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南海九江庆典记

 朱觉超 2019-10-18

          参加南海九江族务庆典并观光记

                           朱三达日记

    2018年10月14日星期天上午,我佛山南海西隆九房朱氏宗亲会23名宗亲搭乘旅游大巴,于11时到达南海九江镇下西村委新华村的地段,只见沿途插着各色彩旗帜引路,有高悬的大红横额上写:热烈欢迎各地宗亲参加庆典。我们踏着满地红炮衣,上空高挂红灯笼和彩色三角旗的村道进入新华村大会堂,受到九江朱氏会长朱伟成,秘书长朱伟强等东道主和先到的宗长朱其森、朱永华等的迎接,办理了签到和交捐款手续,领取了嘉宾胸花,与各地宗亲打招呼倾谈拍合照,一片乐也融融景象。进入大礼堂餐桌前坐下,11时13分,有女主持人在会场高台(背景墙上方大型喷画上写:热烈祝贺朱氏南海九江宗亲会暨南海九江朱氏始祖墓重修落成庆典!)宣布庆典开始,接着九江会秘书长朱伟强、会长朱伟成、朱强年,嘉宾朱其森、西隆会长朱杰滔、紫阳月刋社长朱绍明等上台发言,最后由广西平南会长朱崇南宣读祭文,各宗长发言后都获得在场近千人的热烈掌声。会议结束后有半个小时让人自由活动,有人上会场侧的龟山拜祭重修后的九江朱氏始祖墓和各代先祖墓,包括朱九江先生(朱次琦)等名人墓。中午,东道主没筵九十多席宴请来自九江镇村内领导、乡亲、广西多地宗亲,省内的台山紫阳月刋同仁、恩平市朱氏宗亲会、清远浥江两岳宗亲会,顺德仙涌,佛山南海西隆,肇庆高要、高明、鹤山、阳江、珠海、罗定、阳春,广宁、信宜、南海松岗坎头、小塘朱理村等组织和宗亲,宴会间主办方领导朱伟成、朱伟强、朱强年上台向大家祝酒,宗亲们互相串席,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断,饭局尾声,各宗亲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合照留念。九江会后,西隆宗亲来到不远的下西村委太平村,参观建于2014年5月的朱九江纪念公园内的仿古岭南建筑群,包括京卿第、紫藤书屋、朱九江先生生前的讲学堂礼生学堂等,还瞻仰过由著名雕塑家潘鹤父子制作的朱九江先生的铜像。之后西隆宗亲搭乘由旅行社安排的旅游大巴车,到始创于清道光年间、有200年历史生产九江双蒸酒的九江酒厂博物馆参观,又到建于清光绪丁亥年(1887)的九江镇吴家大院参观,然后到鹤山市古劳水乡坐电动游船,感受水网纵横交错的南国水乡款款风情,晚饭到鹤山沙坪镇竹树坡美食街一间“桌桌有鱼”食引起视觉震撼的特式的青花瓷大盘菜,将近8时,顺利返回到南海联星村委会,愉快的结束了一天的宗族庆典和旅游观光活动。

                  花          絮

    九江会议我认识各地宗亲有:恩平煥荣、荣赞夫妇偕儿子、祝正、明赞、宁波等,仙涌泽光、雪莲、朱军、镇铿、德旭等30人,台山紫阳月刋绍明由其森搭来九江的、新长、炎锋、典新、惠怡、司机李启全等6人,松岗坎头杰雄等8人,朱理村权恩、柱恩、慎昌等8人,佛冈两岳志成、永华、福明等9人,高要浩芳、镜波等,阳江阳东新洲镇那六村委(石碑村人)书记朱文昌、朱成业等,罗定朱森荣等,广西崇南、恒威等众多宗亲。

