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前,师生酱推出了一篇《孩子的这10种学习坏习惯,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 很多爸爸妈妈留言希望能够推出一篇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文章,今天,师生酱就和大家来聊一聊。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内容。家长指导孩子制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以及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要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较多的文体活动。有的孩子学习吃力,应利用假期补习一两门功课。制订计划要发挥孩子积极性,家长不能代替,应该提出指导性意见。很多爸爸妈妈说,孩子学习存在不定时不定量的不好习惯。其实,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一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每次学习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以后逐渐延长。开始,孩子往往不会掌握时间,家长要指导他,该学时学,该玩儿时玩儿。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家长及时给以鼓励。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如果只要求学习,恨不得能让孩子老坐在书桌前看书、做作业,没有休息与放松的时间。这样,反而容易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所以,家长应严格要求并经常提醒孩子在上课时,一定要用心听讲。聚精会神地学习,不要做小动作,更不要大声喧哗影响同学听课。回到家中,家长还需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养成放学及时完成作业,再做其它事情的好习惯。具体操作方式可以是列表,把孩子要达成的目标一一列出(需父母和孩子商议后决定),并投其所好地给予奖励。 | | 放学回家后10分钟内打开书包,5分钟内备好学习用具,开始做功课 | | | | | | | | | | 奖励和惩罚也需家长与孩子商量后共同决定,奖励需是孩子真正喜欢的,同时也要注意物质和精神奖励并重。比如,可将奖励设定为:可看动画片20分钟、可让爸爸陪同外出散步15分钟、可以吃一个冰激凌、可以打15分钟游戏等等。孩子如果完成了当天所有任务,可以从奖励中随意选择一个。研究表明,7-10岁的孩子能给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20分钟。因此,家长需要让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后,稍作休息,让他的疲劳得到缓解。不少家长对孩子学习感到很烦恼,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孩子总是很粗心大意。 学习成绩也因为粗心而得不到提升,说白了就是孩子学习不够认真细致。所以,家长必须要培养孩子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一次只干一件事情。干一件成一件,这样才会步步为营,得到更多信心和快乐。作为家长需要正确引导孩子做事情细心一些,而不是盯着孩子因粗心而犯的错误不放。学会表扬孩子的细心之处,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发现孩子的细心点越来越多了,而粗心的毛病也会少了很多。多督促孩子每次写完作业或者做完试卷的时候要检查,避免出现低级的错误。还有让孩子学会分析自己经常出错的地方,制作一个错题本把问题都整理起来,经常翻阅。 这样可以让孩子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再出错,这样孩子再次遇到这样的题目时,就会格外小心,出错率也就降低了。孩子的学习、生活都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那么粗心大意的毛病也会慢慢减少。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不懂就问、务求甚解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由于学习任务多,孩子往往满足于知识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家长不妨教给孩子每天学习之后,给自己提一个、两个“为什么”的问题,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安排一个时间,全家人坐下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孩子和家长互相考一考。内容应事先定好,大家有所准备,谁提出问题,自己必须有准确答案。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除此之外,家长要指导孩子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 有的孩子上课不敢问,下课也不敢问。对这样的孩子,要鼓励他突破第一次,几次之后,就敢提问了。学习过程包括听课,预习,复习,作业等多个环节,只有合理把握,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力求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孩子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力求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重的重要原因。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上课时如果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知识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才会变得轻松,学习的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