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本的散文集——《生活,是很好玩的》,是不是看书名就觉得很有意思?就这么一句简单的大白话,仔细想想,背后却蕴含了不起的人生态度。提出这个态度的人,就是本书的作者,号称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汪曾祺。 说起汪曾祺,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他很会吃,至于士大夫的形象就很难想象了。其实,无论是生活家汪曾祺,还是身负名士气的汪曾祺都不矛盾,他是一个把俗和雅巧妙结合,接着又完美呈现出来的人。作为文人士大夫,他博学而善写;作为生活家,他对一切都有兴趣,尤其是人间烟火。很多人在拿有趣的灵魂来说事儿,其实真正有趣的灵魂并不多,汪曾祺必须算是一个。 回到这本书上,《生活,是很好玩的》是汪曾祺的散文选集,虽然是散文,也还是分出了三部分,分别是:有味、草木、春秋,对应的当然就是美食、植物和时光流转。 按理说这三类事务,都平常的很,大多数情况也谈不上好玩。汪曾祺是怎么把琐事写的有趣呢?作家苏北算是解释过这个问题,苏北说:“他(指汪曾祺)的文字,他的才气,他的写作是‘俗语做雅言’。”用雅言说俗事,是不是也可以把生活家汪曾祺与士大夫汪曾祺结合在一起了呢? 中国种草界的祖师爷 种草,官方的解释是——宣传某种商品的优异品质以诱人购买的行为。这个词极其贴切,当我们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那种心理长草的难耐,就是有人种草的结果。现在种草的人有很多,平台也不少,但是要追溯一下祖师爷,非汪曾祺莫属了,他最成功的案例就是高邮咸鸭蛋,这个草种完,不知道造就了多少高邮的咸鸭蛋品牌。我们先卖个关子,等一下再说咸鸭蛋的事儿,先说说汪曾祺的种草本领。 汪曾祺种草,主要在吃上,他不仅好吃、会吃,还懂吃、会做;所以他很直接的说瞧不起写了《随园食单》的袁牧,因为袁牧写得做法都是听来的,自己并不会做。汪曾祺则不然,他会自己去做各种吃的,而且做的极精致。咱们引述一段原文:“除了生嚼,杨花萝卜也能拌萝卜丝。萝卜斜切为薄片,再切为细丝,加酱油、醋、香油略拌,撒一点青蒜,极开胃。” 我们可以看出来,这绝不是一个简单会吃的人,而是一个会做会品的人。再简单的食物,都能吃出雅兴,这就是汪曾祺的生活家态度。有了这种精神,那真是——生活中处处有精彩。 从吃这一件事儿上,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汪曾祺的生活为什么会是很好玩的。种草大师汪曾祺可以把各种普通的食物,写的让人无比向往,种草之后,让人总惦记着尝一尝,堪称文字版的“舌尖上的中国”。 好了,接下来要放大招了,高邮的咸鸭蛋到底怎么回事儿?先看看汪曾祺的种草评价: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 这么好的咸鸭蛋,到底啥样呢?接下来是一段舌尖上的中国式的种草: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虽然我们知道,咸鸭蛋不会发出“吱”的声音,但是这段文字,是不是让人听着就无比向往那吱吱冒油的通红的高邮咸鸭蛋? 大家风范与博物精神 接着我们来看第二部分草木,来看看汪曾祺的博物精神。其实汪曾祺表面上写的草木,实际上依然写的是经历。草木背后要么有我们不知道的奥秘,要么有我们不熟悉的故事。 草木也是有情的,这是汪曾祺的生活态度赋予草木的灵气。同时在看这部分的时候,我们也能体会到汪曾祺的阅历与知识的广博,某种程度上,这样的钻研程度,已经可以算是博物学家啦。 草木这部分也可以分成两个线索,一是知识普及,二是情感追忆。 先说第一个,知识普及。很多细枝末节的或是庞杂繁琐的信息,汪曾祺都能轻松的娓娓道来。 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花,山丹丹……此处是不是自动响起背景音乐,我们说的不是山丹丹开花红颜颜,而是山丹丹长一年,多开一朵花。下次看到山丹丹,数数几朵花就知道它的岁数了。 这是一类知识,还有一类就更有技术含量,我们来看看汪曾祺怎么写马铃薯的:马铃薯的名字很多。河北、东北叫土豆,内蒙、张家口叫山药,山西叫山药蛋,云南、四川叫洋芋,上海叫洋山芋,除了搞农业科学的人,大概很少人叫得惯马铃薯。 其实除了汪曾祺,估计也没几个人知道马铃薯还有这么多名字,他甚至准备出版一本《中国马铃薯图谱》。接下来还有一些,例如:一个学农业的同志告诉我:谷子是从狗尾巴草变来的,葡萄是从爬山虎变来的……怎么还出来伪科学了?当然这不是知识,这是汪曾祺觉得有意思的想象,这么个想象他也能发挥一下。 再说第二个,情感追忆。