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中方言土语,哺育巴中人的母语文化

 春江山人 2019-10-31

方言是地方语言,它是一种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语言变体。差异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大家对方言土语特别看重,有深刻的认知。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说“方言土语,很有些意味深长的话,我们那里叫‘炼话’,用起来是很有意思的。恰如文言的用古典,听者也觉得趣味津津”。某种方言外人听起来茫然,如果你自小生活在某种方言语中,方言入耳,同样会趣味津津。

胡适对方言评价说:“从文学的广义着想,我们更不能不依靠方言了。文学要能表现个性的差异:乞婆、娼女人人都说司马迁、班固的古文固是可笑的,而张三、李四人人都说《红楼梦》《儒林外史》的白话,也是很可笑的。”

方言土语是一个人的故乡,无论天远地远,嘴一张,就暴露了你来自何方。朋友的孙子每每假期要从成都回巴中,住在乡间,于是学了满口巴中话,到了幼儿园,小朋友都说来了个巴中娃儿。我逗趣他,知道“倒拐子、客膝波罗、脸包子是什么吗?”他答:“晓得”。真是个小小巴中籍人。

方言,是一个地方的识别符号,可以相似那方土地的身份证。

不要以为方言土俗,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是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越多的包容性越能显示出其魅力。提倡“诗界革命”的黄遵宪早在1868年就有诗:“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等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斓斑。”他认为很多年之后,方言的流俗语,将是一个斑斓的存在。

认知、考察、研究一个地方的文化,当从那个地方的语言说起。方言土语包括土语、谚语、歇后语、俗语等等,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它不仅只是一种语言现象这么简单的事,而是闪射着具有丰富内蕴的文化光芒。有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文艺学等多种学问包含其中。作为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方言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的土壤,相信它会长久生长,生机盎然。

说官话、普通话没错,但绝不应丢失地方语言,千篇一律,就显不出语言的奇妙处。浸润于方言土语环境下,感受方言土语的文化特质,感知乡间俚语的温度,自觉收集整理传承地方语言,是一件文化上的功德事,崇高而有意义。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的积淀来自方方面面,而从方言土语来认识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独具魅力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在我们这个叫做地球的星球上,由于自然的阻隔和社会历史进程的原因,人类起源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一个个民族、一个个人种。他们因为交往和沟通的需要,在生产劳动中形成了不同的语言,即使同一种语言也因地域的不同,在音韵调上不同,在表达意义的语汇上也不同,如在中国仅汉语就可分七种方言,而在同一种方言区内不同地方也有较大差异,不同的方言和土语,只有这个区域的人们才能理解,当社会的交往不断扩大,语言虽然进行了规范,如普通话的推行,但方言土话仍在流行,它便成为一种民间口语。

四川话属于北方话系统,是北方方言的分支,而巴山方言又属于四川方言的分支,在巴山方言中县份不同,又有一些差异。如通江人在表示“是”这个意思时,就通用“哦勒”;巴中人一般用“哦”。如果把巴山方言土语和普通话进行比较分析,也不难发现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巴山方言词是双音节词,有词尾,普通话是单音节词,如普通话的“磨、前年、瘟猪”等,方言中则为“磨子、前年子、瘟猪子”。方言中有儿化词尾,普通话没有,只是有的末尾的音节说轻声,如普通话的“舌头”,方言中则说“舌头儿”;方言里有词尾“巴”,普通话则没有,如“泥、盐、嘴”,方言中通常说为“泥巴、盐巴、嘴巴”;方言词很多由词素重叠的,如“草草、箱箱、疤疤”,普通话这类词重叠形式很少。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词说法完全不同,如“偷油婆——蟑螂、檐老鼠——蝙蝠、皂鸡子——蟋蟀、坨子——拳头、鸡母眼——夜盲症、二天——以后”等等。

如果将巴山方言与普通话再认真分下去,还会发现很多区别,比如方言里有“腿杆、脚杆、连二杆”等词,普通话里这类词中没有“杆”这个词素。方言里的“吃”,含义就较广,凡吃进嘴、喝进嘴、吸进嘴的动作,都叫“吃”,如“吃饭、吃药、吃酒、吃茶、吃烟”,还引申为“吃欺头、吃粑合、吃抹合、吃相因”。还有一些词与普通话意义相差不大,但读音却完全不同,书面语则找不着相近读音的字。

