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生意气,手挥七弦”龚一老师早年演奏《流水》视频,很特别的版本

 风吟楼 2019-10-28

《流水》是古琴十大名曲之一。传说,伯牙弹得一手好琴,“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荀子·劝学篇》)是说伯牙弹琴时会引得正在吃草的马都仰起头来聆听。有一次,伯牙弹琴时有个叫钟子期的人站在一旁欣赏,伯牙心中想着巍峨耸立的高山时,钟子期就说“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向往着奔腾不息的流水时,钟子期又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能够准确领会伯牙在琴声中寄托的感情,使他们一见如故,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为失去知音而万分悲痛,从此不再弹琴。

琴曲《流水》最早传谱见于明代朱权于1425 年编印的《神奇秘谱》。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神奇秘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但《流水》一曲的产生年代要早得多。据朱权在该书题解中考证:“《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扼要地说明了这首乐曲在古代的演变情形。琴曲《流水》目前有着二、三十种传谱和多种演奏风格流派,但都有着相似的主题或旋律因素,可见它们共同有所依凭。十九世纪的四川道士张孔山在乐曲中加进了描写湍急水势的滚拂手法,使乐曲的艺术形象更为鲜明,人们称它为《七十二滚拂流水》。本书介绍的琴曲《流水》,就是根据川派琴家流传的版本,它载于1876 年刊印的《天闻阁琴谱》。

琴曲《流水》是我国民族音乐遗产中的一首优秀作品。它对自然景物并不停留于客观的描绘上,而是借以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精神境界。在音乐表现上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体,结合摹拟性的展开,既有华丽新颖的技巧展示,又保持了朴实沉郁的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