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考投资:大逻辑·小逻辑

 XBlife 2019-11-02

我们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总会需要先找到一个理由,理由是事情为什么这样做或那样做的道理,有了理由,我们才能够说服自己落实决策,说服他人赞同决策,让决策成为共识。更重要的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一般来说,理由越充分,决策就越靠近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决策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在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必然也需要提出投资的理由是什么。我们常说,投资的理由不宜太多,两三个足可,事物的发展方向总是由其主要驱动力决定;不宜太复杂,逻辑链条越简单越好,因为事物本身的发展与复杂度无关,而与其规律性有关,规律不会复杂。所以我们强调理由的充分性,实质指的是理由与事物本身规律性的关系,规律性是简单的,所以理由也应该是简单的。

一般来说,人的行为模式是,先有理由,后有决策,最后落实到行为,这是理性人的行为模式。对理性投资者来说,其投资模式必然也遵循:投资理由-投资决策-投资行为,这一行为模式,也就是说,任何投资行为的变化,其实质是投资理由出现了变化。我们常说,在改变投资行为之前,需要检视投资理由是否出现变化,不能让情绪来决定投资行为,强调的就是投资人的行为模式本应该要符合理性人的行为模式,让理由驱动行动,而不是让情绪驱动行动。

在对众多投资者进行观察时,我们发现有两类比较典型的投资者,其行为模式存在明显差异,一类投资者,我们且称之为交易型投资者,其投资行为变化比较频繁,买入卖出的间隔较短;一类投资者,我们且称之为价投型投资者,其投资行为变化频率不多,买入卖出的间隔较长。当然,绝大部分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可能介于两者之间。如果说理性投资人的投资行为是由其投资理由决定的,那么不同类型的投资人的投资理由必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也就是说两类投资者的投资理由是不同的,理由的特征是存在差异的,交易型投资者的理由不可持续,价投型投资者的理由是可持续的。

更进一步,我们所说的投资理由是指投资行为之所以这样做或那样做的道理,但道理并不代表着规律性,而在投资决策中,我们更期望充分获知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为强调规律性,我们通常使用投资逻辑这个词,用投资逻辑来替代投资理由,可以突出投资过程中所需要的严谨性和规律性。但我们并不认为投资理由和投资逻辑之间有什么本质区别,任何投资理由背后必然有着逻辑规律,而任何投资逻辑都是一种投资理由。

逻辑,本意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在汉语中,逻辑一词有四种含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某种观点和主张;思维的形式和规律性;研究思维的科学。显然,逻辑一词,可以是观点和主张,但强调的是规律性、思维过程、说明顺序。所以,投资逻辑其含义也是投资观点和主张,即投资理由,但突出了理由的说明顺序,理由的思维过程,以及理由中所隐含的事物发展规律性。

交易型投资者之所以交易频繁,在于其投资理由容易发生新变化,不可持续。交易型投资者的投资理由通常来自于交易指标,比如日交易量指标、日K线图、日资金流动指标等,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指标的形态来构建投资理由,而随着每个交易日交易的进行,每天都将出现新的指标数据,进而构建新的指标形态,由此改变了投资者原有的投资理由,投资理由变化了,从而形成不断变化的投资行为。

而对于非交易型投资者来说,需要构建交易指标之外的投资理由,即投资逻辑。这类投资逻辑是可持续的,或者说持续的时间较长,可以在较长时期内支持投资行为,而不受交易指标变化等短期因素的影响,所以,这类投资者的持股周期相对较长,投资行为基本不受交易价格的影响,价格的变化不是买入的理由,所以“越跌越买”是标志性特征。另一方面,这类投资逻辑的变化存在滞后性,投资逻辑的形成在于信息的作用,而相关信息的变化很难快速传导至逻辑端,一旦投资者认识到投资逻辑出现变化时,投资行为的改变就已经远远滞后于市场了,更不用说心理学中所说的“定型化效应”和“锚定效应”。所以,这类投资者很难轻易改变自己的投资行为,诸如止损,往往背后并不是因为“屁股决定脑袋”,而是因为其投资逻辑或投资理由具有长期性,或者投资逻辑或投资理由的改变有时滞性。对于价投型投资者来说,最开始的投资逻辑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投资逻辑的严谨性和合理性就非常重要了。

我们将由企业自身因素构成的投资理由定义为企业逻辑,最典型的企业逻辑在于股票价格,股价被低估,构成买入理由,股价被高估,构成卖出理由。其他常见的企业逻辑主要集中在企业业绩和企业的可持续性方面,比如,企业的产品提价,企业的产能扩张,企业的市场开拓,企业的新产品推出,企业的成本下降,等等,影响着企业的业绩,构成企业逻辑;企业的品牌、企业的管理架构、企业的管理层,企业的市场渠道,等等,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性,构成企业逻辑。这些企业逻辑的持续性不同,或者说有效期不同,有的属于短期逻辑,比如企业的下阶段业绩、企业的重大合同、企业的新产品等,有的属于长期逻辑,比如企业的品牌、企业的垄断地位、企业的文化等。但这些逻辑往往局限于企业本身,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忽视了企业外部的环境变化,格局和视野相对较窄,我们将这些投资逻辑定位为小逻辑,即那些局限于企业本身的投资逻辑为小逻辑。

