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台大型系列专题片《红色交通线》第二集:山高水长

 忆茶阳风物 2019-10-18
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南昌起义之后,走上了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之路。此后,由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两支队伍在井冈山会师,并逐步在赣南、闽西等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为冲破敌人封锁,让苏区与隐蔽在上海的党中央保持联络,一条长达两三千公里的秘密交通线很快搭建起来。不过,关于这条交通线的历史档案稀少。《红色交通线》摄制组这次就结合仅有史料,跨越闽粤两省,一站站地去追寻历史印记,通过走访党史研究专家、革命烈士后人,详细了解到当年红色交通线开辟和运作的艰苦斗争历程。
摄制组拜访李魁庆教授
今年春天,汕头广播电视台、汕头橄榄台发起了寻找红军烈士李春霖亲属的公益活动。很快在清明节前夕,我们在广州海珠区找到了烈士的堂侄女,汕头大学退休教授李魁庆。李魁庆教授出身革命干部家庭,早在20多年前,她就努力搜集着堂叔父李春霖和家族其他叔伯的革命历史资料。原来,她的父辈堂兄弟共十人出生在潮州的商人家庭,先后涌现出五位革命志士。其伯父李春涛在上世纪20年代曾任金中代理校长,并以国民党左派身份热情投身大革命,1927年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受李春涛烈士影响,柯柏年(原名李春蕃)、李春鍏、李春霖、李伍等堂兄弟四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而且在大革命失败之后仍坚定革命信念,参与了中共领导的地下斗争。李春霖后来还成为红军高级干部,参加了红军长征,直至在大西北的战斗中牺牲。
李魁庆的父亲和叔伯们
李魁庆在谈及父辈们的革命事迹时,也提到了早年他们秘密服务于红色交通线的往事。李魁庆介绍说,1927年她的大伯父李春涛被害之后,李春涛在潮州的其他几位堂兄弟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就陆续地转移到了上海。其中李春涛的堂弟、即李魁庆的堂伯父柯柏年最为年长,当时已经是上海地下党组织的骨干,受陈云同志领导,后来成为特科成员。李魁庆说,那时几位伯父虽然表面上都有各自的职业,比如职业作家或是电影人,但暗地里他们都在为共产党传递情报做工作。
早期中共中央特科的主要负责人
在那个时代,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在全国制造白色恐怖。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斗争,把中共中央秘密设立在上海。中央的地下交通工作,最初由担负着政治保卫任务的中央特科负责,主要任务包括传递情报、输送物资和人员等。周恩来、陈云等先后担任特科的总负责人。
李魁庆从父亲李春鍏和其他几位叔伯晚年的零星回忆中,也了解到早期中共地下交通线运作的一些线索,侧面印证了史料。李魁庆说:“我父亲李春鍏的第二个夫人,有两个哥哥当时都在国民党警备司令部的缉私队工作。我父亲因为有这样一层关系,所以可以在妻子那边的大家族中进进出出。于是,在与妻舅的交往中,一旦搜集到情报,摸到缉私队的动向,就第一时间将情报传给自己的弟弟李伍,李伍再传给堂弟李春霖。李春霖又负责把情报往外送。”李魁庆记得父亲晚年说过这样的话——“红色交通线的一次运输如果能成功的话,它是需要很多情报做支撑的。”其实,这只是当年中共地下交通工作的一个缩影。
李魁庆的父辈传递情报的关系图
事实上,早在1927年8月中共秘密召开的“八·七会议”,就决定要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秘密交通网,便于中共中央与地方情报、人员的往来。随着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在全国形成星星之火,1930年7月,中共又成立了中央军委交通总站,10月改为直属中央政治局的交通局。那个阶段,中共中央从各地抽调精干力量,集中三个月就打通了从上海通往各苏区的北方线、长江线、南方线三大交通干线。其中南方线通往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军建立的赣南、闽西中央苏区,被后人称为“中央红色交通线”。
中共中央交通局组建的全国秘密交通网
实际上,从上海的秘密党中央,到赣南、闽西中央苏区的直线距离大约是七八百公里。但是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密封锁,想从陆路直线进入,难于登天。为此中共中央凭借革命智慧,选择海路坐船前往当时的英殖民地香港,再经香港绕回粤东(便于隐藏身份),接着溯韩江而上进入苏区。这种方法虽然路途长达两三千公里,却避开了许多危险。
中央红色交通线示意图
为打通中央交通线,中共中央很早就决定在香港设立一个华南交通总站,为此,专门调来了时任中共南方局秘书长的饶卫华,专职领导这项工作。据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研究员 秦梓高老先生介绍,饶卫华接受任务之后,就在香港设立了一部电台。电台台长由李少石担任,电译员是廖梦醒。而廖梦醒,正是国民党左派、民主革命先驱者廖仲恺、何香凝夫妇的女儿,李少石是其丈夫,两人早已秘密加入了中共。与此同时,饶卫华还在铜锣湾设立了一个招待所,接待从地下交通线过往的中共一般干部;并选定香港金碧酒店,专门接待中共高级干部。然后分期分批地将这些中共领导干部,秘密护送到汕头转入中央苏区。