其实写草木,并不是为了草木,很多时候是为了回忆,或者为了寄情。汪曾祺一生颠沛流离,经历过无边变革,说是沧海桑田可能不至于,起码也是纵横四海了。 写枸杞的那段,他就写了这么个情景:他们捡枸杞子其实只是玩!一边走着,一边捡枸杞子,这比单纯的散步要有意思。这是两个童心未泯的老人,两个老孩子!这不是写枸杞,分明就是写感情。 还有一段写栀子花: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 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这也不是写栀子花吧,貌似是在写他自己。 果不其然,写腊梅的时候就直接把自己带上了:黄腊梅、红天竺,我到现在还很得意: 那是真很好看的。我把这些腊梅珠花送给我的祖母,送给大伯母,送给我的继母。她们梳了头,就插戴起来。然后,互相拜年。 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 但是,汪曾祺没做工艺美术师还是对的,我们不缺一个工艺美术师,缺的是有趣的灵魂,缺的是能把一草一木写出精彩的一代大家。 故人与旧事,看到有趣的灵魂 因为是写人写事的,所以这部分更有意思。我们也可以简单的对这部分分个类,一是写别人,二是写自己。 写别人的时候,汪曾祺能让我们看到这个人真正的样子,不是呆板的形象,而是活生生的人。他写老舍先生的时候,有这么一段: 老舍先生一天离不开茶。他到莫斯科开会,苏联人知道中国人爱喝茶,倒是特意给他预备了一个热水壶。可是,他刚沏了一杯茶,还没喝几口,一转脸,服务员就给倒了。老舍先生很愤慨地说:“他妈的!他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 这是多么实实在在的老舍,多么情绪饱满的老先生。在写林斤澜的时候,汪曾祺用了四个字:哈哈哈哈。估计林斤澜在他心中是个极其有趣的人,汪曾祺写的时候一定也很开心,他是这么写的:他的《矮凳桥风情》里有三个女孩子, 三姐妹叫笑翼(笑是开怀大笑的笑)、笑耳、笑衫。小城镇哪里会有这样的名字呢? 我捉摸了很久, 才恍然大悟: 原来只是小一、小二、小三。 笑翼的妈妈给儿女起名字时不会起这样的怪名字的, 这都是林斤澜搞的鬼。夏尚质, 周尚文, 林尚怪。林斤澜被称为“怪味葫豆”,罪有应得。 有时候汪曾祺不经意的提到一个人,也会让我们印象深刻。在写《跑警报》的时候,他提到了西南联大的历史教授雷海宗先生,雷先生是很厉害的,他的《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值得一看。 提到雷先生是因为雷先生对课程了然于胸,所以没有讲义,讲到哪停了,下次可以接着讲,所以他经常会问同学们上次讲到哪了,有一次问过之后,一个记笔记特别认真的同学,拿出笔记念到:“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我们下课。” 写别人写的轻松自然,写自己就更肆无忌惮了。这境界也是挥洒自如的,咱们先来看一段: 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是最充实的时候,也是最快乐的时候。凝眸既久(我在构思一篇作品时,我的孩子都说我在翻白眼), 写成之后,觉得不错,提刀却立,四顾踌躇,对自己说:'你小子还真有两下子!' 是不是真性情?比这性情的还有很多,咱们抛开汪曾祺的闲情雅致,他老人家还是个纯爷们,他曾经不用麻药,衔个枣就做了开刀的手术,而且“哼都不哼一声”;他曾经不顾牙疼,即使肿的老高也谈笑风生,甚至被撞掉了四颗门牙,也就说了句“没事儿,没事儿,你走吧!”那可是四颗牙啊!大家可以脑补一下那个画面。 其实对于汪曾祺来说,活到一定时候,也就有了境界,其中一个境界就是:凡事都是这样,要能适应、习惯、凑合。 这就是我们讲的最后一部分,无论写别人还是自己,通过一件件旧事,我们除了开怀一笑,真的可以感受的汪曾祺的有趣,甚至有一种在和他促膝相谈的感觉,因为他写的真实。 这本书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把生活活出了丰富性的汪曾祺,他有情绪、有主张、有判断,但无论面对什么问题,最终他都会从好玩的角度来处理。 就像他写自己被撞掉四颗牙的事儿,先铺垫了一个背景,撞他牙的家伙,是个冒失鬼,曾经跟大家说:“大家注意了啊,以后油饼要便宜了。”大家问:“为什么?”他说:“大庆油田出油了!”我都怀疑,其实汪曾祺并不在乎那四颗牙,他就是想把大庆油田出油,油饼就能便宜的这个乐子写出来。毕竟,生活就是这样,是很好玩的! 有趣的灵魂:《生活,是很好玩的》 ——END—— 我是削寒…… 让我们一起:思考未来&践行当下l 不是花絮的花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