关于小逻辑,从投资的角度看,是从下往上的投资逻辑,以选企业为主,考虑的是企业本身的变化,利用企业自身的变化趋势和股价变化产生的矛盾,寻找投资机会,所以核心关注点在于企业的变化趋势和企业的估值水平的矛盾上,而忽视了企业所在的产业潮流趋势,技术的发展趋势,行业格局的变化,以及市场关注度的变化。显然,小逻辑的问题,在于视野过于局限于企业,逃避不了线性外推的思维模式,思维被局限了,能看到的增长空间有限,难以承受企业出现的高估值,或者说投资高估值企业的理由总是不充分。

由此,我们还需要构建企业投资的大逻辑,所谓大逻辑,将主要关注企业外的因素,比如产业趋势:行业需求的变化、行业供给的变化、技术趋势的变化;政策趋势:行业政策的变化、区域政策的变化;以及市场趋势,市场关注度的变化等。简单来说,大逻辑的关注点在于大空间和长周期。所谓大空间,指企业所在的空间大,天花板高,特别是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大,而不局限于目前已有的业务格局,这个大空间将影响行业相关企业未来的业绩趋势,影响行业相关企业未来的市值空间。所谓长周期,指大逻辑持续的时间周期相对较长,比如产业技术逻辑,会是一个长期性的趋势,而不是短期性的,比如行业的需求逻辑,需求的增长应该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而不应该是短期的不可持续的。

关于大逻辑,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是从上往下的投资逻辑,以选行业、选产业、选区域为主,从大方向入手,一方面大方向下的企业发展空间巨大,不受短期的业绩和现有规模的限制,空间和时间都具备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大方向下受影响的标的企业较多,市场关注度较高,更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获得资金的关注。正因为大逻辑下的企业想象空间大,市场关注度高,可以打破投资者的线性外推思维模式,思维开打了,能看到的增长空间就打开了,所以市场能承受企业的高市盈率,通常来说“好公司不便宜”,都是指大逻辑下的公司,大逻辑才能支撑高价格,缺乏大逻辑的支撑,高估值就不可持续,理性投资者就难以做出买入的决策,所以大逻辑才是“高价格”的投资理由。

回望2019年的投资得失,错过了两个好的标的,沪电股份和亿纬锂能。关于沪电股份,前期研究的重点在于企业产能的投放,新增产能后可以增加企业的业绩,而忽略了PCB板的产业格局变化,以及PCB板技术发展趋势,投资逻辑局限于企业产能的投放,局限于短期的业绩增长,尽管根据业绩的增长预期获得了部分投资收益,但缺乏大逻辑,就很难认可企业的估值提升,在后续企业估值提升的过程中错失投资机会。关于亿纬锂能,在企业逻辑中,我们把电子烟业务仅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对这项资产进行了估值,这个估值是静态的估值,却没有考虑电子烟的产业大趋势,没有大逻辑,就很难认可企业的高估值,而一旦把企业的估值作为投资逻辑的核心要素,投资视野就受到局限了,最终错失企业估值提升的投资机会。

一般来说,企业投资的小逻辑容易构建,因为大部分企业的逻辑架构比较一致,投入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投入的资源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经营的成果在利润表中体现,所需的信息披露相对完整,企业的发展轨迹可预测性强。但是,企业增长受自身资源的限制,通常很难实现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所以小逻辑的视野下,很容易面临企业高估值的投资难题,格局过小,价格就成为了主要的逻辑要素,可以“越跌越买”,却难以做到“越涨越买”。

买入合理价格甚至高价的企业标的,必然需要更大的支撑理由,这就是大逻辑。而构建企业投资的大逻辑并不容易,核心在于信息的缺失,没有了信息就谈不上构建逻辑,特别是对于那些新兴的产业,历史的规律性难以延续,线性外推的思维模式失效。同时产业间的发展逻辑并不相同,逻辑架构缺乏适用性,缺乏适用性的逻辑框架。所以,大逻辑下的投资方式通常是,先选行业,再选龙头企业,企业之所以成为龙头,必然有背后的驱动因素,至少管理、市场、品牌等方面已经占有优势,可以充分受益于行业的发展逻辑,最先受益于大逻辑。

在投资的过程中,大小逻辑都能强化的才是好标的,标的价格上涨的过程是大逻辑得到强化的过程,市场关注度越来越高,投资者的共识越来越一致,背后反映的是大逻辑的正确性得到逐步验证,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真理并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共识的达成可能并不是来自于正确性,而是来自于投资者的从众心理,所谓大逻辑不过是暂时性的“概念”、“故事”而已;标的价格下跌的过程是小逻辑得到强化的过程,因为估值是投资的理由,标的越来越便宜,标的的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大,但前提是企业的资产、业绩等并没有大的变化,或者说企业层面的因素变化在投资者的预期之内。对于弱势的投资者来说,市场总是有效的,市场对企业相关信息的挖掘远高于自己,如果标的小幅上涨就有有想卖的冲动,或者标的的价格成为自己加仓的障碍,那都是因为标的的大逻辑不足,或者是因为自己对行业理解的深度不够,或者是因为企业本身就不是好标的。反过来,标的价格下跌了不敢加仓,甚至有止损减仓的冲动,说明标的的小逻辑不够,投资者对企业层面的因素没有信心,如对企业的资产、业绩等情况,仍旧持有怀疑的心态,或者是因为自己对企业的研究深度不够,或者是因为企业本身就不是好标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