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静读

 轻风的起点 2019-10-28

今天要给大家解读的书是《不完美才美》。

不完美才美

作者:海蓝博士

前段时间,梁静茹在自己的专辑分享会上演唱新歌《慢冷》时,忽然情绪失控,背对观众掩面哭泣。

随后受访时,她首度承认了先前的传闻,表示自己与丈夫已签订了离婚协议书,儿子由双方共同抚养。

回顾梁静茹和赵元同的12年情史,他们性情相似,志趣相投,都喜欢美食和旅行,一度被媒体盛赞为神仙眷侣。

尤其是2010年的那场演唱会求婚,赵元同当着所有粉丝的面,手托17万婚戒,单膝跪地,请求梁静茹嫁给自己,令她又惊又喜,可谓浪漫至极。

没过多久,两人便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在婚礼现场,梁静茹动情地对赵元同说:“谢谢你成为我的另一半,完整了我的生命。以爱的名义和你生活在一起,是我认为最幸福的事。

然而,曾经的山盟海誓,现已成过往云烟。

即便梁静茹嫁给了爱情,终究还是输给了现实。

接受不完美,学会接纳自己,悦纳真我是作者希望读者可以在读完这本书后领悟到的真谛。

“我的人生就应该是尽善尽美的。”在我们身边,常常见到处女座的人总是以这样的人生信条要求自己。

事实上,从小深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传统教育理念耳濡目染的人们,内心都是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的。

人们也总是醉心于别人夸赞自己是“美的、好的、最棒的……”,却对于逆耳的批评嗤之以鼻,甚至怀恨在心。

说白了,就是人们不愿意公开地承认自己的不完美,继而不断地伪装自己,哪怕非常疲惫和不悦。

如同海蓝博士在《不完美才美》一书中说,我们总以为幸福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其实幸福是终于知道——人生得意时少,失意时多。

海蓝博士是中国抗挫力训练总设计师、情绪管理与幸福力专家、美国医学博士后,有着多年的医学背景和十多年的情绪疏导经验。

她认为,人生最多的伤害均源自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通过深度剖析各种亲密关系,在自我梳理、自我发现中放下伤痛,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这也是她撰写《不完美才美》这本书的初衷。

所以,如果你想改变自己,追求幸福,就跟随海蓝博士的脚步在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学会爱,才能延续爱

在综艺节目《我家小两口》中,一向低调的严屹宽夫妇多次被推上微博热搜,引发广大网民的议论。有人说严屹宽是巨婴,情商低;有人说很心疼杜若溪,还有人说这根本就是丧偶式婚姻。

到底真相如何呢?我们从节目细节来分析:

当杜若溪和妈妈热烈地讨论找什么样的保姆时,男神严屹宽正优哉游哉地坐在一旁玩游戏,仿佛这件事和他无关。

当杜若溪和妈妈大清早忙着带小孩和做家务时,男神严屹宽正在自顾自地享受手磨咖啡,安静又惬意。

当严屹宽发现女儿的耳朵被蚊子咬肿时,很是心疼、气恼,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杜若溪。他想抱孩子去医院,却又无从下手,因为自己并没有独自带孩子看过病。

如此看来,严屹宽确实是“劣迹斑斑”。但是深究其原因,杜若溪可能也责无旁贷。

她错就错在自己太“超人”,将家中的大事小事全部包揽,使得严屹宽无事可做,无心可操,久而久之便成了甩手掌柜,认为自己只需考虑事业,把家事和孩子都扔给老婆。顶着已婚的头衔,享受单身的生活。

本应由两人共同经营的婚姻,如今都成了杜若溪的独角戏。

在《不完美才美》这本书里,亲密关系被分为了四种角色:朋友、情人、孩子和父母。

杜若溪无疑是充当了父母的角色,无条件地付出,过分地包容。而严屹宽则活成了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承担起丈夫和父亲应有的责任,遇到问题便躲到妻子身后,偶尔还无理指责。

对此,海蓝博士认为,在一段和谐的亲密关系中,我们需要平衡“父母、孩子、朋友和情人”这四个角色,以“朋友”和“情人”为主,“父母”和“孩子”尽量少。

如果定位错了角色,就很容易使亲密关系卡壳,导致我们以狭隘的方式感受爱,或以爱的名义去索取,从而累积出许多怨怼,不利于感情的长久发展。

所以,我们在感情中一定要站对位,给爱人多一些关怀和理解,少一些批评和抱怨,平等相待,彼此相协,才能让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更近。

网上有句话说:世间最好的爱情,就是我叫杨绛,你叫钱钟书。

这两位文坛巨匠除了文学上的造诣与贡献,更是以伉俪情深、琴瑟和鸣的美好婚姻成就了一段佳话。

他们相识于燕园,初次见面,便相互倾心,从此携手一生。

钱钟书不会做家务,为了让他能安心写作,杨绛主动揽下所有家务活,日夜操劳;两人去异国求学时,杨绛不习惯当地饮食,日渐消瘦,“拙手笨脚”的钱钟书便每天早起为她做爱心早餐,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对他们而言,婚姻从来就不是爱情的坟墓,反倒像滋养的温床,越相处,越情深。

除了是对的人,还因为他们都懂得爱,能够接纳对方最真实的一面,相互付出,不抱怨,不索取,一同进步,让彼此都成为了最好的自己,感情自然也地久天长。

完美,是伤人伤己的强迫性行为

对于自己过度完美的追求,可能是一种自虐。迈克尔﹒杰克逊曾经多次整容,他尤其对自己的鼻子不满意,忍受着手术带来的痛苦,无惧手术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可能的后遗症,前前后后动刀几十次,修修补补,力臻完美,甚至对自己到了极其残忍的地步。

