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的本质在于内心的觉醒和超越

 少林禅悟 2019-10-13

禅的本质在于内心的觉醒和超越。

禅起源于印度,汉语音译为“禅那”,即静虑、思维修之意。经过在中国千余年的传播与发展,禅早已成为一种文化思想,是一种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独特修持方法,是心灵超越之法,是通过生命的实践体验到的“内心觉醒”与“内在超越”。

禅的内心觉醒:少林功夫践行禅法的殊胜途径

禅宗把自心视为人的自我本质,认为苦乐、得失、真妄、迷悟都在自心,人生的堕落、毁灭、辉煌、解脱都决定于自心。古往今来,禅宗以打坐、数息、参话头、棒喝等方式来解除内心的执着与妄想。

以少林功夫与禅的关系为例。唐、宋以来,由于禅宗教法的盛行和少林寺的禅宗祖庭地位,少林功夫的信仰内容有了更大的拓展,“功夫禅”开始成为少林功夫的主流思想,并成为僧人参禅悟道的手段之一。

禅宗讲究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修行,也同样能达到佛的境界。少林功夫作为少林寺僧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也被纳入到了学佛修禅的法门中。禅,赋予了少林功夫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智慧,旨在助力于习练少林功夫者获得内心的觉悟和觉醒;少林功夫,则是践行禅法的殊胜途径。少林功夫与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参禅悟道的禅者,以禅心来习练少林功夫者,亦能实现内心的觉醒。

禅的内在超越:一种终极的人生境界和智慧

大乘佛教的禅宗由菩提达摩大师在1500多年前在中国嵩山少林寺首倡,故而少林寺被尊为“禅宗祖庭”,达摩大师为中国禅宗初祖。大乘禅宗的特色与风格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概括而言,禅的根本就在实现内在超越,破除内心的贪欲、执着、愚痴等念想,达到修禅成佛、见性成佛的境界。又如,禅宗以“无生”思想来泯灭生死界定,以超越生死的时间界限。《永嘉证道歌》曰:“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要求转变观念,从生灭的现象中看到无生无灭的本质。生灭是短暂的,从悠悠生死中了悟无生,就能在短暂中认识到永恒的自性,以消除短暂与永恒的隔阂。可以说,禅宗的超越是一种终极的价值、人生的境界和智慧。

中国禅宗千百年来之所以能心灯相续,并不仅仅因为佛教接近并吸收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内涵,根本原因是注重实践与亲自觉知实相的精神,实现内在超越,这与佛陀的教法是一脉相承的。

“禅拳归一” ——禅与少林功夫的结合

古德所谓“拳者小禅,禅者大拳”,一代代禅宗祖师将禅宗智慧赋予少林功夫,使之从优化人体运动技能和攻防格斗的武艺、到两军对垒时排兵布阵的武学,在持戒修行的武德贯穿和约束下,次第提升为放下我执的武道,最终追求的至高境界,是无我、空性的“禅武合一”。所以说,少林功夫的最终主体是禅者,禅心运武,透彻人生,内心无碍无畏,表现出大智大勇的气概。

禅武合一不仅将少林功夫提高到民间武术难以企及的精神品格,更重要的是,它为相当大的一类人群提供了一条有着完整次第和方法的内在超越之路。“天下功夫出少林”作为民间流传的说法,透露出传统社会对“禅武合一”理念与方法的广泛认同和习武者精神超越。

“禅拳归一”是少林武僧习武修禅的指导思想。少林功夫讲究“禅武同源,禅拳归一”,这是少林武术特有的文化内涵。“禅拳归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归于一地:即同在少林寺孕育滋长。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又是武术圣地,禅武于千百年来在此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其次是归于一身:禅僧习武,武僧修禅,禅僧武僧在少林已化为一体;其三是归于一处:少林僧人既要打坐参禅,又要练功习武修德,文武双全,武德双修已成为少林僧人的一种境界;其四是“禅”与“拳”归于一心:无论是参禅还是打拳,都需要修行者用心体悟,自证于心,让身与心和谐统一,最后达到心灵的圆满,明心见性。

当“禅拳归一”的少林功夫成为佛教禅宗的一个方便法门,实际上打破了佛教禅宗令当代人疑惑的神秘性,从而为普通人开辟了一条通过身心合一的次第训练、步入明心见性的内心觉醒和内在超越的大道。所以,我们少林寺就倡导大家“练功去”,功夫之道,亦可明心,亦能成佛。

“禅拳归一”的实践方法:四种方法缺一不可

第一、法脉相承。真正的少林功夫和禅修都很注重“以心传心”的宗法传承制度。达摩祖师在中国始传禅宗,从“二入四行”、“籍教悟宗”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佛祖心印,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开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以上诸祖,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

第二、亲身实践。功夫和禅修都强调自我的实践和修证,不假借外在,非从外得,而是以内在的体认进行如实修证。这正是功夫和禅修不同于科学和哲学的地方。

第三、持之以恒。禅宗的特点之一“不立文字”,显示出禅宗是依靠修行者实践中的直接体验去求得证悟,这与武术功夫的修炼是一致的。有拳谚讲:“拳打万遍,其理自现;拳打十万遍,不打自转”。所以,真正做到身手如行云流水,达到天人合一的武功之化境,这需要习武者多年来持之以恒的练习体验,才能最终领悟这一境界。少林武僧不但需要在日复一日的习武过程中,去感悟少林功夫的精髓所在,还要通过禅修中的禅理体悟来指导武术练习,从而在武术技艺上获得提升,以达到禅武一如的境界。

第四、无念无住。禅宗的特点之一是“不立文字”。禅是一种感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它既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想出来的,相反,越想则会离禅越远。武学也是一样。虽然一招一式清清楚楚,但如果僵化的学习套路,抱着“招式”不放,也是不能有所成就的。无滞于形,才能心无拘囿;心中无念,方达武学化境。这就正如《六祖坛经》中,惠能大师提出指导禅修者实践的核心方法,便是“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禅与功夫的最高境界都讲究“无念无住”,这样才能如行云流水,随缘自在。

结语:超越是禅宗思想的本质

禅宗的兴起与发展,绵延至今,与普罗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禅宗精神主要是超越的精神,超越是禅宗思想的本质,超越现实的矛盾、生命的痛苦,我们追求思想的解放和心灵的自由,这是禅宗所追求的境界。

禅宗的内心觉醒与内在超越,让以禅宗为修行法门的人充满期望、充满法喜和禅悦。少林功夫的“禅拳归一”思想及其实践方法,都与禅宗的内在超越与内心觉醒相辅相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