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静心是一种力量?《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也就是说,要想看清事物的发展规律,要做到适可而止,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纷扰的世事,方能悟得些许个中道理,方能有所心得收获。 我想这里所说的收获,未必全指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收获,也许是一种心境,一种心不随物转的心境,一种平静的洞悉事理的状态。 ] 佛家有段著名的公案,便是六祖惠能出山时,在广州法性寺论风幡的禅语:“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眼、耳、鼻、舌、身意都是人的正常感官,只要与外界接触便有色、声、香、味、触、法之感,但是心随境转,还是境随心转,在人与人之间却多有不同。 静心的意义便在于此,它可以让你在感知周围事物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状态,真正把心安放在妥帖的地方,许多看似纷繁复杂的表象便渐渐淡去,事物本来的面目便慢慢浮现于眼前! 只要心中有正见,便不会轻易被表象迷惑或左右,便能听从内心的声音,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何时何地才能做到静心?并非要求人们消极遁世,躲到渺无人烟的地方,因为,人所处的地点并不能决定心向何方。 这也是陶渊明先生所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道理,关键不是人在何处,而是心在何处?平常的日子静心仿佛不难做到,但临到大事难事时,能否静心,则意义大不相同! 每临大事有静气,心中的躁气就会相对收敛,能以平静的心情理智的分析局面,客观的估量外界与自身,从而作出符合规律,适合自我的判断。 《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由此看来,做到静心,淡泊的心态必不可少。 淡泊也不是所谓的看破红尘,而是以入世的心态做事,以出世的心态修己。很多事只要努力过了,便可不再执着于结果如何。 有了随缘而安的心态,便可淡看庭前花开花落了。因为花开与花落本就是自然规律,只是人心起落而赋予了它喜怒哀乐而已。所以,伤春悲秋与季节何干?只是心中所感罢了! 宁静的心便如一泊湖水,世事便如天上的浮云,云来倒映波心,云去湖水又恢复当初的模样,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只活在当下,其实是一种很好的生活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