这种自虐,或许是因为他的内在有一个苛责的母亲。为了满足这个苛责母亲的需要,他会不断要求自己做得更好、更加完美。

比如孩子考试得了99分,离100分只有一分之差,他都会对自己有非常强烈的自责。他觉得自己还不够努力,他不允许自己享受片刻的放松。他不能享乐,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更无法感受到生活所带来的快乐。

相对于孩子,内在有完美倾向的母亲,同样会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做一个100分的妈妈。她在照料婴儿时,可能会要求自己像精密仪器一样运转,不允许有任何差池。

一位38岁的高龄产妇小英,曾经是一位职场精英。因为要这个孩子,她牺牲了很多。多次试管后,终于怀上了。为了保胎,她放弃了高薪体面的工作,生完孩子后,全身心地扑到了孩子的养育工作中。

她的孩子可谓照教科书来养的典范,添加的辅食都是放在量杯或者天平秤上称好的。她从选取材料到制作,每个步骤都要求做到不差毫厘。这些所谓营养丰富的东西被打成泥,少盐少油,可那玩意真的很难吃,喂给孩子吃,孩子直往外吐。

“科学”的喂养,让孩子越来越瘦,她非常沮丧挫败。做不到“完美的妈妈”,让她自责而内疚,以致情绪经常失控。孩子不吃,她会恼羞成怒地强行把东西塞到孩子嘴里,强迫孩子吃下去。在孩子眼里,妈妈变成了一个恶魔。这个孩子后来得了厌食症,孩子用症状表达了对“完美妈妈”的愤怒。

当然,有人是真的“完美”,但这样的完美,却拒人于千里之外。

女企业家小云可谓人生赢家。本身就是学霸体质,名牌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了一家知名的上市公司。后来自主创业又幸运地获得了风投的垂青,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成为行业翘楚。

曾经是大学同学的丈夫,是一家民营企业的小业务员,事业上一直没有什么太大的起色。

小云因为挣钱多,为人大方,家人和亲戚朋友无不称赞她是个贤惠的妻子。虽然事业非常繁忙,她也没有忘了自己做妻子的本分,经常会抽时间跟家人一起吃饭,抽时间陪陪孩子。集美丽、才华、贤惠于一体的妻子、儿媳妇、妈妈,真是这世上打着灯笼也难找的极品。

可是,丈夫好像昏了头,坚决要跟小云离婚,甚至孩子和钱都可以不要。他没有外遇,没有移情别恋,只是因为与小云在一起心太累。

这对小云来说,简直是晴空霹雳。她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这么多年来,她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与家人的关系,努力让所有人都满意。

她照顾家庭,照顾事业,几乎没做错任何事情,一无所有的丈夫却要离开自己?这让一向心高气傲的小云感到非常挫败。

丈夫说,他无论在家里还是朋友面前都抬不起头,所有的人都说他是吃软饭的。家里的老人见了面,也总是数落他,要他对小云好,好像他欠小云的,一辈子也还不清。老人唠叨最多的就是,你别惹小云生气,肯定是你做得不对……丈夫纵有100张嘴也无力辩解,他内心的苦,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似乎无人体谅。

小云其实是在扮演着圣母,在她身上,似乎挑不出任何毛病,久而久之,人们也习惯了从她身上索取,她永远是那个付出者。

完美和不完美,是事物的一体两面。正如荣格所说,每个人都有阴影,完美掩盖了自己的阴影,它可能会在关系中,以无意识的方式呈现出来。

当伴侣中一个人过于完美,她必然会自己身上那些潜藏的不完美的部分投射到她的伴侣身上,她的老公就变成了那个一无是处的人。

对完美的幻想,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完美来自于早年未满足的需要。克莱因认为,婴儿最初是处在偏执分裂位,在婴儿的世界里,妈妈及时满足了孩子的需要,就是一个好妈妈;如果婴儿饿得嚎啕大哭,妈妈的乳房没有出现,孩子就认为那是一个坏妈妈,这也是被她称为象征的“好乳房”和“坏乳房”。

假如婴儿始终没有得到满足,他为了存活下去,就会在内在创造一个完美妈妈的形象,这也可以说是一种镜映失败的结果。

内在有一个完美的妈妈的形象,但他其实不知道真实的妈妈应该是什么样的,他还无法将好妈妈与坏妈妈进行整合。早年缺失的爱,会终其一生,在各种关系中去寻找。他可能会在伴侣、领导身上去寻找完美妈妈的形象,甚至还会用一个完美妈妈的要求去满足孩子的需要。

完美来自于对自我的保护。内心强大,我们才敢于示弱,才敢于将自己那些不太完美的部分展现在别人面前。这样的表现,也许来自于对自我的认同。假如一个人内在稳定,并且早年形成了安全依恋,或者拥有抱持的外部环境,这都会让人敢于表达脆弱与不完美。

假如我们感到不安全时,我们会怎么样?我们会在脆弱的自体外面套上铠甲,让自己显得无懈可击,看起来完美,这样,我们就没有可被攻击的漏洞了。

在假性亲密关系中,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夫妻看起来相敬如宾,没有争吵,维持着表面的和谐,可是两人却感受不到爱与连接,彼此都很难走进对方心里,很难脆弱相对。

完美还来自于自恋。婴儿会有一种全能的幻想,他可以操纵整个世界,他自己是最完美的,所有人都围着他这个小太阳转。在生活中如果被过度保护,未经历过恰到好处的挫折,就很容易对自我有一种夸大的自我意象。全能与完美,变成了一对孪生姐妹。

放下完美主义,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生命的意义并非是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放下完美的执念。

其实,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这回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