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答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同学问

 黑马Lawrence 2019-10-24

​      最近讲座后同学发来问题,回答如下

1.   就像您所说的“老舍先生丢失的英文稿,在几十年后,居然奇迹般地被找到”,而您有这个机会翻译这后十六章,那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想法吗?

答 : 老舍先生散佚半个世纪的《四世同堂》后十六章虽然找到的是英文稿,但还是令人悲喜交加。悲的是这么伟大作家的最重要长篇的六分之一的原稿丢失了半个世纪,老舍命运多舛。喜的是,它以英文的形态一直存在于世,我们有把握根据英文“还魂”,而且人民文学出版社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了我,恰好老舍是我最热爱的中国作家之一,读过他很多作品,北京的报纸要我推举我喜爱的作家里,我一直把老舍排在我的名单里的第一位。这就是缘分。所以我一定要尽力为老舍作品“还魂”。

 2.    听了您对回译《四世同堂》成功的看法,我想这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的,请问您在回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答:最大的问题应该是看着英文,脑子里要响起的是与前87章里一样的老舍的叙述声音和各色人等的独白与对白,保持前后一致。这就要求译者首先英文不能有理解错误和偏差。在这个基础上,我所写出来的中文一定要流畅,还要是地道的北京话,而不仅仅是文法正确的普通话句子。

 3.《四世同堂》完本的出版极其不易,您觉得回译这后十六章在您的翻译生涯中有怎样的意义?

  答: 意义重大。我曾经出版过写北京当代青年生活的长篇小说《混在北京》。我也想过有可能写一部以老北京为背景的长篇,但缺乏生活,估计难上加难。但这次翻译给了我机会实现这个梦想,它让我借助老舍小说的英文版事实上进行了一次创作,不仅做了翻译,同时也“写”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北平百姓生活,收获很大。

 4.我非常敬佩您当时对待微博上冷言冷语的态度(注:有人担心我翻译不好《四世同堂》的言论),这也是当下大学生应该学习的,那您能谈谈对大学生的期望吗?

     是的,对待不是恶毒的冷言冷语,我们首先要想到他们不是恶毒地要攻击我,而是因为某种不清楚背景和缺乏专业知识又要维护老舍作品的崇高而发出的警告。也就是说,对这样非恶意的嘲笑,我有理性的认识,就不会生气,而是当成一种鞭策。任何时候都需要批评和鞭策,听进去并提高警惕,反倒对我的翻译更好。大学生还年轻,有时缺乏理性,冲动会多一些,言辞也会有时过激,也没什么错,只要不是恶意攻击别人就好。关键是听者要理性冷静,能辨别批评者的初衷,就能变批评为动力,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