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看完有点吃惊啊!

 昵称散步收藏 2019-10-27

就如同民国时期士兵们喜欢把军官称之为军座、师座、团座一样,清朝时期人们也喜欢把一些高级的官员称之为台,比如那时候的总督习惯被人们称之为制台、布政使习惯被人们称之为藩台、道员习惯被人们称之为道台、知府习惯被人们称之为府台等。

如果要说到清朝时期道员和知府之间的地位,那么道员的权力、地位是要比知府高的。

往下,我们就了解一下这两个清朝时期的官职。

清朝时期知府和道员的差距

清朝时期,知府是从四品的官员,执掌着一个府的所有大权。

而清朝时期的府相当于现如今的一个地级市,那么作为一个府最高的长官,知府其实就相当于现如今的市委书记。

道员则是正四品的官员,比知府高了一个级别,是清朝时期介于省份和市之间的一个官职。

在清朝时期,主要掌管的是粮食运输、河道、海关、驿道等等非地方性的政务。

简单点说,道员其实就相当于现如今的厅级官员,地位在省之下、市之上。

不过因为清朝时期的道台并不是地方性的官职,所以皇帝为了节约人力资源,他们基本不会单独设置道员官职。

一般来说,他们会从当地省份中挑选一些和道台级别差不多的官员,让他们保留原本官职的同时,兼职道台的工作。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基本清楚了道台和知府之间的区别。

清朝时期其他的重要地方官职

接下来我们再讲一下清朝时期其他地方官职的地位。

在清朝时期,地方上权力最大的人物是总督,总督一般管着两到三个省份的权力,是清朝地方上最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

而清朝时期的总督,品级一般是从一品,加兵部尚书衔,也就是我们现如今所说的副国级,加国防部长职衔。

整个清朝时期,一共存在了九大地方总督,其中,东北总督是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才设置的。

地方上除了总督之外,地位最高的人物是巡抚,巡抚是一个省份的最高长官,既掌握着政权又掌握一部分兵权,总的来说,地位就相当于现今的省委书记。

品级一般在正二品,加兵部侍郎衔,相当于现如今的部级、加国防副部长衔。

地位再往下一级的是布政使,清朝时期的布政使品级是从二品,主要掌管着一个省份的财政和民政权力,受巡抚统辖,相当于现如今的省长。

而排在布政使之下的,则是按察使,按察使的品级是正三品,主要掌管着一个省份的刑法权力,地位就有点类似于现如今兼辖着公检法的副省长。

而再往下,就是我们开头所说的道员和知府了。

所以说,清朝时期的道台是要比知府地位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