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臭皮匠”如何“胜过诸葛亮”

 钟家台 2019-10-30


10“三个臭皮匠”如何“胜过诸葛亮”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意思是三个才能平庸的人,若能同心协力、集思广益,也能提出比诸葛亮还周到的计策。这句话将诸葛亮作为智能的标尺,可见诸葛亮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关于这句俗语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传说,三国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相约诸葛亮议事,并故意问诸葛亮:“水路交兵以什么兵器为先?”诸葛亮回答说:“江上作战以弓箭最为重要。”周瑜便以军中缺箭为理由,请诸葛亮在三天之内监造十万枝箭。其实周瑜是妒忌诸葛亮的才能,因此想借助三天内造十万枝箭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刁难诸葛亮。

诸葛亮听了后也不紧张,带着三个随从到江边察看,预料三天后将起大雾,于是想到了“草船借箭”的妙计,吴军船只可以趁浓雾靠近曹操水寨借得十万枝箭,所以便告诉周瑜:“三日内若事情未成则甘愿受罚。”

诸葛亮当天便叫那三个随从在二十艘小船两边插上草靶子,再以布幔掩盖。三个随从完成以后,便向诸葛亮回报,还向诸葛亮提出自己的想法:“军师真是神机妙算,不过若是以目前的摆设,可能会被看出破绽,曹军恐怕不会轻易上当!”

诸葛亮想听听他们三人的意见,不过他们希望在第二天晚上才让诸葛军师看,诸葛亮笑笑,未加以驳斥。第二天晚上,三个随从安排妥当后便请诸葛亮到江边察看,只见每艘小船的船头都立着两三个稻草人,套上皮衣、皮帽,看起来就像真人一样。诸葛亮看到这样的设计,也不禁笑着说:“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人难敌三人之智呀!”

之后,曹军在慌乱中果然中计,万箭齐发射向小船,诸葛亮也就轻轻松松借到了十万多枝箭。由于那三个随从是皮匠出身,也就出现“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的俗语。

第二种说法:诸葛亮到东吴做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要掂掂东吴的分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可以造出这个塔。那宝塔要求非常高,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孙权被难住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后来,找到了冶匠,但还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便在城门上贴起了招贤榜。时隔一个月,仍然没有一点儿消息。诸葛亮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

那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大家都称他们是臭皮匠。他们听说诸葛亮在寻东吴人的开心,心里不服气,便凑在一起商议。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儿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然后,再用牛皮开料,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在浇注铜水时,先将皮葫芦埋在沙里,这一方法果然一举成功。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故事,就这样成了一句寓意深刻、广为流传的俗语。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这句俗语表明了一个道理:几个普通人的才智综合起来也可以得出正确的方案,甚至比一个很聪明的人得出的方案还要优秀。世界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并不是都由那些很聪明的人个人完成的,同样,许多大科学家的发明正是在许多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研究创新才成功的。就说诸葛亮借东风,他知道天将有大雾,也是请教了当地老农才清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