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千多年前的环保思想(阅古偶得)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9-10-16
    赵洛

    近日,电视屏幕上频频出现种树绿化的喜人场景。看来,环保思想已逐渐深入人心,我想摘引一些古人的言词,以彰扬华夏民族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淮南子》是汉高祖刘邦孙子刘安邀集宾客写的著作,卷九《主术训》中有这么一长段话: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植桑麻。肥硗(qiāo,瘠薄的土地)高下,各因其宜。邱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春伐枯槁,夏取果(luǒ,瓜类的果实),秋畜疏食,冬伐薪蒸(小木柴),以为民资。是故生无乏用,死无转(弃)尸。故先王之法,畋(tián,打猎)不掩群,不取(mí,鹿子)夭(yāo,麋子)。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豺未祭兽,(jū,捕兔网)(fú,捕鸟兽网)不得布于野。獭未祭鱼,网罟(gǔ,打鱼的网),不得入于水。鹰隼(sǔn,鹞子)未挚(zhì,凶猛),罗网不得张于溪谷。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昆虫未蛰(藏伏),不得以火烧田。孕育不得杀,(kòu,新生的幼鸟)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彘(zhì,猪)不期年不得食。是故草木之发若蒸气,禽兽之归若流泉,飞鸟之归若烟云。有所以致之也。
    首先说民以食为天,所以为人君的要依据天时气候,使土地生长足够的财富,要发挥人的用处,使五谷繁植,六畜兴旺。多种树,田边地头多种桑麻。土地肥沃、瘠薄不同、高下有分别,要用得适宜。丘陵险坂不适合生长五谷的,要种竹子、树木。春天砍伐枯干的草木,夏天取食瓜果,秋天收获,多蓄积蔬菜、谷物,冬天砍去无用的柴薪,以为资用。这样能够生不乏用,死无弃尸。所以先王的法度:田猎不打尽兽群,不打鹿麋的幼仔。不把池塘的水抽干了打鱼,不火烧树林而猎取兽类。豺于深秋十月捕杀兽以备过冬,陈列于四周好像人的祭祀,叫豺祭。不过十月,豺未祭兽,捕鸟兽的网不得布置。水獭捕鱼陈列水边犹如祭祀叫獭祭鱼。孟春六月,獭未祭鱼,捕鱼的网不得安放。老鹰、鹞子不长大凶猛,也不得张网捕杀。草木没有枯落,刀斧不得进入山林。昆虫还未伏蛰。不得火烧田野。生物怀孕的不得杀害,卵蛋、幼鸟不能探取。打鱼不得打长不到一尺的,猪不养够了一年不食。这样才能出现草木旺盛,像热气郁勃,禽兽满地像泉水流淌、飞鸟遍天像烟云弥漫。
    实际从《孟子·梁惠王》说王道就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要求不违农时,不用密网打鱼,草木零落才上山砍柴。
    《礼记·月令》更有气候、生态和社会协调的思想,如孟春———春天第一个月,草木萌动的时候,“牺牲毋用牝(母畜),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仲春桃开花,蛰虫咸动,“毋作大事以妨农之事。是月也,毋竭川泽,毋漉陂池,毋焚山林。”表现注意生物养育繁殖,保护幼小,重视生态和环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