在方言里,读音、用字、词义与普通话不同的动词比较多,如抽、打、拍说成“产(音)”;浇说成“印(音)”“娇惯、迁就、纵容”说成“惯侍”;“吵架、闹矛盾”说成“角逆”。还有一些动词的用字与常见的名词、形容词用字相同,但在普通话里有不同的说法,例如“马起脸——沉下脸”,“杵了一鼻子灰——碰了一鼻子灰”,“面了一层炭灰——铺了一层炭灰”,“他把我方起了——他使我难堪”。方言里,有些形容词,用字、读音都与普通话不同,如(火巴)(pā),(火巴)合、(火巴)稀稀、(火巴)噜噜等。方言中还借用了一些与形容词无关的汉字来表现方言里形容词的意义,例如“瓜稀稀、相因、宝气、惊风活扯、磨皮擦痒、活摇活甩、筋筋吊吊、归一、撇脱、帮紧、滂臭、焦湿、蒙细、造孽巴沙、焉梭梭、苦英英、嫩闪闪、神浊浊、黢几吗子黑”等。还有一些与原来形容词的意义不同的用法,如“黄了、黄棒、说黄话”、“歪(凶)啥子”,“这娃儿尖(聪明、反应快、善于取巧)得很”等。

分类举例说说一些方言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说人的身体:脸颊叫脸包子。小孩子的生殖器叫雀雀儿。屁股叫勾子。膝盖骨叫客膝波罗。手肘叫到拐子。背脊叫背梁筋。人长得白胖叫肉叽叽的。人长得魁梧壮实叫墩笃。

说人的穿着:内裤叫摇裤儿。打领带叫吐个狗舌头儿。

形容人或者描绘人行为处事:不好不行的人叫孬火药。做事不知天高地厚、不知轻重利害的人叫天棒,典型人物就是孙猴子还没被唐师傅戴上紧箍咒之前的所作所为。爱搞性骚扰的叫骚棒。对某件事一窍不通的叫黄棒。被水淹死的人叫水打棒。不守信用的人则叫水客。两人对扯或瞎扯,相当于辩论赛叫扳牙巴劲。寒碜别人、挤兑别人、鄙视或藐视别人叫踏雪。小孩子不听话、太过调皮、做违反常态的事、说粗俗的话叫千凡。白吃的叫吃抹合。穷操显摆叫冒皮皮。反复一件事做叫扭(柳)倒费,缠着说话叫扭倒说。小孩子翻精叫费手。骂人睡懒觉叫挺尸。说什么话都听不进叫油盐不进。作表面文章叫假巴意思。乱说叫打胡乱说。不停地唠叨就称婆凡。临时变卦、改变主意或行动叫闪骰子。迷迷糊糊做事叫爪(二声)梦脚。心里有事放不下叫心欠欠的。遇事开溜叫梭边边。做了丢脸、出丑的事叫臊皮。做事洒脱叫大套。说人聪明得很叫人尖子。有点痴呆状叫哈戳戳的。做事不长脑筋、做不来做不好事被人踏血为球闷龙。

对事物的称呼或者名称:肉叫嘎嘎。鱼腥草叫折耳根。鲫鱼叫鲫壳儿。抱儿的鸡叫抱鸡母。猜谜语叫打猜猫儿。对亲昵的人或动物常叫幺儿。水货假货叫崴货。枪毙人叫拷(一声)沙罐。

口头禅或语气词:对对方当面说的歉语,回答“不存在”,相当于说不存在那回事。回应一件失败之事的发生,用“哦嗬”。在向他人陈述一件事、说一句话,结尾缀上一个“嘎”字,意为是不是、该是哈的意思,对方可回答也可不作答。一件东西好得没法说了就说不摆了。怎么了就叫啷个。答应别人就说要得。对祖宗说先人板板,常是对他人不满或骂人,如我的先人板板也;我×你先人板板。把就是说成豆是。把做什么说成爪子。回答是呢说成对头。他人没把事处理好,或遇到不顺畅的事,开议评说之前先来一句中性的,那个砍脑壳的,如对男的说那个孬球日的,对女的则说那个批女娃子哟。

