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诊脉的科学原理

 菊海飘香悠悠情 2019-11-03

中医诊脉的科学原理

郭玉臣

中医诊脉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备的体系,由于中医理论缺乏人体解剖结构的支撑,很难纳入科学体系之中。《超级中医学》剖析出人体规律以后,从组织结构发现中医诊脉的人体基础,为诊脉纳入科学轨道铺平道路。

一、诊脉简介

在远古时候,中医对人体疾病的诊断非常复杂,在《黄帝内经》表述为三部九侯,也就是把人体分成上中下三部分,每一部分取三个位置,通过对三部分九个位置血液流动情况进行判断。也就是在头部、上肢、下肢三部诊脉,每部各有上、中、下动脉,不同部的脉出现独大、独小、独迟、独数,即表示该经的脏气有寒热虚实之变化。头部:上,两额动脉(太阳),候头部病变;中,两侧耳前动脉(耳门),候耳目病变;下,两颊动脉(地仓、大迎)。候口齿病变。上肢:上,手太阴肺经动脉(寸口),候肺;中,手少阴心经动脉(神门),候心;下,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合谷),候胸中。下肢:上,足厥阴肝经动脉(五里,妇女取太冲),候肝;中,足太阴脾经动脉(箕门),候脾,若候胃气配足阳明胃经动脉(冲阳);下,足少阴肾经动脉(太溪),候肾。

这种诊断方法很复杂,也非常难以掌握,但是符合人体规律。我们可以肯定三部九侯诊脉方法是按压血管,通过对血管状态的感知判断疾病,能引起血管变化的主要是血液流动情况,现代中医很少有人能使用这种方法,只有出现无脉症情况下才会使用,但也做不到三部九侯都诊脉,这是中医最早的,也是最朴素的诊脉方法。

我们从人体角度客观的看古人的诊脉发现都是针对血管,现代医学发明血压计来探测血液对血管的压力,于是我使用血压计测量肘关节、膝关节部位的血压,发现人体左右肘关节、左右膝关节血压都是不同的,人平躺在床上情况下肘关节和膝关节血压也是不同,说明人体血液流动是不均匀的,这也就印证了古人三部九侯诊脉符合人体规律。

随着医学发展,《难经·五难》中对诊脉又有了新的方法:“初持脉者,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故曰轻重也。”菽就是黄豆,三菽、六菽、九菽、十二菽,以其重量比喻按脉力度的比例。《伤寒论》也有记载:【师曰】脉者,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

《难经》、《伤寒论》都是通过按压寸口力量轻重判断身体状况,按照轻重的排序是:肺、心、脾(胰)、肝、肾。这就实现诊脉与脏腑器官功能的对应,也就建立了判断疾病的理论体系,可以依据诊脉进行开方抓药。

这种诊断方法对技术要求很高,人们很难做到准确判断,于是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就是寸关尺诊脉,王叔和著《脉经》对前人诊脉方法做了深刻总结,形成系统的诊脉体系,为中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明代李时珍《冰湖脉学》又对诊脉做了进一步论述,使中医诊脉理论更加成熟。

二、人体组织规律与诊脉

现代医学找不到诊脉的人体基础,是由于现代医学与中医构建的人体系统都存在缺陷,都无法完美诠释出人体规律,也就找不到中医诊脉的人体基础。《超级中医学》发现人体规律以后,为中医诊脉与人体规律实现对接。

《超级中医学》构建出人体生命结构和系统以后,实现现代医学人体组织与中医五体的对接,这就完成了在组织层次中西医学的融合,也就可以从组织层次探索人体规律,诊脉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假设,中医脉学是在人体组织上进行的,探查的核心是血管变化情况,影响血管的因素有血液对血管的压力,血管周围组织情况。如果我们据此深入探索血管的健康状况就找不到中医脉学的真谛了,中医脉学应该是反其道而行,通过血管状态反映出血液和周围组织的健康状况,于是我们可以从组织结构探索脉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脉学诊断是在肢体进行的,肢体是由八体组织构成的,人体组织从外到内排序是上皮组织、脂肪组织、肌肉组织、红细胞、免疫细胞、结缔组织、软骨组织、干细胞。把天干、人体组织、系统放在一起发现,这个排序基本符合天干原理,印证了人体规律与古代哲学的对应关系。在诊脉方面如果扣除脑、胎、胸三个系统,只有肝、心、胰、肺、肾五个系统情况下,与《伤寒论》中医诊脉也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只是胰系统和心系统发生了位置互换。

按照哲学原理,脑系统对应乾卦,为父亲;胎系统对应坤卦,为母亲,脑系统和胎系统为父母,对人体进行全方位调节,可以认为是脑系统与胎系统退到幕后工作,具体功能由六个子女来完成。六个子女中,胸系统对应巽卦,巽为风,风的特征注定没有固定位置。在人体免疫细胞遍布全身,趋化作用更显示胸系统风的特性,所以胸系统在诊脉中没有具体位置,这就剩下中医心、肝、脾(胰)、肺、肾五个系统可以在脉中被发现,印证了中医五脏与脉的对应关系有人体基础。