    九江会捐款较多名单略……。

     南海九江富甲广东五百年,有九江不认南之说,在岭南文化中地位举足轻重。为桑基鱼塘发源地兼中心,拥有西江鱼花专营权,儒林之乡不是一般人敢说的。号称广东四首:首省,广东;首府,广州;首县,南海;首乡,九江。注:广东很早已富甲中国。抗战前,清代的九江人口比现在多很多。现附南海九江一些与朱氏有关的资料和遗迹于下:

    朱次琦〈1807-1881〉,字子襄,号稚圭,南海九江人,时人称朱九江先生。次琦聪敏好学,七岁能诗,少年时肄业于广州羊城书院,越华书院。

朱九江墓葬南海九江镇下西坊龟山。次琦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道光二十九年〈1849〉以知县衙签发山西任职。咸丰二年〈1852〉出任襄陵知县,在任190天后引疾去职南归。年五十一,讲学于九江礼山草堂,垂二十年,各方来学者众,门人著名的有康有为、简朝亮和梁耀枢等。其治学以明理达用为主,以经世救民为归。卒年七十五岁。墓原葬于西樵右凤翼岗,后迁葬九江镇下西坊龟山。墓向西南,墓地面积25平方米,为花岗石建造太师椅形墓,墓后竖有'后土'小石碑刻,坟头下竖墓碑,高134厘米,宽79厘米,墓碑上刻有'光绪八年岁次壬午孟春''皇清赐进士出身,诰授奉政大夫,赏给五品卿,御前署襄陵县知县在藉叠奉,特旨召用,子襄朱先生墓''皇清'两字居中,并刻有朱九江始葬时间及迁葬原因、时间和迁葬立石人等。迁葬题书为清同治辛未科状元梁耀枢。

     良二千石”牌坊在南海九江镇下西村西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牌坊高7米,长11.94米,以花岗石雕凿构筑,石雕有蹲伏狮子及鸟类花木图案,四柱三间楼式牌坊,正面上刻:“恩荣”二字,下方是“良二千石”四字,右侧刻“两广军务巡抚广东地方口口口右都御史兵部右侍郎殷正”,左侧刻“万历二年甲戊科进士朱壤”牌坊背面刻“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四川夔州府知府前福建延平府南平县知县,江西樵州府临川县知县,南京户部主事,户部员外郎,钦差督理浙江北新关税务,户部郎中,赠兵部左侍郎崇杞府县乡贤朱壤”。

     九江三元桥座落于九江镇儒林社区船栏街旁,建于清道光年间,桥向东西,横跨九曲十三湾,东端接在船栏街,西端接在现九江文化中心。桥长17.67米,宽2.44米,桥面行人道宽2.1米,桥栏高0.8米,桥高2.3米。全桥以花岗岩石砌成,是壁拱式拱桥,桥孔宽5.37米。桥栏两旁中间原有石刻“三元桥”与“道光年建”的文字。在文革期间,桥上石刻文字被判作四旧而被铲除,现字样痕迹尚存。一九五五年,旅港乡贤关志显先生捐资对该桥进行修葺。该桥整体保存完好。传说,朱九江有次女仲姬嫁给杏坛右滩村举人梁耀宸(状元梁耀枢的弟弟),有次她坐轿回嫁家,路经九江某地一河涌的简易木桥中间,遭乡间几个烂仔拦住声称打劫,仲姬不慌不忙下轿呖声道:我是进士的女,探花的妻,状元的弟妇,你们想怎样?吓得几个毛贱马上跪下求饶,并答应帮手护送夫人归村。后来该桥改建为花岗石拱桥,取名为三元桥。后人为鼓励读书的士子和凡是赴试的举子,都先走过该桥才去考试,以图讨个吉利结局。

      九江探花桥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相传这座桥是“明末三忠”之一的陈子壮中探花后,来九江下西探望其外祖父朱讓时所建,清代重修。上世纪90年代,旅港乡贤潘新安捐资把桥修整好,并把它整体往旁边移,在原址建水泥桥供车辆通行。探花桥是九江崇文重教的缩影,以前的学生会特意走一遍探花桥,祈求学业进步,现在也有不少学校在开学前组织学生来这里走一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