表动作行为的:舀一碗叫瓦一碗。太挤了叫挤油渣儿。一件事做完了叫脱手。把停车叫刹一脚。扯谎说假话的叫日白。捉迷藏叫藏猫猫。抬腿从别人头上跨过去叫跨尿骚儿。攒劲吃叫莽起吃。摔跤、栽跟头叫绊扑爬,连摔几跤叫扑爬连天。

表时间的:下次叫二回二天。等会儿叫等哈儿。

对事物状态描述形容的:太黑叫黑黢麻孔的。另类的反常的东西叫怪眉日眼的。字写得不好叫鬼画桃符。运气极差说霉得起锅巴灰或霉得起冬瓜灰。提心吊胆的事叫悬吊吊的。把事做不好或做砸了叫戳笨。被追究被批评叫理麻。物体小叫矮爬爬。事情没做完叫没搞归一。

如要认真研究乡语巴山,则不仅仅是这些方言了,它还包括大量的成型的地方土语,这些土语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谚语、歇后语、俗语、口头禅等。方言土语广泛流行于民间,与农民们摆摆龙门阵,随口而出的话语中,往往会有很多仅属于这一地的通行语言,这些方言土语,高度概括,鞭皮入里,入木三分,表达力之强、语言之精炼叫人自叹不如,越咀嚼越有味。比如买一条猪,喂养了几个月还是这么大,就表达为“还在本里打坐”;对人生存的肯定,则说“一苗草有一颗露水养”。第三者插足成功,就叫“端甑子”;做了亏心事心不安,就是“吃鮓肉发渴”,随意拣来,自然贴切,无一点娇柔雕凿痕迹。说某人道德差、好嫖,就是“脚盆投把把——大瓢(嫖)”,比喻大胆且生活化;劝人少吵架、家庭和睦,则说“人吵败,猪吵卖,虼码子吵闹爬田埂”;结儿女亲,则有“买牛要看叉角骨,打亲家要看亲家母”,意即牛角长得开,牛好使,开亲则要看对方的母亲,家教严、母亲能干,子女就有出息,从现代社会学理论研究表明,一个家庭内母亲是占着领导地位的,对子女影响最大;方言土语对生活现象的概括,蕴含很深的哲学思想,是人们在劳动、生活中,亲历社会实践经验的经典总结。

当方言土语传来耳际的时候,便会让我们耳目一新,让我们惊奇,回味咀嚼其意义。方言土语带有很强的地域性,有些语言只有在特定的地方,才能让人理解,深昧其中所蕴含的意义,然而这些方言土语,不是我们写文章加上去的,而是从乡民口中自然流出来的,属于他们的日常口语。

方言土语用歇后语的形式、用顶针的方法,从内容上说包括了政治生活、物质生活,伦理道德、思想意识、学习教育、家族亲友以及医药卫生、世态人情、风土习俗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方言土语表达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一语中的,再复杂的东西经他们一说,就形象生动明了,如果要分析其修辞手法的运用,则比兴、则拟人、则借代、则通感,或对仗、或排比,从日常的生活中着眼,从普通事物里寻找联系,语言亲切易懂,极具表达力、穿透力,我们从乡民的只言片语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乡风扑面而来,方言土语很土很实,土是泥土的味道,实是铁砧对铁锤的话语。

方言土语是流传在民间的谚语,是一个地方经过几百年上千年人们承接下来的口头文化,是经过反复加工的劝世箴言、治世良言、修身养性的独具中国特色中草药,有些语言只在某地流行,只有当地人能够听得懂、意会得了,很伟大的说法、很精辟的句子在乡人口中,已经成了生活中的日常用语。

在高楼大厦间,在市声喧嚣中,在上班下班的奔忙里,于书本电视文化的浸濡下,我们的思维变得程序化了,语言变得干瘪贫乏,成了新一种八股文,人们很难听到鲜活的语言,成百万的人面对的是同一种人造城市景观,看的是同一部电视剧的内容,议论的是同一话题,语言已失去了张力和弹性,缺少个性,不在对语言引起内心的冲动。这是社会发展的进步,同时也是语言多样化的逐渐消失。

大巴山作为一个独特的地域空间,漫长的历史长河在这方土地上形成了话语空间,营造出这块土地上鲜明的人文景观。只要双唇一开,那淌出的语流就会把这方土地标识出来,进而衍生而来的乡音、乡情把人们紧紧联结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