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苑之名的由来

 甄言无醉 2019-10-14

原标题:清苑之名的由来

吕志毅/文

清苑之名源于东汉清苑亭。其依据见于裴松之《三国志·魏书》注。共三条。

第一条,裴松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建武将军清苑亭侯刘若……等劝进曰……”笔者按:裴氏注引《魏书》,当为三国时魏国王忱撰。

清苑,地名;亭,秦汉时乡以下行政机构。《汉书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亭长,掌治安警卫,治理民事,兼管旅客停留事宜。亭侯,爵位名,东汉有此制。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故列侯之中有乡侯、亭侯之称。东汉时,列侯有食县、食乡、食亭之不同,各自皆以所食地名命名,以乡、亭侯为例,如高阳乡侯陈蕃,安国亭侯袁汤、灵寿亭侯曹真等。由此可知,清苑亭侯刘若,亦属此例。至于清苑亭具体在何地,为何以清苑命名等问题,史籍缺载。诚然,北魏太和元年(477年)置清苑县,其名必有所本,其源本即出自后汉“清苑亭”无疑。清苑亭方位大体当在今保定市城区东北七里的清苑故城一带,亦即北魏时期的清苑城址之所在。

刘若以建武将军受封为清苑亭侯,时在东汉末献帝在位之时(189—220年),至于刘若具体受封为清苑亭侯时间及其人其事等,史籍缺载。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及《裴注》,刘若等人劝进曹操之事,当在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

第二条 裴松之《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注引《献帝传》:“辅国将军清苑侯刘若等百二十人上书曰……”此条,刘若由建武将军改封为辅国将军,文中仅有“清苑侯”而略去“亭”字,引文前后不一,这是裴氏引文的缺憾。

第三条 裴松之《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注引《献帝传》:“辅国将军等一百二十人又奏曰……”此条略去“清苑亭侯刘若”等字,在数词前增加了“一”字。笔者按:第二、三条引文段落相承,两条注引文字皆源于《献帝传》载禅代众事内容。时间当在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此年又改为延康元年,亦即魏文帝曹丕登基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220年)之际。据此可知,刘若将军称号由建武将军改为辅国将军,当在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之后至汉献帝二十五年(220年)之间。建武将军,辅国将军,东汉时皆为武散官官名,无职事。

裴松之(372—451年)字世期,闻喜人。南朝宋史学家。由于陈寿《三国志》文字过于简洁,史实多所疏略,故有裴氏注此书之举。元嘉六年(429年),宋文帝命其注《三国志》。裴注特点,以增补史实为主,资料极富,引汉末及魏晋之书多达二百一十种,截取的史料大多比较完整,注文条目相当多,注文字数几乎与正文相等(以往认为,裴注多过陈寿本书数倍,实误)。以史料价值论,不亚于《三国志》。所引之书,今大多已不存。其所注之引文,大多截取与《三国志》原文相关部分。如以上注引刘若受封清苑亭侯等事即其例,其何时受封,其人其事如何等皆无案语说明,给后人读史、用史造成很多麻烦。其实,这些都是美中不足。单就裴注保存古代资料这一点而言,也是值得称道的。如果没有《裴注》关于刘若受封清苑亭侯之引文,清苑之名只能从北魏太和六年(477年)置清苑县时说起,而不能明清苑之名之所出。现在我们可以将清苑之名的出处最迟提前至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亦即向前提了264年。

光绪《畿辅通志·封建表》载有“后汉,清苑亭侯刘若”;民国《河北志稿·地理志·封爵表(东汉)》载“刘若,清苑亭侯,汉献帝时封。”即导源于《裴注》。《裴注》保存史料之功,实不可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