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衡》第八卷│艺增第二十七(5)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10-15

2019年7月1日,星期一,农历己亥年【猪年】五月廿九

今日品读王充《论衡》第八卷——艺增第二十七(5)

《论衡》第八卷│艺增第二十七(5)

【原文之五】

《易》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也。”非其无人也,无贤人也。《尚书》曰:“毋旷庶官。”旷,空;庶,众也。毋空众官,置非其人,与空无异,故言空也。

夫不肖者皆怀五常,才劣不逮,不成纯贤,非狂妄顽嚚,身中无一知也。德有大小,材有高下,居官治职,皆欲勉效在官。《尚书》之官,《易》之户中,犹能有益,如何谓之空而无人?《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言文王得贤者多而不肖者少也。今《易》宜言阒其少人,《尚书》宜言无少众官。以少言之,可也;言空而无人,亦尤甚焉。

【字词】

1、蔀:(bù)(1)本意指搭棚子用的席,引申为遮蔽;(2)古代历法单位,七十六年为一蔀。

2、阒:(qù)形容寂静

3、嚚:(yín)(1)愚蠢而顽固;(2)奸诈

【拙解】

《周易》中说:“一座大房,屋被遮蔽,窥视屋室,寂静无人。”不是其中无人,是无贤人。《尚书》中说:“不要空设官位。”旷,空的意思;庶,众多的意思。不要空设众多官位,是说安置无用之人,与空设官位无异,故而说个“空”字。

不贤之人亦皆心怀五常之念,只因才能低劣不及,不能成为完美贤能,而非其狂妄愚顽,身无一智。品德有高低,才能有大小,居官位行职责,皆想尽力履职。《尚书》中所说的无用之官,《周易》中所说的房屋中人,还是能有些用处的,如何称之空而无人?《诗经》说:“士者众多,周文王依靠他们治国安宁。”这是说周文王得到的贤者多而不贤者少。如此看《周易》应说寂静人少,《尚书》应言少设无用官位。用“少”字形容,是可以的;说空而无人,也是过于夸张了。

【小议】

因人设职,还是以职择人,取决于领导者的管理理念。对于一个团队而言,绝对理想的职位与人员配置是不存在的。只要是有人群之处,一定会需要某种平衡。达到了平衡,便会稳定、和谐;失去了平衡,便会产生动荡。然而,人群中达到绝对平衡只是极少数的瞬间,是相对的,不平衡的状态才是常态。为何?人有思维,便皆有欲,只是“欲”的点有所不同,“欲”的大小亦有所不同。在有着不同的“欲”的众人之间寻找出那个平衡点,非常难,即便达到了平衡,也只是转瞬即逝。如此,便出现了一个名词:动态平衡。即动中求衡,衡中行动。既然是求衡,则“配重”是不可少的。“配重制衡”,体现的是团队领导者的能力。古时有大作为的帝王,他们不知道用贤吗?当然知道,但他们更擅于在重用贤臣的同时,附设一些起到“配重”作用的官。既贤又能之官少之又少,至贤未必能,大能则君生忌惮。用人,是一种极难掌握之技,因为人与人之间理想的“衡”,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相对的、动态的“衡”。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