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砂轮虽小,但隐患极大

 闲情漫步123 2019-10-12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砂轮逐渐成为医院临床开启安瓿瓶的常用工具。时下,很多家医院里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安瓿开瓶工具——陶瓷安瓿开瓶器,砂轮VS陶瓷,究竟优劣如何?

砂轮由酚醛树脂粘结金刚砂低温固化而成的,表面极其粗糙,在划开玻璃的时候,极其容易造成颗粒脱落。砂轮在划痕处及其附近留下很多砂轮脱落的颗粒物,如果不清洁消毒,在折断安瓿瓶的一瞬间,就必然会有砂轮颗粒粉尘被吸入注射液中,还有一部分颗粒粉尘则洒落在操作台上,这不仅不符合配液室清洁要求,患者的用药风险也会大大提高。

砂轮的脱屑

脱落的颗粒粉尘一是会染菌,污染药液,引起患者发热反应;二是因为颗粒很细,它会随注射的液体潜入体内,即使常用的输液带有内置滤芯也无法做到有效拦截。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微粒超过4微米,就会随药液积蓄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

另外,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水肿及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难以溶解,会导致使巨噬细胞肿胀、坏死,久而久之形成肉芽肿,给患者身体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甚至会直接危及生命。

所以医院配液操作规范明确要求:用砂轮在瓶颈处划出划痕后,需要用棉签蘸酒精进行清洁、消毒,以确保药液免受二次污染。

实际情况下,一个医院的护士,每天要打开成百上千个安瓿瓶,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几乎都会省去清洁消毒这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一份历时三年多、涵盖约3000家不同规模医院的专项调查表明,几乎没有一家医院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

因为划痕部位的砂轮颗粒粉尘用肉眼几乎看不见,人们的常规思维是,“看不见的伤害不能称其为伤害”,所以久而久之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但是脱落砂粒客观的危害却在忽视中日积月累,终究会引起严重后果。所谓“祸患常积于忽微”。一个砂轮虽小,但其隐患极大。

现在的新型安瓿开瓶器:陶瓷产品,用特种陶瓷材质,经高温烧造而成,是一种高科技专利产品。该产品坚硬锐利而不脱屑,在开启安瓿瓶过程中不会产生脱落物,从而避免异物落入药液中,将肌肉注射和静脉输液的风险降至最低,有效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同时,该开瓶器表面光滑、具备耐腐蚀性、易清洗易消毒,使用寿命超长,单片可开瓶60000次以上。从下面的图片上可以看到陶瓷划过的瓶口断茬整齐,没有脱屑现象。

2017年9月19日,安阳市卫计委专门组织7家市级医院,对陶瓷开瓶器的使用进行了论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依据国家磨料磨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锯齿形玻璃安瓿瓶开瓶器与普通砂轮片划普通玻璃的性能对比试验》报告书,经现场试用,确认该产品表面光滑、锋利耐用、比普通砂轮片颗粒脱落物更少,易清洁消毒,使用简单方便,符合医疗卫生机构使用条件,建议该产品做为砂轮片替代品在安阳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医院认识到了陶瓷开瓶器的锋利不脱屑、人性化设计方便使用、清洁消毒便捷,目前国内已经有252家医院使用陶瓷开瓶器替代砂轮开瓶,值得欣慰的是还有众多家诊所也认识到了陶瓷开瓶器的优势,并开始应用。

陶瓷安瓿开瓶器能够很好地取代砂轮开瓶功能,又能最大程度减少碎屑产生,避免对药液的污染,减少颗粒对患者的伤害。相信不久的将来,陶瓷开瓶器必将取代砂轮开瓶,带来安瓿开瓶方式的变革,保障输液安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