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对于许多熟悉战史的人并不陌生。在1940年,英法联军被德军紧紧围困在了这里。他们的背后是大海,面前就是德国人那穷凶极恶的装甲部队,可以说是插翅难逃。而在大海那一边的英国,也是暗流涌动,到处都是投降的论调。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远征军要如何逃离绝境呢? 一、绝地,敦刻尔克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突袭波兰,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根据法国和波兰的军事协定:法国军队动员开始后3天筹备大规模攻势并必须有效地控制法国边界和德军防线之间的地区,进而深入德国防线。但英法联军主要守在马奇诺防线后,除了萨尔攻势外,没有积极出兵支援波兰。 法国的进攻于9月7日在莱茵河谷开始,即法国对德国宣战4天之后。当时德军集中进攻波兰时,法军相对于驻守边界的德军有着决定性的数量优势,但法军的行动对即将陷落的波兰起不了任何有效帮助。 11个法军师面对德军微弱的反抗沿着萨尔布吕肯一带长32公里的地区前进,法军前进深入了8公里,在德军撤离、没有任何抵抗的条件下攻占了大约20个村庄,然而在法军夺取了瓦恩特森林大约3平方英里满布地雷的德国领土之后,三心两意的进攻被下令终止。9月27日德国占领华沙,波兰沦陷,此时英法两国只谴责德国。 英法这种三心二意的进攻,最终会害了他们自己。在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军在136个师、3,000多辆坦克引导下绕过马奇诺防线,以A、B两个集团军群进攻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西欧国家。 德军的主攻由左翼的A集团军群指挥强大的装甲部队,向马奇诺防线的北端:曾被视为坦克无法通过之崎岖森林阿登山区进攻,令向比利时进军迎战德军右翼B集团军群的英法联军大出所料。 尽管在这之后,法军重启了马克西姆·魏刚取代了法军统帅甘末林。但是魏刚这位法军一战的英雄,也无法挽救盟军的危机。他拖沓的办事效率成了盟军的催命符,危机期间,这个一战的老英雄出没在巴黎大大小小的沙龙里。他和几个巴黎的显贵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然后他还礼节性的拜访了几个巴黎的权贵。尽管他的部下提醒他,被包围的英法联军已经危在旦夕,但是他仍旧自信满满。因为他已经制定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一个被他称之为“魏刚计划”的反击计划。 他计划由法军被困的部队从北部进攻,配合德军南方索姆河前线安托瓦内-玛丽-贝诺瓦·贝松上将指挥的法国第3集团军夹攻德军。然后英法部队将会汇合,并对德军装甲部队实施打击。然而这个计划很快因为他的拖沓,以及英法协调失利而失败,同时后勤据点加莱也被德军攻陷。 此时德国装甲部队击破了盟军防线,并横贯法国大陆,直击英吉利海峡岸边。北部的联军被包围在法国北部法兰德斯地区。5月27日比利时军队投降,40万名英法联军开始全部集中向敦刻尔克撤退,西面的英吉利海峡成为联军绝处逢生的唯一希望。 二、混乱的局面而相比于糟糕的战况,后方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随着前线的失败,法国政府出现了分裂。在法国首都巴黎,已经过去了一段混乱而紧张的日子。随着坏消息不断的传来,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关系也逐渐恶化。 在法国人眼里,是英国人的背信弃义,让法国失去了胜利。法国议会每天的任务,就是争吵,为了各种事情争吵。 而相比于争吵,法国政府内部战斗意志的丢失则更为严重。贝当和魏刚,这两个一战的老英雄,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投降者。他们认为法国已经失败,战线已经崩溃,法军已经没有了预备队,更没有装备。 而法国的人民正饱受苦难,国家已经彻底崩溃,现在的情况比1871年要糟糕。因此贝当和魏刚已经开始主张投降,并且加入投降派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 而在英国伦敦,局面也一样陷入了混乱之中。在英国也到处都是投降言论,而丘吉尔这个战时首相,更像是一个被推出来的替罪羊。 因为在法国战役爆发时,张伯伦已经被赶下了台,一个联合政府将会取代他的政府,并且由丘吉尔来指挥。但是丘吉尔本质上,就是一个被拖出来的替死鬼,用来搪塞民众,以便准备和德国媾和。在他背后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这两个人,已经密谋逼迫丘吉尔和德国谈判了。 然而丘吉尔毕竟是一代铁血首相,尽管访问法国的结果,并不让他满意。因为法国人已经彻底失去了战斗的决心,根本不能再进行任何作战。而英国国内还有一群投降派搞事,随时想要对德国人屈膝投降。但丘吉尔仍旧赢得了下议院的支持,踢开了上议院的投降派之后。整个英国政府以绝对优势票数开始支持丘吉尔。 