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番著与陈振龙

 柏涂hyzvi9113s 2019-10-21

大家都知道,中国在建国的初期,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一直是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的,要是一户人家想要来拿粮食,他们就必须

要按着粮票上的规定在换取粮食,这样的一种特殊规定一直延续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在我国,袁隆平有着杂交水稻之父的特殊称

谓,他所发现的超级水稻可以让我们有足够的粮食。但是古代的时候没有这种东西,所以一旦战争爆发就会有灾民,这就是为什么关于何不食肉糜的典故流传至今的原因。

一1

陈振龙出生在明朝的一五四三年,他的家乡是在福建省长乐县,他在自己二十岁之前的目标就是要当官,但是在他努力之后还是失败了,他在仔细揣摩之后发现自己根本就不是当官的料子,然后他决定进行商业经营,他想着要在菲律宾开创自己的事业。在他去到菲律宾之后,他发现那里的粮食和中国的是不一样的,在那里到处都是形状像土豆一样的东西。

一2

陈振龙仔细研究之后才知道这个东西叫甘薯,他的特点就是高产和耐高温,不会挑剔生活的环境。陈振龙家乡每次遇到干旱就会死掉很多人,如果这个东西可以在中国存活,这样的问题就能解决了,随后他默默地记住了种植的方法,希望自己回到中国之后可以好好地教大家。

一3

当时的菲律宾还在西班牙的管辖范围之内,他并不能随便就把东西带出去,如果被发现了是要被用枪打死的。一五九三年,他想到把薯藤弄到吸水绳里面,于是他成功地把它带了出来,他在海上一共度过了七天七夜才回到家中。回到家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种植薯藤,终于在四个月后长出了甘薯,并且和菲律宾地所差无几。

一4

那一年正好还赶上了福建省大干旱,当时陈振龙让自己的儿子联系到了当地巡抚金学曾,他说他有办法可以帮助人民渡过难关,巡抚在听到后立刻让人在整个福建省都开始种植甘薯,后来那次的干旱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陈

振龙的后世子孙后来还把甘薯引到了别的地方,从那之后甘薯就是一种重要的粮食。

一5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在那种灾荒年代,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被甘薯救活了。到了乾隆那个时候,甘薯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在种植的东西,中国甘薯的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后代十分感谢陈振龙当时的引进,一八三四年的时候建成了先薯祠,给后人们了解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