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赫的六法和国画家

 雁飞云 2019-10-22

谢赫的六法和国画家


2012年6月1日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述:「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这六法解释很多,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一是审美,什么是气韵?画家要看到人家看不到的东西,任何东西都可以表现得非常高雅,现代人称之为意境。一壁旧墙,一碟青菜,一块布,一枝竹......,世界万物,都是活的,都可以打动人。我特别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气韵是中国趣味,和西方有所不同。关于这一点,可以看林语堂的《吾国吾民》。

二是用笔,中国画应该是「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因为中国画的根柢在于笔墨,所以有没有书法的基础,对于一个国画家非常重要。没有用笔就没有高质素的线条,只是「涂抹」而已。

三是写生,这容易理解。

四是敷色,使用色彩,如任伯年用淡彩,吴昌硕用重彩。或者只用墨色,如郑板桥的墨竹,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五是构图,也不用多讲。

六是临摹。临摹是学习传统,没有临摹根基的人,自以为可以否定传统,一步超越祖宗,其实只是狂妄。

六法的详细解释,这里就不讲了,足以写一本书。这六条是一个整体,一条也不能少,少了一条,就不是好的国画大家。而抽掉了第二点,就等于西洋画了。

以上所言,不适用于一批现代画家。这批画家有志于以西洋技法改造中国画,西洋画运用光影,想法和我们中国人不同,所以技法也不同。徐悲鸿、吴冠中等人,就是代表,只好说是新国画家,其实已经脱离了国画的范围。

徐悲鸿懂书法吗?你看看他的字就知道了。他有国画临摹根柢吗?徐悲鸿的优点,是他了解马的生理结构,会写生,符合六法第三条。他一生主张写实,但吴冠中批评他是「美盲」,因为吴冠中是主张「形式美」的,徐悲鸿的审美,没有离开具象。吴冠中否定了「应物象形」,进一步他敢说「笔墨等于零」,把「骨法用笔」也否定了。

会写生,会用色,会用笔,有临摹基础者的画,很难做假。凡是有大量假画的人,必然是容易简单,所以导致赝品泛滥。

徐悲鸿用几个大块面画马,加以简单的敷色,创造他的风格,结果也给作伪者以空间。有人收了徐悲鸿几百张作品,徐的儿子一鉴定,一张真的也没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