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量子世界的3个奇妙现象, 你能理解多少个?

 子衿书屋2017 2019-10-20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而量子力学相比于相对论,更是由于它的抽象和违反直觉而让人抓狂。就连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爱因斯坦,至死都没能接受量子力学,甚至认为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量子物理学大师费曼也曾说过:“没人能理解量子力学”。在量子的世界中的确有着很多违反人们直观感觉的现象,下面就由小编带大家一起领略一下量子世界的奇妙吧。

点击加载图片

1、波粒二象性

光的本质是什么?是波还是粒子?这是自人们研究物理学以来就有的疑问。从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说开始,物理学家们对于光的本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19世纪后期,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提出了著名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光是一种波动”这样的观点基本成为了主流。然而,光的波动说却解决不了光电效应的问题。

光电效应指的是当光照射到金属板上,会激发出一些电子,物理学家们发现在做光电效应的实验时,能否激发出电子,与光的强度无关,而与光的频率有关。由此爱因斯坦做出了假设,认为光是有基本单位的,光的能量是以一份份的形式传播的,并提出光子的概念,这样的假设可以有效地解释光电效应。自此,物理学界普遍接受了光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的观点。

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观点的启发下,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假设,认为除了光以外的实物粒子如电子、中子等同样具有波粒二象性,并推导出实物粒子对应的波长。后来,德布罗意的假设被电子衍射实验证实。自此,物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所有的物质既是粒子的同时也是一种波动。

点击加载图片

2、不确定性原理

不确定性原理指的是,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不能同时准确测量。当粒子的动量测得越准确,位置就会越不准确,同样地,当粒子的位置测量越准确,它的动量就越不能准确测量。

设想一下,当我们试图测量一个电子的位置时会发生什么?为了准确测量电子的位置,我们需要一台用某种波长的射线来测量粒子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分辨率取决于射线的波长,波长越短,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测量电子的位置越准确。但是同时,波长越短的射线,所携带的能量越高,那么在和电子发生碰撞时,对电子动量的影响就越大。

不确定性原理在过去曾经翻译为“测不准原理”,因为连提出这个原理的海森堡本人,都认为这个原理是一种实验手段上的限制,即认为电子是同时具有准确的位置和动量的,只是无法准确测量。然而现在物理学家普遍的认同的观点是,不确定性原理是事物的一种内在特性,并不是“有准确的动量和位置但未能测准”,而是“粒子本来就不存在准确的位置和动量”,只有在测量的时候,粒子才会根据测量手段而呈现出相应的精度结果。

点击加载图片

3、量子纠缠

在量子力学的诡异现象中,最难以理解的莫过于量子纠缠。量子纠缠指的是,通过某种方式制备出来的两个粒子,它们无论距离多远,都会相互关联,具有一种“超距作用”。如一个零自旋中性Π介子衰变成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并互相反向远离,在一边的A测得电子带有某个方向的自旋,另一边的B就会测得正电子具有反向的自旋。根据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在AB观测这对粒子之前,它们的状态是不确定的,处于一种上旋和下旋的叠加态之中。在AB任意一方测量的时候,两个粒子瞬间坍缩成确定的自旋状态。

但这种解释是违反物理学中的定域性的,为此爱因斯坦、潘多尔斯基和罗森提出了著名的EPR悖论,来反驳量子力学的这种解释。后来物理学家贝尔提出了贝尔不等式,它是EPR悖论的具体数学形式。如果爱因斯坦是正确的,那么按照贝尔的假设做实验,实验结果应该满足贝尔不等式。但后来的众多实验表明,量子纠缠的行为是违反贝尔不等式的,量子力学是正确的,处于纠缠态的粒子的确有着某种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点击加载图片

贝尔不等式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量子力学的3大奇妙现象,这些现象都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但是却严重违反了我们日常的直觉。就连提出和完善量子力学的众多大牛都无法完全理解量子的行为,更不要说我们普通人了。那么对于这3大奇妙现象,你又是否理解了呢?欢迎在评论中留下你的见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