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为《怎样观察一棵树》配图) 2016年底最火的自然科普类图书,莫过于《怎样观察一棵树》,一边读一边默默拿出啃了几页就被束之高阁的植物学,继续努力。 首先还是温习一遍植物的分类吧。 植物的分类(两界分类系统) 今天主要学习的是被子植物的叶子们。 植物的叶子,由叶片、叶柄、托叶组成,基于这个原则,就有了叶子的第一个分类方法:这三个部分都具备的叶子称为完全叶,反之则为不完全叶。 第二个分类方法,则是根据叶形,这也是最直观的辨识点。 针形:细长,先端尖锐,横切面呈菱形或近圆形。(雪松) 条形:狭长扁平,两侧叶缘接近平行(水杉) 钻形:狭长,自基部至顶端渐变细瘦,顶尖(柳杉) 椭圆形:中部宽两端较窄,两侧叶缘呈弧形(商陆) 披针形:最宽处在叶片下部,由下部至先端逐渐狭尖(桃) 琴形(琴叶榕) 心形:与卵形比叶片下部更为广阔,基部凹入(紫荆) 戟形(金荞麦) ![]() 倒卵形(黄杨) ![]() 矩圆形:两侧叶缘近于平行(山槐) ![]() 圆形(旱金莲) ![]() 剑形(鸢尾) ![]() 三角形(杠板归) ![]() 卵形:叶片下部圆润,上部稍狭(向日葵) ![]() 扇形(银杏) ![]() 箭形(慈姑) ![]() 肾形:叶片基部凹入呈钝形,先端圆钝横向较宽(积雪草) ![]() 菱形:叶片呈等边斜方形(乌桕) ![]() 掌形(三球悬铃木) 前面讲的是叶片的形态,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叶尖的形态。 ![]() 尾尖:先端尾状延长(菩提树) ![]() 渐尖:叶尖较长,有内弯的边(叶柃) ![]() 倒心形:叶尖有较深的心形凹缺,叶两侧稍内缩(酢浆草) ![]() 钝形:叶尖钝而不尖,或近圆形(厚朴) ![]() 微缺:叶尖有浅凹缺(黄檀) ![]() 截形:叶尖如横切,呈平边状(鹅掌楸) ![]() 具短尖:叶尖有突然生出的小尖(树锦鸡儿) ![]() 急尖/锐尖:叶尖短而尖锐,有直或微外弯的边(胡枝子,急尖具短尖) ![]() 具骤尖:叶尖尖而硬(豪猪刺) 接下来是叶缘的形态。 ![]() 皱缩状:叶缘波状曲折(羽衣甘蓝) ![]() 波状:叶缘稍显凹凸而呈波纹状(羊蹄) ![]() 全缘:叶缘平整(女贞) ![]() 牙齿:齿向外方,尖直(地榆) ![]() 圆齿:齿呈钝圆状,不尖锐(活血丹) ![]() 锯齿:齿尖锐,齿尖朝向叶先端(地笋) ![]() 重锯齿:锯齿上又有小锯齿(棣棠花) ![]() 细锯齿:锯齿较细小(海滨木槿) ![]() 圆缺缘(细花泡花树) ![]() 羽状缺刻:裂片呈羽状排列(蒲公英,倒向羽状深裂) ![]() 掌状缺刻:裂片呈掌状排列(西番莲,掌状深裂) ![]() 掌状浅裂:也称半裂,缺刻很浅,最深达叶片1/2(八角枫) ![]() 羽状深裂:缺刻较深,超过叶片1/2(荠) ![]() 掌状深裂(葵叶茑萝) ![]() 羽状全裂:也称全缺,缺刻极深,可达中脉或叶片基部(茑萝松) 然后是叶基。 ![]() 渐狭:两边的夹角为锐角,两边弯曲,向下渐趋尖狭(樟) ![]() 心形:内凹,下端略呈心形,两侧叶耳宽大圆钝(苘麻) ![]() 钝形:两边的夹角为钝角,或下端略呈圆形(蜡梅) ![]() 耳形:叶基两侧叶片圆钝,似耳垂(大琴叶榕) ![]() 楔形:两边的夹角为锐角,两边较平直(枇杷) ![]() 戟形:两边夹角明显大于平角,下端略呈戟形,两侧叶耳宽大而呈戟刃状(菠菜) ![]() 偏斜形:两边大小形状不对称(秋海棠) ![]() 截形:近于平直(金线吊乌龟) ![]() 箭形:两裂片尖锐下指(合果芋) 关于叶的形态,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叶脉。 ![]() 平行脉:叶脉平行排列(棕叶狗尾草,直出平行脉) ![]() 直出平行脉:也称直出脉,各脉由基部平行直达叶尖(稻) ![]() 侧出平行脉:又称侧出脉,中央主脉显著,侧脉垂直于主脉或斜出,彼此平行直达叶缘(芭蕉) ![]() 弧形平行脉:又称弧形脉,各脉自基部平行出发,逐渐远离稍呈弧状,最后在叶尖汇合(美人蕉) ![]() 辐射平行脉:又称射出脉,各脉自基部以辐射状态分出(蒲葵) ![]() 网状脉:有明显主脉,向两侧发出许多侧脉,个侧脉之间再分枝成细脉组成网状(李) ![]() 羽状网脉:主脉特别明显(女贞) ![]() 掌状网脉:由叶基分出多条主脉(蓖麻) ![]() 掌状网脉(马甲子,基出3脉) ![]() 掌状网脉(樟,离基3出脉) ![]() 叉状脉:各叶脉作二叉分支(银杏) 当我们仔细的观察完一片叶子,就可以把视线稍微放远一点,看看叶子与叶柄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第三个分类方式:单叶和复叶。