然而即便如此,丘吉尔也必须面对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英国现在所有的部队几乎都在敦刻尔克,陷入了德国人的重重包围之中。英国远征军和法军被困在这里,战斗意志十分薄弱。如果不能尽早拯救他们,那么这些远征军官兵,都会沦为德军的俘虏。英国本土也会失去它的防御力量,并最终被德军攻陷。 所以现在丘吉尔必须考虑的是,如何拯救远征军。显然,已经不能指望远征军能够反击德军。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将英国远征军从法国安全的撤出。然而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谈何容易?因为与现实情况相比,他们要面对的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英国的撤退计划面临几项难题,首先德国空军在敦刻尔克的港区内击沉许多船只,威胁进出水道的安全。而在附近海域出没的潜艇,也大幅威胁水面船只的安全。 同时敦刻尔克西面的沙滩区水深不足,英国皇家海军的驱逐舰和运输舰只能停泊在1.6公里之外,而最严重的问题是,英国能够动用的船只数量太少。如果多加一个难题就是,如何让德国人不进攻滩头的英军? 三、至暗中的黎明然而幸运的是,最后一个难题被德国人自己解决了。德军从西、南、东3个方向朝敦刻尔克步步紧逼,而且德军最近的坦克离这个港口仅10英里,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阿道夫·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 因为希特勒要为下一步的作战,保留装甲部队的实力。同时也必须考虑,装甲部队在连续作战后的损耗问题。因此希特勒选择了停止进攻,只派空军轰炸滩头的英法联军。 可以说希特勒此举无疑是帮助了英国人,为英国海军的营救行动争取了时间。既然机会已经来了,丘吉尔立刻命令英国海军执行“发电机计划”,目标是仍旧在敦刻尔克的英国远征军。然而此时的问题是,英国根本没有足够的船只能去救走所有人。 撤退计划的执行由多佛的伯特伦·拉姆齐海军中将指挥,第1步是调动运输车辆,将食物和医疗设备送往多佛,以应付退回来的大批部队。随后,建立通讯网,以维持行动的顺利。第一天德国空军猛烈轰炸敦刻尔克,将港口炸成废墟,阻止联军撤退,英国海军军舰由于吃水深,无法靠近海滩,撤退速度较慢。 5月27日只撤出了7,000多人,英国最乐观的估计是能够将45,000名部队在德军占领海滩区前成功撤出,然而以第一天的作业效率来看,英国要40天才能将所有的人员撤离。 拉姆齐中将提出紧急呼吁平民提供船只,无数业余水手和私人船主也应召而来,他们驾着超过850艘驳船、货轮、汽艇、渔船,甚至游艇、内河船只等,冒着德国飞机、潜艇和大炮的打击,穿梭于海峡之间,将一批批联军官兵送回英国本土。英军使用地面、海上和空中的一切力量来支援这次行动。 5月28日敦刻尔克地区恶劣的天气,阻止了德军空袭,近17,000人撤离。开始撤退后,德军加强地面攻势,并从空中和海上攻击英法运输船队。 英军竭尽全力地坚守其东、西侧战线,以保持向海峡沿岸撤退的通道,并加紧部队登船工作。各式各样的小船充当摆渡,还将卡车沉入海中,作为海滩延伸入海的登船栈桥。 因为船只的增加,在5月29日撤退工作效果显著。当天英军撤出了47,000人,同时估计每小时有2000名士官被送离法国海岸。5月30日雾气导致能见度降低而再次阻止了德军突袭,联军撤出近50,000多人,5月31日撤退人数达到68000人。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联军撤走大部分被困部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此时德军如梦初醒,加大了空袭力度。此时敦刻尔克的包围圈逐步缩小,但德军无法阻止联军从海上撤走部队。英国空军为了掩护地面撤退,总共出动2,739架次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有力抗击德军的空袭。尽管在德军空军的攻击下损失惨重,6月1日仍有60,000多人撤出。 因为德军空袭和逼近敦刻尔克海滩的炮火,6月2日撤退开始转而利用夜间进行,其后3天联军利用暗夜的掩护每天将26,000人撤往英国。 6月4日德军攻陷敦刻尔克,担任殿后而来不及撤退的40,000名法国军队被俘。但英军的行动也并没有结束,在6月15日至6月25日,英军又展开了天线行动,这一次英军又在法国比开斯湾撤走了大约20万人左右的盟军部队。 结语撤退从5月26日开始进行至6月4日结束,历时9天共有338,226人从敦刻尔克撤回英国,如果算上后续在比开斯湾展开了行动,天线行动的二十万人,盟军总计撤走了五十余万人。 如此一来,盟军尤其是英国的有生力量,就得以保存。这就为英国保留住反恐力量,争取了经验。对于英国人,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丘吉尔回忆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
来自: 冬不拉拉 >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