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宾访谈|田鸣教授:血气分析对麻醉质量管理意义重大

 阿波罗花园 2019-10-23

血气分析(BG)是应用血气分析仪,通过测定人体血液的H 浓度和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主要指CO2、O2),来了解人体呼吸功能与酸碱平衡状态的一种手段,它能直接反映肺换气功能及其酸碱平衡状态。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田鸣教授为我们解答血气分析相关内容,精彩内容,敬请观看!

嘉宾介绍

田鸣 教授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创新与推广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学组名誉组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请您谈一下当初开展酸碱平衡和血气分析学习班的初衷是什么?

田鸣教授:

我们在北京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及年轻麻醉医生的临床带教过程当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大家普遍对血气分析和血气分析所带来的一些参数,包括呼吸方面的、酸碱平衡方面的甚至包括离子方面的认识还不够。这些参数对麻醉质量的管理有极大的影响。之后经过仔细思考与调查,我们发现在医学院本科生的教材里面虽然有血气分析相关的内容,但是其系统性与完整性远远达不到麻醉医生或ICU医生应该掌握的范畴,而且这些内容相对也比较抽象。

血气分析的应用在临床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这一点,我们站在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角度,当时向北京市申报了这样一个继续教育项目。项目报上去之后得到了全国各级医院的支持,也请到了很多全国有名的专家共同来开展这个教学项目。这次也是请到了全国著名的专家,并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其目的在于借着这次继续教育项目的机会能够从理论到实践对我们的住院医师与年轻医师进行系统的血气分析相关内容培训。

与既往的呼吸管理相比,现有的肺保护通气策略中,您觉得最具有革命性更新的是哪个点,或者说是最重要的措施是哪一个?

田鸣教授

我认为肺保护通气策略中革命性的关键点在于这样,无论是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还是从麻醉医生培训这个角度来考虑,我们并没有太多的创新,但是我们在基础教育当中强调了麻醉本身对正常肺组织及肺功能造成的损伤。同时麻醉医生的介入、插管、控制呼吸的过程,又是一个非生理的过程。

麻醉医生每天做的工作是对呼吸进行非生理的干扰,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如果说重点的话,我们应该去考虑怎样让这种干扰去接近生理,即在麻醉状态下,在我们人工控制状态下,怎么样使患者的状态更好的接近生理,怎么样更好去保护肺。这里可能就有几个关键点,主要是FRC的改变,PEEP的应用。经过这几年的宣传,有一些肺保护通气策略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主要是强调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将应对这些问题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进行贯通,达到重视每一个麻醉和人工通气患者的肺损伤的目的。

编辑/排版:刘家甫

制作:张旭

编校:于丽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