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帘月集》序一

 杏坛归客 2019-10-10

作者 /  魏新河

   认识孙文女史时间不长,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就是她的为人和她的诗词,都是那样的真。

        在当今这样的环境中,保存一份“真”,是多么的珍贵。尤其是作为一个创作诗词的人,更加可贵,没有了真,诗词也就没有了灵魂,也就不可能出现动人的佳作,在任何的文艺理论中“真”都是首要的。也正是由于看到了其人其诗这样一份真,使得一向惮于作序、改诗的我,写下了这篇并不很合格的序言。

        孙文为人爽朗、真诚、热情,同时还是一名很有成就的旗袍设计师,在中国旗袍界很有名声。她的诗词也如其人,有真挚的情感,和灵动的韵致,清丽晓畅,流美疏宕。具体的讲,她的诗词大约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作品植根生活。大多是缘事感发,或触景生情之作。如《行香子·题椿萱合影》写亲情浓郁深沉,“几分羞涩,悄整衣裳。两相望,满目慈祥。”把父母合影前的情态描写毕现。《喝火令·滕王阁》:“隐约绳金塔,凄凉帝子洲。至今惟有赣江流。却待王郎,却待忆重游。却待落霞孤鹜,辞谢钓鱼舟。”把登临之感写得苍茫萧飒。只有源于真实生活的作品,才能因其真实而感人肺腑,若非把诗意渗透进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就无法从看似平淡的岁月里发掘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进而,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提炼、熔铸诗意,并且使得作品的词采、情意、格调都要高于生活、美于生活,然后,回馈生活以高雅优美。从而,养成诗意的心性。心性,应当体现在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的审美情趣、生活习气。如果在创作和生活两个方面相去甚远,判若两人,很难说这是一个真正的诗人。

        二是写作态度严谨。声韵比较严格,文辞颇见推敲。如《行香子》:“谁将国色,裁成云锦,相伴清烟醉明瞳”,《卜算子》:“莫叹梦依稀,莫叹流光过”等等,都颇耐玩味。有人认为写诗填词须率性随意才好,如同写书法非得要要任性挥洒、龙飞凤舞不可,殊不知文艺从来没有真正的“率意而为”,没有反复推敲、精心打磨,很难达到文辞的精准、精彩。

  三是注重情感立意。可以看得出,作者在抒写情感、深思立意方面,是用心用力的。每首作品,都散发着她的情怀。吟咏性情,是诗词的核心职能和根本任务。所以,抒情言志是诗词的第一要义,没有情志,诗词就是死的,没意义的。当前诗词的创作数量很可观,但是缺乏情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大量的是旅游日记、时事评论,甚至属于字词的无情拼凑,伪雅饾饤。

  集中作品,印象较深的是下面这首词:


踏莎行

丁酉秋与秋扇师、段维师、无忌先生及梅卿女史结伴访燕子楼分韵得“易”字兼怀关盼盼

念念难消,行行不易,今朝终至相思地。楼前翠柳拂湖堤,丝丝缀满珍珠泪。  

袅袅吟怀,离离屐齿,秋心解得谁堪寄。多情最是雁归来,断翎弱羽犹人字。

        这首词不论从立意、脉络,还是笔法、辞采来看,都比较雅正,颇得深婉旨趣。开篇一个四字对,写“念”、写“行”,再用一个“终至”,就把来访燕子楼这一主题,引入地很别致、很含情,这种白描式的叙写往往最不易却也最能引人入胜。紧接着写楼前的景色,众所周知,写景最忌空泛,亦即与主题不相关连,而她笔下湖畔的翠柳丝丝缕缕都缀满了珍珠泪,似乎柳树都因生长在燕子楼前而平添了几分婉转动人的情致,一个“拂”字,显得含情脉脉。下片以一个四字对转向直接抒情,秋心虽解却无人堪寄,缠绵婉曲。然而煞拍却宕开一笔来写归雁,虽已是“断翎弱羽”还依然排成人字,不着痕迹地回到对景怀人的主题,比兴深切,意象优美。全词凄美深婉,哀而不伤,读罢仍觉余音绕梁。章法上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结句悠然意远。此外,能够将“燕子楼”这一熟题写得不落窠臼,而在细节上不论是写柳还是写雁,都有较为深细的个人体味,殊为难得。

        除了这首《踏莎行》,她的词中亦多有佳句,如“一袖梅花不忍眠”(《减字木兰花》)、“相思遗落在江南”(《定风波》)、“若得一人携手看,随他飘向水之湄”(《捣练子》)等等,风致宛然,令人为之打动。

         孙文写诗的年头不是很长,已经规模俨然,文笔斐然,可见她是有诗性,有诗思,并热爱诗的。相信随着她写作体验的继续深入,学养阅历的不断积累,一定会不断写出更多更好的诗篇,跂予望之。



《云帆当代诗词年鉴·2019》 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正式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