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诗歌《自由与爱情》中,探寻匈牙利作家

 马路上的你 2019-10-16

有人说:爱本身就是一种束缚,当你为对方考虑的那一刻,你就不是一个完完整整的自由人了。我们渴望爱与被爱,又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古忠义两难全,爱情和自由亦如是。

古往今来,在爱情和自由面前做抉择的人不计其数,但“世间安得双全法”,庄子都曾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择了美好的爱情,势必会多一份需要承担的责任;若追求了自由,可能会孤独终老,失去了甜甜的恋爱。

当然,这只是我们普通人的爱情观和自由观。若民族没有解放,被压迫的人民没有自由,这时的你对爱情和自由又该如何抉择?苹果手机维修

一百多年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就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那时匈牙利还处于奥地利和匈牙利双重君主统治的压迫下,人民生活水深火热。诗人裴多菲深切感受到奥地利帝国主义统治下国民的痛苦。

1847年1月,裴多菲在首都布达佩斯的一间简朴的小屋内,正在汇集自己写的几十首诗,意图交给出版社。他在诗集扉页上写下这首名垂千古的《自由与爱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据说,他写下这首诗时,内心百感交集。因为在上一年的秋天,诗人刚刚认识了自己心爱的姑娘尤丽娅,并且对她一见钟情。虽然美丽的尤丽娅也心怡多才的裴多菲,也应允了他的求婚。

但是尤丽娅的父亲,是一位名声显赫的伯爵,拥有着极大的庄园。对于爱女的这门亲事,他极力反对,认为自己美丽的女儿不应该嫁给一个出生于平民家庭的流浪诗人。那时的阶级利益极为严重,两人门不当户不对,在一起的压力自然不小。

然而,裴多菲并未放弃,他对尤丽娅的爱犹如海浪波涛汹涌不绝。被裴多菲的情诗深深打动,使她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与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两人刚刚在一起没多久,还是热恋期,作者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毋庸置疑,诗人对尤丽娅的爱,忠贞不二,万死不辞。但是让裴多菲的更大苦恼是,在他游历了半个匈牙利,看到匈牙利人民在奥地利皇室和匈牙利贵族双重压迫和剥削下,生活极度困苦。

随着阅历逐渐增多,他慢慢明白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或许手中的笔可以抒写为争取自由而奋起反抗的诗歌,鼓舞万千匈牙利人民为民主革命。

因此,裴多菲认为自己的爱情和生命,跟民族自由相比,微不足道,“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即使诗人很爱自己的妻子,但是为了民族大义,他奋起反抗。

1848年3月15日,在春雨蒙蒙中,欧洲大地涌起革命洪流,上万名革命民众集合在布达佩斯的民族博物馆前,裴多菲当众朗诵自己写下的《民族之歌》:

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

是时候了,现在动手,还不算太晚!

愿意做自由人,还是做奴隶?

你们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

慷慨激昂的诗歌,加上万众一心,革命军涌向印刷厂,将《民族之歌》和要求实现资产阶级改革,反对封建统治的《十二条》文稿印刷出来,开始了“布达佩斯起义”,亦称“秋玫瑰革命”,是匈牙利人民摆脱奥匈帝国统治的民族民主革命。

这年秋天,革命正值高潮,匈牙利独立战争爆发,正值新婚燕尔的裴多菲,不愿碌碌无为地沉溺于私家生活,他毅然决然告别妻子,来到战场,拿起武器与沙俄抗争。

本来任少校副官的裴多菲按照规定,是应该留在后备部队中,但他仍赶往战斗前线与人民一起抗争。战争前夕,他给妻子尤丽娅的信中说:

“战斗非常激烈,我准备为祖国牺牲!惟有这样才是我最光荣的前途……我的妻子啊,我们的孩子卓尔坦会走路了吗……要教他说话,逗他笑!”

1849年7月31日,这位伟大的诗人又出现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他慷慨激昂,躲过了对面敌人的军刀,却死在了背后敌人的长矛下。鲜血染满匈牙利的土地,人们始终不相信这位爱国诗人的生命就此终结,可惜天不遂人愿。

古语有云: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裴多菲之死,就是重于泰山。他生前写下的这首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却成为此后百年间一直是激励世界进步青年的动人诗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