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衡》第十卷│刺孟篇第三十(10)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10-15

2019年7月28日,星期日,农历己亥年【猪年】六月廿六

今日品读王充《论衡》第十卷——刺孟篇第三十(10)

《论衡》第十卷│刺孟篇第三十(10)

【原文之十】

“自周已来,七百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何谓数过?何谓可乎?数则时,时则数矣。数过,过五百年也。从周到今七百余岁,逾二百岁矣。设或王者生,失时矣,又言时可,何谓也?云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又言其间必有名世,与王者同乎异也?如同,为再言之;如异,名世者谓何等也?谓孔子之徒、孟子之辈,教授后生,觉悟顽愚乎?已有孔子,己又以生矣。如谓圣臣乎,当与圣同时。圣王出,圣臣见矣。言五百年而已,何为言其间?如不谓五百年时,谓其中间乎,是谓二三百年之时也。圣不与五百年时圣王相得。夫如是,孟子言其间必有名世者,竟谓谁也?“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治天下,舍予而谁也?”言若此者,不自谓当为王者,有王者若为王臣矣。为王者臣,皆天也。己命不当平治天下,不浩然安之于齐,怀恨有不豫之色,失之矣!

【拙解】

“自周朝建立已来,已经七百余年,按照年数已经过了;对其时势考察,则可以出现圣王和名世者了。”何谓年数已过?何谓可出圣王和名世者?年数便是时势,时势即是年数。所谓年数过,是指已经超过五百年。从周朝建立至今已有七百余年,超过二百年了。假设有圣王降生,已错失了时间,却又说其时可以,为何如此说呢?说每五百年必会有圣王出现,又说这其间必会有名人现世,那么名人与圣王是同一回事还是不同呢?如果相同,就是重复其言;如果不同,现世名人又指何类人?是在说孔子之徒、孟子之辈,教诲后辈学生,使冥顽愚钝者觉世悟道吗?已经有了孔子,孟子自己又出生了。如果是指圣王之臣,应当与圣王同时出现。圣王出现,亦应有圣臣出现。说五百年即可,又为何要说在其间?如果不说是五百年的时间,便是说在五百年中间,是说在二三百年之时。圣王之臣便不会与五百年时出现的圣王相遇。若如此,孟子说王百年间必会有名人现世,究竟说的是谁呢?“天不欲使天下得太平之治,如果要使天下大治,除了我还会有谁?”孟子说出此言,不是自称应当为圣王,而是说有圣王出现时或可为圣王之臣。能成为圣王之臣,皆是天命。自己的天命就是不能使天下得太平之治,却又不能坦然留在齐国,心中有恨则面有不悦之色,孟子的言行不一致!

【小议】

周朝,始于公元前1046年;孔子在世,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孟子在世,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周朝建立后,直到周厉王之前,尚可称治。周厉王时期,连年战乱,至公元前828年,厉王死,太子静即位,为周宣王,周朝重现兴盛,史称“宣王中兴”。然而好景不长,宣王晚年及至幽王继位,周朝已经破败不堪。孟子言“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又言“其间必有名世”,或许是从周朝明显衰败的周厉王时期开始计算的吧,因为如此计算,可以刚好使孟子自己身处这“五百年”之间,故而他才说出“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治天下,舍予而谁也?”这样的豪言壮语。孟子在世期间,几近战国末期,列国早已视东周天子为无物,诸侯皆有一统天下、取周而代之的霸业之心。孟子应是已经对诸侯的野心了然于胸,急着寻找一位合适的君王,借其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也就是用他的儒家学说,辅佐圣王“平治天下”,自己也就成了“圣臣”。儒家学说或可助“圣王”“平治天下”,然而从孔子、孟子周游列国的失败结果来看,在天下纷争之时,并不是争霸天下的合适工具。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