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实乃魏国盖世英雄, 连诸葛亮都忌惮, 最后竟死于司马懿之手

 数字人生6688 2019-10-19

对于张郃追击诸葛亮中埋伏身死一事,很多人说是张郃不听司马懿劝阻贸然出兵咎由自取。因为三国演义记载说,司马懿询问将士谁敢追击诸葛亮,张郃主动请缨,司马懿认为张郃性格急躁怕他又闪失不让他去追。可张郃却认为自己是先锋,这么好的立功机会怎么可能不争取。司马懿又提醒张郃说诸葛亮一定会在险要处设置埋伏,让张郃小心,张郃却不以为然,还立下军令状要追击诸葛亮。

懿大喜曰:“孔明已退,谁敢追之?”先锋张郃曰:“吾愿往。”懿阻曰:“公性急躁,不可去。”郃曰:“都督出关之时,命吾为先锋;今日正是立功之际,却不用吾,何也?”懿曰:“蜀兵退去,险阻处必有埋伏,须十分仔细,方可追之。”郃曰:“吾已知得,不必挂虑。”懿曰:“公自欲去,莫要追悔。”郃曰:“大丈夫舍身报国,虽万死无恨。”——《三国演义》

可是在历史上,却是张郃不愿意追诸葛亮,司马懿强行命令张郃追击诸葛亮的:

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谥曰壮侯。——魏略

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三国志

几年之前,王双中埋伏被诸葛亮安排的战例魏国众将记忆犹新,司马懿怎么会不知道诸葛亮是埋伏的高手?

王双的惨状,魏军至今心有余悸,既然有王双这个前车之鉴,谁还敢追击诸葛亮。所以司马懿下令追击诸葛亮地时候没有人敢主动请缨,司马懿难道不知道这是送死么?可是司马懿明知道追击诸葛亮,九死一生,还是强行命令张郃追杀诸葛亮。即使张郃提出了非常有理有据的建议

“兵法上说了,围城一定要留一条出路,逃跑回国的军队不要追击。”

司马懿还是无视了张郃正确的建议,以军令为理由,强行让张郃追击诸葛亮,自己则在营中等待好戏上演,穷寇莫追的道理在座的将领都懂,唯独司马懿不懂么?

后来,诸葛亮因病去世,蜀汉军队撤退的时候,司马懿追到一半居然跑路不敢追了,后来还为自己找理由说“穷寇莫追”。恐怕不是因为不想追而是不敢追吧。诸葛亮的能力司马懿是了解的,自然不可能不知道张郃去追,是给诸葛亮送人头。这种情况下还无视张郃正确的判断,强行要求张郃追击。

显而易见,司马懿是在借刀杀人。

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三国志

历史上的张郃,可是魏国名将,为魏国立下汗马之功,诸葛亮都为之忌惮不已。

张郃对于地形特别了解,按理说是最不应该中埋伏的,可惜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帅要将亡将不得不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张郃明知道此行再无归期,依然奉命追击诸葛亮。可惜一代名将,张郃没能寿终正寝,甚至不是以身殉国,是死在自己人手上。

那么司马懿为什么要借刀杀人呢?

因为张郃的能力太强了,虽然职位不如司马懿。但是无论是用兵谋略还是军中威望,都远远高于司马懿。作为大魏最后的良将,自然深受野心勃勃的司马懿忌惮。诸葛亮北伐,张郃多次提出正确的建议。司马懿没有听从,导致丢盔卸甲,正史中所有的功劳都是张郃的,司马懿屡战屡败,如果让张郃或者回去受封,恐怕司马懿位置难保。司马懿想拥兵自重,想自立为王,自然要想方设法歼灭忠于曹魏的势力。张郃不除,马儿难安。所以,司马懿不惜放诸葛亮安然撤退,不惜让魏国失去顶梁柱,也要借刀杀人,要让张郃死。

张郃一死,除了司马懿,魏国再也没有能够对抗诸葛亮的人才了,不得不继续给他兵权,司马懿也再无威胁。如果张郃不死,明帝托孤,恐怕就没有司马懿什么事情了。司马懿这一招真的阴毒,不追,军法当斩,追,必死无疑。张郃只好选择追,死也要死在战场上。司马懿真是狼子野心呀,难怪说西晋得国不正了。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