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秦史,说李斯

 天涯军博 2019-10-27

战国时代及以前,中国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所以,《哈佛中国史》是从秦史写起的。今天我不谈秦王或秦皇,而是说说李斯。这,不仅仅是想让大家了解李斯这个人,而且是想从中受到一些人生职场的启示。

李斯,楚国人,师荀子,客卿秦国,佐嬴政,官至丞相。李斯是法家代表人物,曾经把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思想推至极致。秦史中的那些大事,诸如“焚书坑儒、废除分封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修筑驰道、车轨统一”,甚至“秦国不能万世,只是二世”等等,无一不与他息息相关。

今天说李斯,也是一篇读书笔记。

李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知道“自己要什么、坚守什么”。先说一个小故事,一次如厕,改变李斯的人生。李斯20多岁时,还是一个叫“上蔡”的县城粮仓小吏,离家近,过着稳定悠闲的生活,若不辞职,可以得过且过,了此一生。但李斯是一个有想法、有目标的人,必定传奇一生。据说,有一天李斯去上厕所,吓得厕所里的老鼠四处逃窜。李斯心想,厕所里的老鼠居住在臭气熏天的茅房,吃着污秽不堪的东西,遇上人或狗还得惊慌失措;而自己看守粮仓里的老鼠,吃的是大米,住的是“豪宅”,却不担心人或狗的惊扰,可以尽情的戏耍。李斯感叹,同样是老鼠,一个在厕所,一个在粮仓,所处环境不同,境遇竟然如此大不同!李斯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人与老鼠一样,人与人之间本没有多大差距。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与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于是,李斯联想到他自己,自己要的不是“小官小吏”,如果不离开这个小县城,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于是他辞去了公职,别离亲朋好友,拜师荀子。我们知道,荀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依法治国。李斯拜师荀子7年,修帝王术,谋权谋之道,心中有了自己的天下版图。当时,荀子有很多学生,为了尽快展示才华、做出成绩,往往选择其他六国为官。因为其他六国,人才较少,竞争不激烈。而李斯清楚自己要什么,也知道当时的秦王有吞并天下的野心。为了那份“坚守”,在强者之中做更强者,李斯审时度势,择良木而栖,游走强秦,奔走咸阳,就是要去争一争、闯一闯。

二、知道要“想人之所想,忧人之所忧”。拜师后的李斯只身来到秦国,历经磨难,四处碰壁,投靠无门。当时正值14岁的嬴政继位,主少国疑,局势微妙。李斯始终不忘盘算自己的出路,想做丞相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权倾朝野,门客三千,李斯知道只有吕不韦才能扭转自己当前窘迫的境况。为见吕不韦,李斯精心准备了吕不韦真心想要的“见面礼”。李斯因人举荐见到了吕不韦,慷慨陈词,赞扬吕不韦为国殚精竭虑,门客众多,个个才华横溢,个个贤尽忠良。说得吕不韦心花路放,扬言要继续扩招门客。但此时,李斯话锋一转,劝吕不韦诛杀3000门客。原因是,吕不韦是韩国人(外客),客卿秦国,权倾朝野,但秦国“主少国疑”,即便丞相忠心耿耿、日月可鉴,年幼的秦王嬴政相信吗?天下百姓相信吗?如今丞相大开门户,广纳贤士,岂不增加谋反的嫌疑吗?何况,门客并不是个个安分守己,其中的狗苟蝇营之辈,民怨沸腾,败坏丞相的名声。李斯的这些话没人敢说,毕竟每一个门客都是吕不韦精心培植的势力,吕不韦没有兵权,门客是危机时刻的底牌,吕不韦不可能也不舍得诛杀自己的门客。李斯当然知道吕不韦明白广招门客的隐患,更知道吕不韦急需堵住众人悠悠之口的良策。于是,李斯紧接着为吕不韦提供保全门客的“两全”之策。李斯提出,让这些才华横溢的门客去编撰书籍,即后来举世闻名的《吕氏春秋》。李斯分析这样做的好处:门客去写书,一是免得悠闲滋事;二是充分展示才能;三是有助于选人用人;四是书成之后,天下为公,流芳百世。这有别于平原君等四君子广招门客的私欲,可以洗脱吕不韦谋反的嫌疑。李斯洞察吕不韦心中的忧虑,想人之所想,忧人之所忧,终于成为吕不韦的高级门客。

