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的艺术,是倾向后期印象主义。他专喜欢描写外光,他的艺术纯是直观自然而来,忠实的把对于自然界的情感描写出来,很深刻地把个性表现出来,所以他画面上的线条里,结构里,都充满着自然的情感。他的个性是十分强烈,在他的作品里处处可以看得出。他对于色彩和线条都有强烈的表现,色彩上常用极反照的两种调子相互结构起来,线条也是很单纯很生动的样子,和那些细纤女性的技巧主义,是完全不同。他总是绝不修饰,绝不夸张,拿他的作品分析起来,处处可以看出他总是自己走自己的路,自己抒发自己要抒发的情感。就可知道他的制作,不是受预定的拘束的。所以刘君的艺术得来的成功,或者就是在此。”刘海粟画由于中西法互补并用,因此让人感到笔墨遒劲而含蓄,色彩丰富而强烈,达到了民族趣味与时代气息的有机统一,而这种艺术境界正是许多画家所梦寐以求的。其次,色彩运用丰富而强烈,力图主观色彩对自然光色的超越。刘海粟每画一对象,必先身临其境,反复观察,深入研究,以掌握其形质构造和光色变化的规律与特点。从不同视角、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来观察、体验、把握对象的神彩风貌,尤其光色变化。然而,画面上的色彩决不是照搬自然界的,而是经过选择与创造,融汇了画家的主观情思,渗透了画家的个性特点。画面上光色跟自然界光色是契合而非重合关系,它是表现的而非再现的。 作者自述
“画之真义,在表现人格与生命,非徒囿于视角,外鹜于色彩、形象者,故画象乃表现,而非再现也;造形而非摹形也……艺术能使人入于极乐之境而不自觉者,即以表现之故;作者之人格,因表现乃能有别,与感觉对境相洽。” ——刘海粟 艺术家简介
(1896-1994),名槃,字季芳,号海翁。原名刘季芳,至上海办学后,取苏轼《前赤壁赋》“渺沧海之一粟”句意改名海粟。1896年3月生于江苏常州。1909年到上海,入画家周湘主持的背景画传习所学西洋画。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丁悚等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专门美术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1914年任副校长,1919年任校长。学校后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冲破了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在当时引起了强大的社会争论,也为现代美术教学开拓了门径。
关于写生研究的学术性推广计划
学术形态:“写生研究”是以开放的学术形态策划,针对“写生”这一课题的综合性学术推广项目,按照以美术史为脉络的梳理方法,通过系统地扫描整理当下优秀作者的作品与相关文献,将“写生”置于当代艺术的大平台进行探讨研究,强调“写生”与社会、人文、时代的关系,以当下的视角来考察“写生”的价值和意义。 推广对象:当代油画家以及具有探索精神的优秀中青年油画作者。 作品要求:生动的、鲜活的,尤其欢迎具有当代意识的,以及具有东方意蕴或中国人文精神的写生作品。作品达到选稿标准的即列入线上推广计划。优秀作品推荐参与《当代油画-写生作品研究专辑》的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