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尾盘惊现抢筹

 蔡叔刚 2019-10-16

今天尾盘,外资继续抢筹:

昨天买了40亿,今天又买30亿,10月过半就已经买了超百亿。11月份MSCI将再次扩容,这次带来的增量资金,比前两次还要大,中金公司预计达到420亿美金。

还是那句,外资持续流入A股,是大趋势。预计未来大概有5万亿增量资金,将会进入A股。看着巨量资金大幅流入,蓝筹持续强势,今天我想从本质的角度,聊聊市场。。

有个经济常识,只要商品供不应求,价格就会上涨。股票的本质是什么?也是商品啊,所以股票能不能涨,看的是供需关系。谁供不应求,谁稀缺,谁就会涨。

买股票就是买稀缺。

当年我也做过游资模式,那时候之所以模式灵,是因为市场上的小盘股稀缺。但后来因为某件事,我彻底转型了,现在想想还是捏了一把冷汗,这几年好多人因此巨亏

这件事就是:注册制。虽然没有全面推行,但陆陆续续也发了很多新股,基本上也类似于注册制了。好家伙,这东西一出来,整个市场的生态,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股上市都是什么股票?基本是小盘股。估值是有地心引力的,小盘股普遍市盈率很高、很贵,当它不再稀缺的时候,价格就会下跌。商品供应量多了,自然就没人会再出高价买了。

另外,很多小盘股,只要稍微一涨,大股东啥的,就赶紧出来卖股票,改善生活。商品的供给端来看,这也增加了小盘股的供应量。

比如大小非减持,这周有43家公司,合计46.85亿股限售股解禁上市,解禁市值2000亿左右2020年1月,达到最高峰。1个月就有6800亿,比今年1季度3个月加起来量都多。

未来4个月解禁市值,大约有要1.6万亿的解禁量。目前不管是新股的发行,还是大小非减持,从股票商品的供给端来看,小盘股的供应量,依旧没有减少的迹象。

当然,小盘股对应的就是大盘股,即所谓蓝筹股、核心资产。普遍观点都认为市值大,不可能涨。根据商品供需原理,我也算过蓝筹的供给量,发现大部分筹码是锁定的,而且没有什么大小非减持。

举个例子。。随便找个公司,看前十大股东:

像财政部持股这些,他们都是不会卖的,里面90%都是不会卖的,大部分筹码是非流通的。所以,比如四大行,自由流通市值合计,仅仅是2000多亿。一些典型的蓝筹公司,总计加起来的流通市值不足4万亿。

中小盘股的流通市值是多少?大概6万亿。所以,从供给的角度上说,小盘股的股票供应量,并不比蓝筹少,而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会继续发新股,大小非减持会继续增加,股票供应量还会继续增加。

讲完股票(商品)的供给端,说说需求端。

目前所知道的场外资金,就是外资、社保和保险等大资金,预期大概有5万亿增量资金。这批钱的投资模式,不太会炒小盘股,主要还是买确定性高的品种,也会倾向于选择低估值的蓝筹公司。

从筹码供需的角度上看,场外增量资金>流通筹码,蓝筹的供需关系,还是偏紧俏的。讲到这里,大家也就知道,为什么这几年沪深300和上证50,明显强于其他指数,这是最本质的原因。

随着新股越来越多,当下我还是会坚持持有确定性高的投资品种。所谓确定性,就是估值低,并且具有垄断基因,属于行业寡头的公司。最好是产品具有成瘾性,大家每天都要用的那种。

今天说一个新思路,从商品的供需角度,来看待市场。股票本质也是商品,买股票就是买稀缺的商品。

如果哪天发现蓝筹股的供应量增加了,需求量减少了,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那也要果断撤退。

不管以后市场怎么变,聪明投资者的投资模式,一定是回归本质。先看看有没有价值,看估值是否合理,其次就是分析供需关系。什么东西低估了,有价值了,就选什么,什么商品的供需紧俏,就选什么。

从本源入手,探索最原始的本质,这是投资中最重要的事。

...

周一,我提出了一个新观点:看上证指数已经过时了。小盘股看创业板指和中证500,优质蓝筹看上证50和沪深300。这几年我一直在盯的指数,主要是上证50和沪深3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