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海陆丰闽语里的“看”字的读音有很多类型,而在诸多地点中,陆丰东海话里的“看”字读theng2,与大部分地点均不同,这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本文通过对比海陆丰闽语内部以及其它兄弟闽语的音系特征,从各个方面论证陆丰东海的“看”字读音的来源和演变,合理地解释“看”字为何读theng2。 注:本文中 // 内部所标示的内容是国际音标 01 “看”字在海陆丰地区的读音 关于“看”字,除了读khuann3 /kʰũã¹¹/,还有一个很常用的训读音——“睇/睼”,这个字与粤语的“睇” /tʰɐi³⁵/ 同源。这里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睇”还是“睼”,都是替字而非本字。关于这个字的本字是什么,往后我们再作文讨论。为了方便理解原意,本文统一先写“看”。 “看”字在海陆丰地区有着不同的发音,大致上可参考下方:
本表用国际音标标注 可以看到,陆丰东海的theng2 /tʰeŋ⁵⁵/有点独树一帜,声母和声调与其它地方相同,唯独韵母却是eng /eŋ/。 02 ẽĩ>eŋ的论证 笔者认为,陆丰东海的“看”之所以是这样,全因经历了一条阴声韵过度鼻化后,韵母再进行鼻音韵尾化自我改造而掉鼻化的道路。theng2 /tʰeŋ⁵⁵/的原型应该是theinn2 /tʰẽĩ⁵⁵/。推理演化路径如下: 海陆丰闽语罗马字拼音标注: thei>theinn>theng 国际音标标注: tʰei>tʰẽĩ>tʰeŋ 这样的推理理由是基于海陆丰闽语和其它兄弟闽语得出的。这里要涉及到关于山摄二等和四等字白读的音系演变原理。山摄二等和四等字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闲、间、前、先、爿、硬、筅、眼、还、蚬等这类字。这些字的白读韵母在海陆丰大多数为ainn /ãĩ/和eng /eŋ/。此外我们再看看这类字在其它兄弟闽语中是什么读音,作表格如下对比:
本表用国际音标标注 可以看出山摄二等和四等字白读在其它兄弟闽语也呈现出不同的类型,而海陆丰地区的ainn /ãĩ/和eng /eŋ/也说明是由不同的移民带来的层次——前者主要是由潮州府移民带来的,后者主要是由漳州府移民带来的。 这里要讲讲山摄二等和四等字白读的eng,它在诸地点音系中也显得很突兀。这种语音特点在陆丰的东海、大安和碣石等地均有分布,如“前”读tseng5、“先”读seng1、“闲”读eng5。至于漳州、厦门、和台湾常见的ing,应该是eng的元音高化,可视为同音位的不同变体。 山摄二等和四等字白读其它地方均以鼻化韵为主,可以推测eng /eŋ/的前身应该也是个鼻化韵einn /ẽĩ/,演变路径如下: 海陆丰闽语罗马字拼音标注 einn>eng>ing 国际音标标注: ẽĩ>eŋ>iŋ 至于为什么会这么变,笔者认为是einn /ẽĩ/的发音方法相对来说比较费劲,/e/和/i/都是舌位偏高的元音,在鼻化的时候还要用上鼻腔来发音,使舌头上抬更靠近上颚,后面的/i/容易被同化为鼻音/ŋ/,整个韵母由鼻化韵变为鼻音韵母。笔者作为一个东海人,发这种音也是有点困难的,很不习惯。 但与山摄二等和四等字不同的是,海陆丰的“看”应该是一个蟹摄四等字,韵母对应是ei /ei/和oi /oi/一类的,由于发生过度鼻化,一些地方开始变成了einn /ẽĩ/和oinn /õĩ/,读音上开始与山摄二等和四等字混同。这是一种巧合。 相应地,theinn也走了同样的演化路线,具体如下图: 从上图可知,东海的演变走到了最前列,而大安仍处在鼻化阶段,可以大胆地推测,将来的大安也会走到东海这一步。 有趣的是,“看”字的这种einn>eng演变原理发生的时间并没有太早,但是却跟更久之前发生的山摄二等和四等字白读einn>eng走了完全相同的演变路径。因为在陆丰东海,“前”读tseng5,、“先”读seng1、“闲”读eng5这种现象应该在漳州先民进入海陆丰之前的时候就发生了,与现在的漳南地区仍有共同性。在历经数百年后,我们看到今天的“看”字也遵循了这一演变原理,颇有几分遗传学里面奠基者效应的气息。 03 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陆丰东海话中的“看”字读theng2是由theinn2演变而来的,并且在类似的山摄二等和四等字白读语音演变中得到了验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