三、知道如何选择自己的未来。李斯成为吕不韦的高级门客后,以天下为棋局,暗中观察当时的朝局,周旋于“吕不韦、赵太后(嫪毐)、嬴政”三足鼎立的乱局之中,步步为营,选择了忍耐与等待,不卷入“吕不韦、嫪毐”的宫斗之中。李斯知道年轻的秦王嬴政才是他最终的追随。为选择未来,时年33岁的李斯离开了相府,谋得了郎中令手下的一个郎官,是看管宫中车马的一个小官,李斯离开相府后的处境也没有什么实质的改善。普通人虽然身居宫中,一生也难遇君王,即使是偶遇,顶多也是远眺,不能靠近。李斯为了面谏嬴政、引起嬴政的关注,在一次秦王出行时,未经允许,擅闯秦王。时年16岁的秦王看着李斯,没有杀他,让他靠近。李斯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居然脱光衣服,在寒冬中赤裸着上身面谏秦王,展示“身无凶器、赤胆忠心”的壮举。李斯对嬴政说,他眼中的“王”,是一统六国的“王”,是“王上之王”。李斯分析了时势,指出天下纷争的霸业需要嬴政来完成。这是怎样的一种笃定的忠心?!当时的嬴政还年少,坦陈自己想都没想过,满心所想的只是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拥有实权的秦王。但李斯的话语,已经在嬴政的心中埋下了种子,让嬴政看到了一个更大的天下。数年后,李斯受命于秦王,任命为秦王身边的长史,虽然不是位居三公九卿之列,但也算是一个大官了。李斯的这个职位没有上司,可以直接对嬴政负责。李斯整整花了11年的时间才进入秦王的视野,为秦王所用,成为秦王身边的长史。

四、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个人价值。李斯知道,嬴政是自己事业的根基,只有依托嬴政,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个人价值。李斯来到嬴政身边后,运用自己的权力和智谋,一是辅佐嬴政整治内乱,削权重臣,诛杀嫪毐,流放吕不韦,夺取军权,震慑宗室,打造开国玉玺,将年少的嬴政推向权力的巅峰。二是处逆境而不气馁,上书嬴政废除“逐客令”,分析了宗室排外的三个原因,即“贵贱之争、公私之争、宾主之争”;强调了“外客”对秦国贡献;阐述了“外客与宗室”制衡对嬴政的重要意义。三是辅佐嬴政离间六国,个个击破,一统天下。四是辅佐嬴政废除分封制,实施郡县制。五是辅佐嬴政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辆轨距、统一文字。李斯辅佐嬴政,官至丞相,把自身的价值最大程度发挥出来了。当然,李斯成也嬴政,败也嬴政。嬴政吞并六国以后,统一天下,建立大秦帝国,威仪无比。但是,好景不长。荆轲刺秦以后,嬴政对死亡极度恐惧,想长生不老,成迷仙药,不思国事。李斯积极参与、支持史上颇具争议的“焚书令”、“坑儒令”。嬴政驾崩后,李斯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利私欲,又与赵高密谋,刺死公子扶苏,伪造嬴政遗诏,让公子胡亥继位;胡亥继位后,李斯总览朝纲,却被胡亥、赵高联手妒杀,落得个“灭九族”的下场。临死之前,侩子手问李斯有什么要说的,李斯看着跪在身边的儿子,最后一句台词居然是:“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可能,这就是人的局限性吧。

后来,赵高弑君又遭车裂,刘邦灭秦。李斯选择了公子胡亥继位,秦无万世,只有二世。

李斯的职场生涯,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启示。人生职场,自古以来都是如此的期盼他人的认可。功名利禄,伴随着命运的波澜起伏,人们的内心往往难以淡定、难以从容。但是,只有人们走到生命的最后才知道:即使是帝王将相,不惜战争与杀戮,又怎能奈何“人生风景只是自己的,其实与他人毫无关系”的最终归宿?

人生旅途中的你我,能在功名利禄的职场中淡定从容吗?

附:李斯千古名篇《谏逐客书》原文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官;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官,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士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书既成,李斯掷笔于地,长叹道:“世间无必成之谏,更无必听之君。吾聊尽人事而已,成与不成,庶几无大恨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