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毕玉海,中国科学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天气逐渐转凉 说话间 就已经到了乱穿衣的季节 风衣、夹克、小马甲都不在话下 不然 一不小心感冒 可能就会纷纷到访 流感也可能随时不期而遇 图片来源网络 可说了这么多年 依然还是有很多人 流感和感冒傻傻分不清楚 往往是由于自己的认识不足 导致了病情的加重 图片来源网络 你说冤不冤 今天,必须带大家把这件事搞清楚。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即 A、B、C、D)四种型别。 其中造成人体感染且季节性流行的主要是甲型(甲1即H1,甲3即H3),乙型(Bv即Victoria,By即Yamagata)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冬春季的季节性流行和高发。 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是流感流行的重灾区。 婴幼儿、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是流感感染的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 每年的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范围可导致 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相关死亡案例,仅我国在2018年就有70余万例流感感染患者。 病原体不同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 而普通感冒包括由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冒和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细菌引起的细菌性感冒。 症状不同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烧39-40℃),伴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还可能会出现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轻度充血,呕吐,腹泻等症状。 而普通感冒症状较轻,一般会有鼻塞、喷嚏、流涕、发热、咳嗽、头痛等。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9-2020)》中明确提出,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建议各地最好在10 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 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对于≥6月龄且无禁忌症的人群均可接种流感疫苗。 目前,流感疫苗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第二类疫苗,公民自费、自愿接种。 因此,打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的最有效途径,且每年都需要接种。 有没有只打一次就可以的疫苗? 只能说,目前还没有只需要接种一次的流感疫苗。 这是由于流感病毒变异速度快,而每年流行的病毒都会有一些变化;同时接种流感疫苗6-12个月后,人体产生的抗流感病毒抗体会显著降低。 首先,减少传染源。 特别是在流感流行期间,平时接触空气、环境、流感患者的衣物等可通过加热、阳光照射和使用消毒剂的办法来杀死流感病毒。 其次,隔绝传播途径。 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的流感病毒浓度。 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如有需要尽量佩戴防护口罩。 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携带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最后,要保护易感人群。 可通过接种疫苗提高儿童、老人等易感人群的免疫力。 平时多加强户外体育锻炼;均衡饮食;保持充足的作息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 在流感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打冷战、肌肉酸痛等),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先确定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尽量减少接触他人。 一旦确诊后,患者衣物等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或接触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并进行有效的人员隔离。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流感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应适当。 这是因为,抗生素主要用于抗细菌感染。 在流感感染早期,主要是病毒感染,不适宜使用抗生素治疗,应采用抗病毒疗法。 但在流感感染的后期,病人往往会出现流感病毒合并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感染,这时就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感染。 因此 想要远离流感 最有效的方法 就是接种疫苗 且应每年都接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