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局已介入!老师在校门口提着水桶,用抹布给女生卸妆!

 智能人做超人 2019-10-19

这几天,贵州一老师提水桶在校门口给女生卸妆,引发社会争议。
视频中一中学男教师提着水桶,堵在校门口,为女生逐一卸妆。只见他直接拿抹布在女生脸上摁住猛擦,一块抹布连擦数十人。边擦边说:
“学生就要有学生的样子。

女孩子们排着队,看上去很不情愿,还有的试图捂着脸蒙混过关,都被拦了下来。相关视频在网络上迅速流传,老师的行为引发网友争论。

△ 网友拍摄的现场视频

涉事学校称,初中生禁止化妆,曾多次引导但是收效不佳,“可能有些不妥,但真的是为孩子负责。

目前,当地教育局已关注此事并介入调查。

对于此事,网友的意见却各有不同。

有网友表示:支持老师,学生应以学习为主,决不允许浓妆艳抹进校园!

但也有反对意见表示:老师的行为不妥,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两派争执不下,家长电台的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看法和我们一起讨论。

对于孩子爱漂亮、爱化妆这件事,家有女儿的家长肯定深有体会,撇开学校插手制止这件事,对于做家长的我们来说,到底要不要管呢?

小孩子爱美该不该管? 来自家长电台 00:00 03:40

☞点击上方绿标可听音频☜

这不禁让我想起黄磊和他家女儿黄多多,他俩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黄磊的女儿多多美丽大方,深受大家喜爱。可她打耳洞、戴戒指等穿衣打扮却备受争议。黄磊夫妇表示他们充分尊重孩子爱美的天性。

而大家熟知的央视一姐董卿,她曾在采访中提到父亲却从小对自己管教严厉,明确反对学生时代爱美。这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孰是孰非?相信在大多数人的教育观念里,都认同“爱美”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

其实,爱美是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当一个孩子开始爱美,象征着孩子思想和主见开始萌芽。1793年德国著名作家席勒首次提出“美育”概念,明确指出培养孩子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对孩子成长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首先,爱美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过分压抑反而会让孩子感到自卑。比如学生时代的张爱玲由于家道中落,只能穿后母给她的破旧衣服,这让少女时期的张爱玲非常自卑,导致她成年后性格古怪孤僻。

其次,爱美是家风家教的体现,能让孩子在社交中得到更多的帮助。联合国儿童公益基金会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个6岁女孩身穿不同的着装站在街头测试路人的反应。

当孩子衣衫褴褛时,路人非常冷漠。而当孩子着装漂亮整洁时,大家则友善温和,积极帮助。人们往往会通过外在形象去判断他背后的家庭、父母,和教养。

最后,正确鼓励孩子追求美,还能促进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幸福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呢?

首先,我们要保护孩子的爱美敏感期。 两岁半到五岁之间的孩子,穿衣打扮开始有自己的主意,有的小女孩会偷抹妈妈的口红,偷穿高跟鞋,这是孩子心理发育的正常现象。家长在干净得体的条件下,应尽量尊重孩子的审美喜好,理解孩子的小心思。

其次,树立孩子对美的正确认识。家长应带孩子在生活中去接触美、感受美和享受美。比如带孩子逛公园赏花游湖,在家做一次美食,扎一个漂亮的辫子,这都是在熏陶孩子的审美情趣,而无关金钱多少。

然后,培养一个与美相关的兴趣爱好。书法、绘画、乐器、舞蹈等都能陶冶孩子的艺术气质,提升审美能力。即便未来生活平淡,也能内心丰盈,享受生活之美。

最后,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一个形象邋遢,不修边幅的家长很难培养出气质形象俱佳的孩子,因为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在模仿。只有家长衣着得体,谈吐优雅,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审美教育。

爱美是孩子的天性,它对孩子健康成长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家长要保护孩子的爱美敏感期,正确引导,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发现美,感受美,给孩子最好的审美教育。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于家长帮特约撰稿人:萱莹

家长大学内容团队整理改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