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次求亲才娶到元朝公主,本应是喜事,为何高丽国王却后悔莫及

 花开无田 2019-10-25

和亲政策,作为中原王朝与周边政权进行的一项政治活动,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可以维系边疆地区的安定,以怀柔政策来加强统治;而对于藩属政权政权而言,则可以为政权的存续增加政治筹码。它的出现也是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而高丽国王王昛与元朝公主忽都鲁坚迷失的一门亲事也是政治结合的产物。

作为元朝的前身,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忽必烈的领导之下,逐渐实现了统一,势力范围扩大,更是先后攻灭西辽、西夏、金国等国,位于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元宪宗时,他派遣大军攻伐,希望能够凭借蒙古铁骑的骁勇善战一举消灭高丽王朝。虽然高丽王朝势单力薄,宗主国宋朝王庭也无能为力,蒙古大军也取得了“拔其城十有四”的战绩,但是高丽国人民还是依靠自身的顽强抵抗,使得蒙古人的灭国计划告破。最终高丽国王高宗王皞不得不决定以其子王倎为质子,向蒙古称臣。而在王皞病逝之后,忽必烈将王倎放归高丽继承王位,是为高丽元宗。

在1260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政权之后,王倎以藩属国的身为前往朝拜。虽然忽必烈承诺“完尔旧疆,安尔田畴,保尔家室”,但是这对于高丽王朝而言,显然是并不能够保证安危的,若是能够与元朝和亲,求得一位公主,高丽王朝定然会高枕无忧,还能够借助公主的权势,对内肃清权臣,巩固统治。

于是,王倎便上书忽必烈,希望能够求娶一位公主,但是忽必烈作为 当时整个蒙古帝国的掌权者,对于弱小的高丽王国自然不置可否。但是王倎自然是不甘心,于是甘愿请求以儿子王昛为人质,再次求婚。忽必烈虽然已经拒绝了许多次,但是见王倎如此有诚意,也便答应了将自己的嫡公主忽都鲁坚迷失下嫁给了王倎的太子王昛。王倎自然心满意足,对于儿媳妇的到来,自然也是十分重视。不仅仅命令后宫妃嫔、大臣夫人迎接,自己都亲自带来群臣在岸边等候。而在这般隆重的礼节面前,王昛也将自己的正妃降为贞和公主,忽都鲁坚迷失自然便成为了正位。

按说这公主身份尊贵,本应该是知书达理、温文尔雅,但是忽都鲁坚迷失则截然相反,作为蒙古人,又是忽必烈的嫡女,从小可是娇生惯养,飞扬跋扈。一嫁入高丽便开始“作妖”,不仅仅在平常动辄便辱骂宰相等朝臣,连夫君王昛也不放过,甚至于拿手杖敲打。此时的王昛虽然当了国王,但是无奈她娘家厉害,却“只好王禁之不得,但涕泣而已”。一个国王,被打的哭也是少见。

更甚者在忽都鲁坚迷失生下儿子王源的喜宴上,当着高丽群臣的面,废后贞和宫主跪地敬酒,而王昛则回头看了忽都鲁坚迷失一眼,可就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忽都鲁坚迷失勃然大怒,不仅下令撤销宴席,还命人向元朝告状,幸亏大将军式笃儿觉得这也只是夫妻之间的家事,不必上报,才算压下了此时,但是贞和宫主也被打入冷宫,王昛则被命令绝不相通。

都说娶妻娶贤,这王昛心中自然有千般不痛快,好在这位公主寿元不长,1297年,年38岁便去世了,但是即便如此高丽王王昛也是心中戚戚然,害怕被元朝追究,只得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做罢。

参考资料:《 高丽史 》 《 新元史 ·后妃公主列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