这就很好理解了,一个叶柄上如果只有一片叶子,就是单叶;如果有多片小叶,则称为复叶。 ![]() 单叶(黄栌) ![]() 羽状复叶:小叶排列在叶轴左右两侧,似羽毛状(落花生 ) ![]() 奇数羽状复叶(刺槐) ![]() 偶数羽状复叶(皂荚) ![]() 1回羽状复叶:叶轴不分枝(月季) ![]() 2回偶数羽状复叶:叶轴分枝一次(云实) ![]() 2回奇数羽状复叶(楝) ![]() 3回羽状复叶:叶轴分枝两次(南天竹) ![]() 数回羽状复叶:叶轴多次分枝(骨碎补) ![]() 掌状复叶:小叶都生在叶轴顶端,掌状排列(七叶树) ![]() 3出羽状复叶:叶柄顶端生有3枚小叶,其中2枚侧生小叶着生在叶轴顶端以下(紫苜蓿) ![]() 3出掌状复叶:3枚小叶都着生羽叶轴顶端(橡胶树) ![]() 鸟趾状复叶:3出羽状复叶的侧生小叶再一分为二,似鸟趾状(乌蔹莓) ![]() 单身复叶:叶轴上只有一枚叶片,叶轴具节,表明两侧小叶退化消失(柑橘) 看完个体看整体,让我们再来捋一捋叶序,也就是叶子在茎(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树枝)上的排列规律。 ![]() 互生叶序:每节上只生1叶,交互呈螺旋状排列在茎上(薜荔) ![]() 对生叶序:每节上生2叶,相对排列(紫丁香) ![]() 交互对生叶序:上下相邻一节的2叶交叉十字排列(蔓长春花) ![]() 轮生叶序:每节上生3叶或更多,辐射状排列(白花夹竹桃) ![]() 簇生叶序:枝的节间短缩密接,叶在短枝上成簇生出(银杏) 至此,是不是觉得已经学会怎么用比较专业的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叶子的形态了?当我们看到银杏,可以用“扇形单叶,长柄,边缘波纹或缺刻,簇生”,而酢浆草则是“倒心形3出掌状复叶”——这就不仅仅是见过,而是了解。 最后,让我们再进一步,学习一下叶的变态吧。 1、苞片 苞片是生于花序下或花梗基部下叶状或鳞片状的植物器官。苞片如果生于花梗上或花萼下,则称为小苞片。 ![]() ![]() 苞片(紫堇) ![]() 总苞:多枚苞片呈轮状紧密包围花序(蓟) ![]() 壳(qiao)斗:壳斗科植物增大呈杯状或囊状的总苞(白栎) ![]() 颖片:禾本科植物小穗基部2个较大的硬片(普通小麦) ![]() 佛焰苞:肉穗花序下的大型叶状物(花烛) 2、鳞叶 叶的功能特化或退化成鳞片状,称为鳞叶。 ![]() 鳞叶:木本植物鳞芽上的鳞叶,有保护芽的作用,也称芽鳞(山茶) ![]() 肉质鳞叶:位于地下茎上,含有丰富养料(水仙) ![]() 膜质鳞叶(荸荠) 3、叶卷须 叶的一部分变成卷须状,有攀缘作用。 ![]() 叶卷须(豌豆) 4、捕虫叶 能捕食小虫的变态叶,具有捕虫叶的植物称为食虫植物。 ![]() 瓶状捕虫叶(猪笼草) ![]() 囊状捕虫叶(狸藻) ![]() 蚌壳状捕虫叶(捕蝇草) ![]() 盘状捕虫叶(茅膏菜) 5、叶状柄 叶片不发达,由叶柄变为片状并具备叶的功能。 ![]() 叶状柄(台湾相思) 6、叶刺 叶或叶的一部分变成刺状,称为叶刺。 ![]() 猫头刺:羽状复叶的小叶脱落后,叶轴变成刺 ![]() 粉叶小檗:长枝上的叶变成刺 ![]() 刺槐:托叶变成刺 7、先出叶 莎(suo)草科、禾本科、灯芯草科等科中,花序分枝、小穗梗或雄花基部的变态叶或苞片称为先出叶。(国外学者认为这一概念结构多变无固定形态,应弃用) ![]() 先出叶(鹅耳枥) 8、果囊 莎草科植物雌花基部由苞片特化而呈的囊状结构,全部或部分包裹子房或果实。 ![]() 少花薹草 好啦,关于叶子就学到这里吧。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等春天到了,多出门走走,观察身边每一片叶子的风采,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http://www./) Part 2 传送门:【植物笔记】根和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