在诊脉中心系统与胰系统位置不符合人体解剖结构,这是为什么呢?胎系统八体组织是脂肪,在肢体结构中皮下有一个脂肪层与之对应,是在肢体结构中有固定的位置系统,胎系统为坤卦母亲,退到幕后进行调节,留下的位置归属于哪一个系统呢?这就要归于心系统。

1在理论上:人体结构心系统的小肠在腹腔中央,占据了坤卦的位置,与坤卦胎系统通气,也就可以通过坤卦完成心系统与胎系统之间气息交通。

2人体解剖:心系统血管分布在人体全身各个部位,但是上皮组织内是没有血管的,血管所能达到位置就是皮下脂肪组织内,也就是探查脂肪组织可以感知血管状态,也就是心系统的状态。

通过理论和人体解剖结构,我们可以确定《难经》和《伤寒论》诊脉方法是符合人体规律的,完全具有人体解剖基础。而脑系统、胎系统、胸系统功能在诊脉中还没有更加完美的表述,于是中医诊脉又有了进一步发展。

三、中医诊脉

单纯依靠按压力度判断疾病能反应出心肝脾肺肾五个系统的疾病,对于脑、胎、胸三个系统疾病则无法准确判断,于是中医发现寸关尺三个位置中还有一个位置没有对应的系统,这个位置对于人体健康状况同样重要,被定义为命门。中医本身找不到命门的解剖基础,为此,我们重新审视人体肢体结构中各种组织的关系。

1脑胎胸三个系统归集

1.1脑系统的八体组织干细胞位置在骨骼中央,骨骼的基础是软骨组织,骨骼是脑系统的腑,所以脑系统归于肾。另外,脑系统的脊髓从延髓发出,终点就停止在命门穴位置,前方就是肾脏的韧带,也印证了脑系统与肾系统的对应关系。

胎系统的原始卵巢和肾上腺与肾脏在同一个位置,并且符合古代哲学中先天坤卦居于后天坎卦位置的规律,所以胎系统也归于肾。

1.2脑系统和胎系统共同完成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脑系统的神经递质有胎系统激素的功能,胎系统激素也有脑系统神经递质的功能,两方面的区别非常困难,不借助于现代科学分析是发现不了这种区别的,所以古人把这种功能归结到命门一个位置也有人体生理基础。

1.3胸系统通过肺系统和心系统表现。

在古代哲学中,先天兑卦具有后天巽卦位置,对应人体就是肺系统与胸系统通气,胸系统的功能可以通过肺系统表现出来,胸系统外液“痰”就是通过肺系统排出体外的。所以通过诊断肺系统可以探知到胸系统状况。

免疫细胞游走于人体各个部位,不占据实质位置,而淋巴循环最终归于心系统,所以,心系统功能的好坏也与胸系统关系密切,也就可以通过心系统探知到胸系统的功能。

2心肝肾与肺脾命

2.1心肝肾:中医理论有心肾相交的论断,同为水火之脏,《超级中医学》从心脏和肾脏生理规律中印证了中医的正确性,并且发现心和肾两个系统通过天干丁壬化木原理有形成良好生长环境的功能,肝系统的生长功能有赖于心和肾两个系统,而肝系统产生热量、解毒等功能又有利于心和肾两个系统功能的发挥,所以心肝肾三个系统归于一个体系,负责人体生长,就是合成人体。

2.2肺脾命:肺系统为人体提供氧气,氧气在人体功能就是氧化反应,本质就是把胰系统输送给人体的营养物质分解掉,完成的是分解人体的过程,两个系统在负责人体质能供给的同时,也负责分解人体的工作,与心肝肾三个系统形成的生长功能相反,两种作用的平衡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平衡。

脑系统与胎系统归于肾,其位置与肾脏有别,归于命门位置,完成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是人体生命之火,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表现为阳性功能,被称为肾阳。肾系统本身负责人体水液代谢,水属阴,功能表现为肾阴。实际人体规律中胎系统与肾系统同位的原因,胎系统的原始卵巢、肾上腺与肾脏在同一位置,肾经与冲脉共同使用一条经络,男性尿道与生殖道共同使用,肾系统位置也表现出胎系统的功能。

3男左女右

脉:动力源于心脏,以心脉为尊以定脉位。这是古人从发现三部九侯诊脉法到现代中诊脉都是如此,诊脉中男左女右则是已经形成定式,这又如何解释呢?

男性:以肾系统为本,肾系统通心系统,心系统通左上肢,所以心脉起于左上肢。

女性:以肝系统为本,肝系统通右上肢,心肝肾属于同一体系,女性心脉起于右上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