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恭亲王为何将“包袱”当摆件?苏富比:值2亿

 飞虎catzbc 2019-10-24

2019/9/2020:30

但凡对近代史有一些了解的人,都会对恭亲王奕訢这个名字有所耳闻。身为晚清的摄政王,他曾试图挽救清政府与万丈深渊之中。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生前曾叱咤风云的王爷,死后却未得安宁。随着清朝的衰落,昔日身份尊贵的王子王孙们却只能靠出售藏品维持生计。恭亲王府内足足108间的藏宝阁,都被这些败家子腐蚀殆尽。

恭亲王为何将“包袱”当摆件?苏富比:值2亿

恭亲王为何将“包袱”当摆件?苏富比:值2亿

在这些流失的文物中,有一件藏品十分引人注目,那就是清朝乾隆年间烧制的一只料胎黄地画珐琅凤舞牡丹包袱瓶。这只包袱瓶是原本是王府中最为珍贵的藏品之一,被恭亲王作为摆件放置在藏宝阁内。这只料胎黄地画珐琅凤舞牡丹包袱瓶在被清朝宗室人士变卖后,就不幸流落到海外,并先后被收藏家巴尔和美国波士顿名流白纳德夫妇收入囊中。

恭亲王为何将“包袱”当摆件?苏富比:值2亿

而在2000年的香港秋季拍卖上,人称“乐从堂主”的曹兴诚又以2400万港元的高价将它收入囊中。2019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卖上,这件包袱瓶也即将登场,预计将以2亿港币的天价成交,这比之前的价格整整高出了十倍!

恭亲王为何将“包袱”当摆件?苏富比:值2亿

恭亲王为何将“包袱”当摆件?苏富比:值2亿

能让收藏家们能开出如此高价,这只包袱瓶究竟拥有怎样的魅力呢?

众所周知,珐琅彩是一种外来的工艺,直到清朝的康熙年间才出现。清朝皇帝对这种外来的工艺非常感兴趣,于是命内务府的造办处进行仿制。到了雍正和乾隆年间,工艺逐渐发展成熟,烧制出的画珐琅器物更为精美。

恭亲王为何将“包袱”当摆件?苏富比:值2亿

恭亲王为何将“包袱”当摆件?苏富比:值2亿

预期价值超越2亿的这件包袱瓶之所以珍贵异常,主要源于这三点:

其一,材质罕见。

所谓料胎,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玻璃。清朝仿制的珐琅彩器具,大多都是瓷器或者铜胎。由于料胎珐琅器烧制难度较高,需要耗费极大财力,因此相对少见,只有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才能把玩,而这件料胎包袱瓶,则是目前所见的料胎珐琅器中最大的一件,因此更是非常珍贵。

恭亲王为何将“包袱”当摆件?苏富比:值2亿

其二,做工精细。

这件料胎画珐琅瓶,采用的是康熙年间开创的包袱瓶器型,以黄色珐琅彩料为地,器身绘制出凤舞牡丹的优美图案。一只五彩的凤凰在牡丹和祥云的簇拥下飞舞,姿态栩栩如生。如此精美的图案和造型,想必是出自名家之手。

恭亲王为何将“包袱”当摆件?苏富比:值2亿

其三,寓意美好。

从器型上来看,包袱有“包福”之意,寓意幸福吉祥。而从纹饰上来看,凤凰象征着“有凤来仪”的美好寓意,而牡丹则是富贵之花。这件器物自然也就带有富贵吉祥、身份尊贵的寓意。

恭亲王为何将“包袱”当摆件?苏富比:值2亿

恭亲王为何将“包袱”当摆件?苏富比:值2亿

从材质、做工和寓意上来看,料胎画珐琅瓶的确珍贵。而从苏富比排场情况来看,珐琅器一般都能高价成交。在2018年的苏富比春拍上,一只康熙年间的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就曾以2.39亿港元的高价成交。珐琅彩瓷器尚且能拍出天价,料胎画珐琅比珐琅彩瓷器更珍贵,是否也能开创新的天价传奇呢?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