和经过适当培训的人员在场时,可以用阻力阀装置搭配主动按压 - 减压心肺复苏替代传统心肺复苏。

机械胸外按压装置

2015(更新):无证据表明,使用机械活塞装置对心脏 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相对人工胸外按压更有优势。人工胸外按压仍然是治疗心脏骤停的救治标准。但是,在进 行高质量人工胸外按压比较困难或危险时的特殊条件下(如施救者有限、长时间心肺复苏、低温心脏骤停时进行 心肺复苏、在移动的救护车内进行心肺复苏、在血管造影 室内进行心肺复苏,以及在准备体外心肺复苏期间进行心肺复苏),机械活塞装置可以作为传统心肺复苏的替代品。

体外技术和有创灌注装置

2015(更新):对于发生心脏骤停,且怀疑心脏骤停的病因可能可逆的选定患者,可以考虑以体外心肺复苏 (ECPR) 替代传统心肺复苏。

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用于复苏的血管加压药 :加压素

2015(更新):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替代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时没有优势。

用于复苏的血管加压药 :肾上腺素

2015(更新):因不可电击心律引发心脏骤停后,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

ETCO2 预测复苏失败

2015(更新):对于插管患者,如果经 20 分钟心肺复苏后,二氧化碳波形图检测的 ETCO2 仍不能达到 10 毫米汞柱以上,可将此作为决定停止复苏的多模式方法中的一个因素,但不能单凭此点就做决定。

体外心肺复苏

2015(更新): 对于选定的心脏骤停患者,若进行传统心肺复苏后没有反应,而 ECPR又能够快速实施,则可考虑ECPR。

心脏骤停后的药物治疗 :利多卡因

2015(更新):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心脏骤停后利多卡因的常规使用。但若是因室颤 /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可以考虑立即开始或继续给予利多卡因。

心脏骤停后的药物治疗 :ß- 受体阻滞剂

2015(更新):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心脏骤停后 ß- 受体阻滞剂的常规使用。但是因室颤 /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而入院后,可以考虑尽早开始或继续口服或静脉注射 ß- 受体阻滞剂。

心脏骤停后救治
  • 对于所有 ST 段抬高的患者,以及无 ST 段抬高,但 血流动力学或心电不稳定,疑似心血管病变的患者, 建议紧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 有关目标温度管理的建议有所更新。新的证据表明, 一定范围内的温度都可作为心脏骤停后一定时间段内 的目标温度。

  • TTM(目标温度管理)结束后,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 尽管有关 TTM(目标温度管理)结束后发热危害的观 察性证据存在矛盾,但仍然认为预防发热是有益的, 因此应该预防。

  • 在复苏后,建议立即确认并矫正低血压症状。

  • 现在建议必须在 TTM(目标温度管理)结束 72 小时后 才能做预后评估 ;对于未采用 TTM 的患者,应当在恢 复自主循环 72 小时后做预后评估。

  • 所有初次心脏骤停后发展为脑死亡或循环死亡的患者 都应视为可能的器官捐献者。

急性冠脉综合征

入院前心电图获取与解读

2015(更新):对于可能发生了 ACS 的患者,应在入院前尽早获取12导联心电图。

2015(更新):经过培训的非医生可以解读心电图以确定是否有STEMI 的证据。

2015(更新):计算机辅助 ECG 解读可以和医师或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解读联合使用,识别STEMI。

2015(更新):对于所有通过入院前ECG确诊STEMI的患者,应在入院前通知接诊医院,和 / 或在入院前启动导管室。

再灌注

2015(更新):若入院前可采用溶栓治疗STEMI,或可直接转入PCI中心,则倾向于采取入院前分诊,或直接转入PCI中心,因为这样可以略为相对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但是,没有证据表明,这两种方式哪一种疗法更能 减少死亡率。

2015(更新):成人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 STEMI,而医院不能进行 PCI,那么我们建议不接受溶栓治疗,立即从最初的机构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仅在心肌缺血需要PCI时才转移。

2015(更新):如果 STEMI患者不能及时转诊至能够进行PCI的医院,可以将接受溶栓治疗和常规转诊进行血管造影(见下方)作为无法立即转诊进行直接 PCI 的替代方案。

2015(更新):如果在不能进行PCI的医院中对STEMI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则应在溶栓治疗后最初的3到6小时内,最多24小时内,对所有患者尽早转诊进行常规血管造影,而不能只在患者因缺血需要血管造影时才转 移溶栓治疗后的患者。

利用肌钙蛋白确定能安全离开急诊科的患者

2015(更新): 在0和2小时时,单独测量高敏感性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不进行临床风险分层),不能用来排除ACS的诊断,但若 0 和 2 小时时测量高敏感性肌 钙蛋白 I,结果低于第99百分位,同时属于低风险分层(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数为0或1,或者依据温哥华标准属于低危),则可以预测30天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 事件 (MACE) 的机率低于1%。此外,3 到6小时内阴性 肌钙蛋白 I 或肌钙蛋白 T 的测量结果为0,同时属于极低风险层(TIMI 分数为 0,温哥华标准属于低风险评分,北美胸痛分数为 0,年龄小于 50 岁,或低风险 HEART 分数 ),则可预测30天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的机率低于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