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古代皇帝的特殊称呼和意义

 雅韵美妙 2019-10-23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于皇帝的称呼有不少,有一些在影视剧中会经常出现,如“陛下”、“皇上”。自从先秦以来,人们对王或者诸侯的称呼与后世就有着明显的不一样,在那个时代的史料中多少有些体现。如《诗经·大雅·江汉》:

“明明天子,令闻不已“

这句古诗可以体现出先秦时期君主称谓的特点,那个时候臣民会称呼他们为“天子”,认为君权是由上天来授予的,这种观念在商周时期有着显著的发展,不过那个时候的君主不过是各个部落联盟的盟主,以商王最为明显,他时常称呼自己为“余一人”。到了周代的时候,君主的权力明显比起前代加强了很多,但与后世集权式的皇帝相比,还是相差较远。在周天子王国的周围还密布着不少诸侯国,他们的权力和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后世的文献中,称呼帝王为“天子”的还是有一些,多半是书面语,或者是来自文人创作的诗文。

在历史上,“陛下”这个称呼使用的次数可以说是非常多的,最早出现于战国晚期的典籍中,如《韩非子·存韩》:

“陛下虽以金石相弊,则兼天下之日未也“



这在当时,“陛下”这个词汇第一次出现于史料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这就说明了当时战国晚期的君主,他们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这个称呼可以说是一种尊称。但是为什么叫“陛下”,而不是其它的称呼呢?   东汉晚期的学者蔡邕在《独断》中说到:

“陛下者,陛,阶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阶侧,以戒不虞。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

我们可以看出,蔡邕的这段文字说明了秦汉以来,“陛下”这个称谓的实际意义。一般在公开场合和书面语中,大臣会自接称呼皇帝为“陛下”,多半是在华丽的宫殿中。在很多时候,举行重要的礼仪和出席节日庆典上,大臣会用“陛下”这个尊称来称呼皇帝。不过,在私下里,一些侍从和后妃很少会这样称呼,不过在早期的时候是这样的。

汉代的皇帝

在历史上,“陛下”这个称谓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很多诗文作品和历史文献中,都有大量的例子。不过,随着君主集权制度的发展和强化,在日常生活中,还出现了其它特殊称谓。

在历史上,皇帝的车子会被称呼为“乘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词语开始慢慢指代皇帝本人,如蔡邕在《独断》中是这样解释的:

“天子至尊,不敢渫渎言之,故托之于乘舆,或谓之车驾“

可以看出,“乘舆”这个词语就演变成指称皇帝的专门用语了。不过,这个词语使用的范围比较小些,比起“陛下”来说,一般而言只是用于书面用语。皇帝的车马仪仗是比较盛大的,可谓是浩浩荡荡,车上的装饰物都是用黄金制作而成的,有些车子上还绘制了各种吉祥的图案,类似漆器一样。但是,在每个朝代的初期和前期,皇帝出行是比较简单朴素的,如西汉初年,那个时候的车马装饰比较一般,马的颜色还不是一样的。此外,还有“銮驾”的称呼,也是直接指代皇帝的,“若銮驾亲征,则将士争奋。“。这里的“銮驾”指的是后周世宗柴荣。

在很多文献中,大臣还称呼皇帝为“至尊”。根据历史记载,“至尊”这个词语最早出现于战国晚期,意思是最为尊贵和崇高的。为此,汉代班固在《白虎通·号》一书中有着这样的描述:

“或称天子,或称帝王何?以为接上称天子者,明以爵事天也:接下称帝王者,明位号天下至尊之称也,以号令臣下也。“

这就说明了古代历史上的帝王具有两种职能:前一种就是代表上天的使者,来治理他的王国,这种观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商代的国王就是这样的例子,他们经常的向上天祈祷,农业收成如何、战争的形势怎样,以及其它的重要事务:这第二种职能就是成为世俗的君主,经常向大臣发出各种命令,一般是采取口头和书面的诏书形式。一般而言,称呼皇帝为“至尊”的有文武官员,还有皇帝的儿子和后妃。这个称呼在历史上比较常见一些,具有世俗君主统治人间的意思。

古代的皇帝

除了以上所说的几种称呼,对于皇帝的称呼还有其它的词语。比如对在位皇帝的尊称,如“圣上”,在文献中引用的次数比较多些。在班固的《典引》中有这样的说明:

“是时圣上固以垂精游神,苞举艺文“

班固所说的“圣上”指的是汉明帝刘庄,他对于文艺和学术采取鼓励和奖励的政策,因此在东汉前期出现了浓郁的文化风气和尚学的精神。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圣上”这个词语还经常出现在诗歌、戏剧和小说中,比较为民间所习惯和熟悉,应该是家喻户晓的用语了。此外,我们经常熟悉的“皇上”,这个词语早在西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一般指的是在位的皇帝,如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这样说的:

“皇上纂隆,经教弘道

在古代历史中,“皇上”这个称呼比较通俗些,可以用于口头,也可以出现在书面语中,在明清以后的戏剧和小说中,最为常见,也应该是最为通俗的一种称呼,经常为臣民所习用。

在很多时候,古代帝王在私下的时候,很多身边的人们就会称呼他为“官家”、“大家”。“官家”这一称谓最早出现于十六国时期,不过在宋代以后最为常见,主要是后妃、皇子和公主会这样称呼他的。这个称呼与大臣通常称呼“陛下”的用语是有些差异的。至于“大家”早在东汉时期已经出现了,也是对皇帝的一种称呼,不过主要是他的侍从和后妃这样称呼的。这个称谓在唐代以后就逐渐成为比较重要的称呼。随和历史文化的发展,“大家”在明清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不少。

古代皇帝出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