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不见的山水”在哪里?

 此用户不可见 2019-10-17

看不见的山水

藏在身体里

藏在想象里

藏在生活里

中国人的生活离不开“山水”二字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山水既是陪伴,也是一种理想

山和水,分开了可以各自嵯峨澎湃

在一起又能孕育万物

这一对从外部看呈现出对立关系的矛盾

偏偏彼此之间又融洽得体,和谐共生

这对统一的矛盾体便是中国人的“天地”

诗画山水

山水对于中国人来说

它的存在不止于视觉的东西

一首古诗、一幅山水画

可能都是沟通你和景物间的“灵犀”

让你“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富春山居图(局部)

元 · 黄公望

(滑动卷轴观看)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

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

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600多年前,79岁的黄公望在富春江畔驻足

明秀中透着幽趣,清丽中饱含灵气的山水

让黄公望感叹不已

然后用了整整用了4年,只做了一件事

当《富川山居图》画完,他长舒一口气

在“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的画里

他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最后意义

千里江山图(局部)

北宋 · 王希孟

(滑动卷轴观看)

《千里江山图》用一幅整绢画成

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色彩绚丽

灵活地体现了“景随步移”的艺术效果

被誉为中国青绿山水画中的巅峰之作

作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

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

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

渔村野市、水榭亭台、水磨长桥等静景

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

动静结合恰到好处

一位十八岁的天才画家王希孟

经皇帝老师宋徽宗的传授指点

创作了这卷《千里江山图》

之后不久,他便杳无音讯了

宋徽宗把这幅画赐给了自己的宠臣

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奸臣之一,蔡京

潇湘奇观图(局部)

南宋 · 米友仁

(滑动卷轴观看)

《潇湘奇观图》描绘峰峦起伏、烟雨迷蒙、

云雾出没、空旷幽远的江南景色

全图完全用水和墨画出,不施任何其他色彩

山石轮廓通过水墨的层层渍染、墨色浓淡变化

来展现景物前后层次

米友仁是米芾长子,世称“小米”

工书善画,承其父法,稍加己意,略有所变

画江上云山,湿笔勾皴点染

在当时是一种大胆的创作

此图中用没骨法取代了隋唐北宋以来的双勾法

刷新了山水画的形象和表现方式

这就是中国宋代米氏父子

独有的“米点山水”(又称“米氏云山”)

游春图

隋 · 展子虔

(滑动卷轴观看)

该图以全景方式描绘了广阔的山水场景

上有青山叠翠,湖水融融

也有士人策马山径或驻足湖边

还有仕女泛舟水上,熏风和煦

水面上微波粼粼,岸上桃杏绽开,绿草如茵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

到了隋代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它不再作为人物故事画背景的一部分

而是从前者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

《游春图》为隋朝画家展子虔仅存的作品

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

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卷轴画

距今已有1400多年了

素有“天下第一画卷”的美称

是中国山水绘画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西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北宋 ·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巫山

巫山曲

唐 · 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庐山

庐山诗

明 · 朱元璋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看不见的山水

古人曾把山水审美分为“应目、会心、畅神”

三个精神层次

应目,即指山水的形象、色彩、音响

等形式美给感官以愉悦

会心,是说欣赏者与山水达到

情景交融、物我相亲

畅神,是山水审美的最高境界

即是游心物外、物我两忘

在生命的本原上求得与宇宙生命的融合与超越

当我们置身于自然之中

风景不止是存在于山川河流之间

你会从花草树木中找到那些

“看不见的山水”

下面这张图是天台山的国清寺里的一棵树

你可能觉得它长得有点怪怪的

一棵榕树中间被锯掉了

然后保留了五六根侧面的枝干

形成一个围合的空间

(向右滑动下图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下图中这棵树“瘫倒”在路中间

好像很累的样子

但是重新设计一下它周边的环境

这棵树就会变成一个“游乐园”

(向右滑动下图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一块大石头岁月静好的挂在山道上

没有人的衬托好像就没那么惊心动魄了

(向右滑动下图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现在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高高的住宅里
可能很少有机会再接触山水
但也许自然还可以以另一种方式
再回到我们的生活中

于是有人提出一个叫“草间山水”的想法
借助微观的视角
让我们的日常生活重新和山水发生一个联系

他就是——鱼山饭宽

第一次看到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他就被画里温暖的山水迷住了

笔名中的“饭宽”也由此而来

临摹文人名画是鱼山少时的乐趣

他一度想要修读美术

但却意外和建筑学结下机缘

建筑师的眼光让鱼山认识到园林之美

一组组意趣横生的水墨画

充满了清奇的脑洞与澎湃的遐想

山水园林是常设的布景

情态可掬的小人穿行其间

古意盎然,气韵生动

传达出一片片自然野逸之趣

草木皆有情,他们是有灵魂有精神的

一个瓜变成了一艘船
一片叶子变成了一个亭子

他们的生命仿佛可以关照到人类

一种人的生活和自然之间的有趣联系

就在那些微观的花花草草里头

把花草器物当成一个缩小的园林、山水世界

小人儿在其间嬉戏打闹、读书吃喝

要理解中国人真正理解山水文化的视角

就要重新进入山水里头去寻找

他笔下的山水

从不是荒莽的、人不能进入的

恰恰是由于人的参与

才更彰显出自然的美感

想要知道鱼山先生是如何

在这“看不见的山水”间畅游和绘画的吗?

那就点开下面的视频看看吧~

兴全基金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

主讲人:鱼山饭宽

时长:74分钟

话题

你喜欢什么样的山水画?

-  END  -

图 / 鱼山饭宽、网络

编辑 / 干脆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