饶卫华
李少石、廖梦醒夫妇
在汕头小公园街区靠近街心地带,有一条看似不起眼的镇邦街。历经百载沧桑之后,这一带的老宅大多人去楼空。而根据史料记载,上世纪30年代初,镇邦街曾经是西药行和洋货铺较为集中的繁华街市。业余从事红色交通线历史研究的中学教师刘瑞瑾,带领摄制组来到这条街巷里探访,并登上民居楼顶辨认,找到了党史记载的秘密交通站的遗址。原来,早在1930年底,中共中央就秘密派员在这里开设了一家中法药房,秘密设立直属中央交通局的汕头交通中站。
△刘瑞瑾带摄制组到镇邦街寻找中法药房遗址
刘瑞瑾阅读过当年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黄玠然晚年撰写的回忆录。她说,黄玠然在回忆录里写到,开设药房实为便于向苏区筹措药品。当年恰好有一个便利,黄玠然的一个亲戚是上海中法药房的经理。于是顺理成章地,黄玠然通过这位亲戚取得了在汕头开设分号的资格。经过周密筹划,中共中央委派时任中央交通局副局长的陈刚来汕开办中法药房汕头分号。陈刚化名为刘作抚,借着中法药房汕头分号的名义,在此建立汕头地下交通站。在上世纪30年代初出版的《汕头指南》一书中,“中法药房”被收录在西药房目录中,可见其具备一定规模和名气。
关于中法药房的资料
可惜的是,作为红色交通站的中法药房,留下来的史料并不多,而更为后人熟悉的交通站,是汕头海平路上那座如今已修复并开辟为纪念馆的华富电料行旧址。党史记载,在中法药房创建不久,1931年2月,中共中央又派出陈彭年、顾玉良、罗贵昆来到汕头,以开办华富电料行为掩护,秘密设立了第二个红色交通站。
华富电料行旧址——汕头红色交通站旧址陈列馆
那么,中共中央为何要在当时的汕头市中心秘密设立两座交通站呢?刘瑞瑾解释说,那是为了以防万一,就是做一个备份。实际上当时这两个交通站的工作人员,互不知道彼此的存在。这是周恩来同志亲自安排的。后来也证实,周恩来这个安排确实是非常高明!因为1931年4月份,中共中央特科的其中一位负责人顾顺章叛变了。因为顾顺章知道汕头中法药房的存在,于是中央决定中法药房这个交通站停止使用,而海平路的华富电料行则全面启动运作,从而保证了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安全畅通。
顾顺章
事实上,在两三千公里的中央红色交通线上,分别设立了大站、中站、小站等不同级别的秘密交通站点。除了汕头交通中站之外,在水路占大头的大埔境内,也秘密设立了一个大埔中站,并在韩江到汀江水路沿线,安插了多个接应的交通小站。据梅州市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甘海洋介绍,早在中央红色交通线形成之前,大埔县境内其实已经秘密开辟了县内交通,以及通往福建的一些交通路线。在中央红色交通线开辟时,就利用大埔原有的党组织和交通资源进行了整合。水上交通到达大埔老县城茶阳时,那里有中共的秘密联络点。革命同志从潮州坐船上来,可以在茶阳稍微休息,然后再前往下一站青溪村。大埔青溪村附近的韩江边,又利用一些比较靠山的房子,秘密开辟了物资中转站。而青溪是水路和陆路交接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个节点过后再经二三十公里的崎岖山路,就可以到达福建永定,这已经是苏区范围。
大埔交通中站相片(旧址已被水库淹没)
福建龙岩、永定一带,在1929年到三十年代初,是闽西红军和国民党反动派反复争夺的地带,也是进入中央苏区的前哨站。早在1929年底,随着赣南、闽西土地革命斗争的蓬勃开展,为沟通红色区域间的联系和根据地建设的需要,闽西特委就在龙岩设立了工农武装交通站。中央红色交通线开辟之时,又在此基础上创立了闽西交通大站。由于敌我双方拉锯式争夺,苏区范围时常变动,闽西交通大站先后从龙岩县城迁址到永定县的虎岗、上杭县的高寨坑、永定县城,最终定址在永定县金砂乡古木督,也就是现今上金村境内。
永定境内的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
上金村是闽西较早开展土地革命的地区。在这座小山坳里有一座方型土楼叫做“永昌楼”,据记载是当年开明乡绅所建。在闽西大站迁址到此之后,屋主主动腾出房屋来供秘密交通站使用。龙岩市永定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原主任赖立钦介绍说,之所以选择在此建设交通大战,一个是因为此地地理位置非常好,背靠大山,万一有什么危急情况便于撤离。其二,这一带群众革命基础较好,包括上金村在内的金砂乡地区,早在1928年的时候就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府——溪南区苏维埃政府,那时候苏区政府已将田地分到各家各户的农民手中。所以只要共产党提出什么号召和主张,革命群众都非常拥戴,热情响应。这个交通大站建立以后,运行也非常好,一直到红军长征之后,都安全运行。而闽西交通大站所在的这个小村子,先后有200多村民参加了红军或游击队。
△重新复原的闽西交通大站——永昌楼
详情请留意今晚(2日)《民生档案》相关报道

版权声明:版权为汕头市广播电视台所有,转载须经授权。
供稿/《民生档案》
记者/林剑铭、陈少鹏、杨海珊、陈勇
橄榄小编/小蔡一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