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古代刀具 (三)

 你我入画 2019-11-04

        过去的岁月里,日本人对中国及其他国家人民犯下了极为严重的罪行。尽管日本一再推诿,但铁证如山,日本军国主义恶行罄竹难书,我们反思过去时,也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老话。如今时髦匠人精神,尤其日本工匠执着的精神确实叫人敬佩(这与战争罪行分开看待)。我们面对着日本工匠坚持下来的手艺的同时也应该反思中国传统的那些好玩意,好的手艺为什么没有能够传承下来,并且在很多人嫌弃中国物品质量不过关的时候,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是不是该冷静的思考下呢?

       今天老七找了一些日本的刀具方面资料,可能不是很全面,但是足能够代表日本传承千百年的独特的刀文化。闲言少叙,请您看图:

重要文化財
福冈一文字
1把
(三鳞文兵库锁太刀(号北条太刀)(中身 太刀 无铭传一文字)之一)
(拵)总长104.1 (刀身)刃长77.3 弯度3.0 
镰仓时代 13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
F-151

此太刀为明治20年(1887)明治天皇从静冈县的三岛神社(现为“三岛大社”)处获得。因拵鞘与柄的“俵镔”(刀柄上的宝石装饰)上饰有三鳞纹,可知此刀为北条家的供品,故称“北条太刀”。
兵库锁太刀是一种在“带取”(佩带太刀用绳)上使用兵具锁的太刀,用来将太刀佩挂在腰间。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时代广为公家和武士所爱,还被用于向神社和寺院进献。刀柄为“白鲛着”,“俵镔”上整雕有三鳞纹。鞘上包磨银底板,施三鳞纹线刻和镀金。“目钉”座、镡上的“大切羽”、兵库锁的“据纹”施银底镀金的鳞纹透雕。
刀身为“镐造”,“丸栋”和腰反较高,刀锋成梭子鱼形。胎铁(地铁)上的“板目肌”短,有“乱映”,“刃纹”煅烧成宽刀身小花纹的“丁子刃”,多有“足”和“叶”。虽无刀铭,但推测其为备前国一文字派的作品。


重要文化財
长船光忠
1把
刃长69.4 刀反2.1
镰仓时代 13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
F-159

长船派在中世纪的备前国盛极一世,据刀剑古传书记载,其始祖名为近忠,但近忠无现存作品,故据说为近忠之子的光忠是事实上的门派之祖。光忠是镰仓时代中期的刀工,其特色在于带有“映”的精致胎铁(地铁),以及“丁子刃”与“蛙子丁子刃”交错的“刃纹”。
经江户幕府从事刀剑研磨与鉴定的本阿弥家第十三代传人光忠鉴定,此刀为光忠之作。刀根被磨去,故尺寸变短,但刀身宽,为“猪首锋”,造形豪放,胎铁(地铁)上的“板目肌”较清晰,有鲜明的“乱映”,“刃纹”为“丁子刃”交错有较大的“蛙子丁子刃”和“袋丁子刃”以及“飞烧”,外表华丽。作品后传至德川将军家。


重要文化財
长船景光
1把
刃长51.5 刀反2.7
镰仓时代 元亨2年(1322)
东京国立博物馆
F-115

一般认为薙刀的使用始于平安时代,而景光所活跃的镰仓时代以前的作品较为罕见。景光为备前国繁荣了整个中世纪的长船派的刀匠,活跃于镰仓时代末期。此把薙刀密实精致的小板目(koitame)胎铁(地铁,jigane)上呈现乱映(midareuturi),刃文为直刃调(suguhacyou)上交错煅烧有小丁子(kocyouji)纹,逆足(sakaasi,足向上方延伸的状态)延伸至刃中等,都充分体现出景光的特色。


重要文化財
传长船光忠
1把
刃长66.6 刀反2.4
镰仓时代 13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
F-113

此刀被后人磨去刀根,故而无刀铭,但可确定其出自光忠之手。刀身宽,力量感强,“小板目肌”的胎铁(地铁)上有着清晰的“映”。“刃纹”为“丁子刃”与“蛙子丁子刃”交错,外形华丽。刃中富于变化,带有“足”与“叶”且镶有“金筋”,胎铁和刃纹都充分展示了光忠的特色。


重要文化財
来国光
1把
刃长75.1 刀反1.8
镰仓时代 14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
F-17

此作品为江户时代前期研磨师(研师,togisi)本阿弥光室(honamikousitsu)研磨、来国光制作的极品日本刀。来国光为山城国来派的代表刀匠,活跃于镰仓时代末期至南北朝时代。与此作品异曲同工的还有其父来国俊所擅长的直刃(suguha)煅烧作品以及受到相州锻冶影响的乱刃(midareba/非直线条的刃文)煅烧作品,作为作品风格广泛的刀匠而广为人知。此刀充分展示了前者直刃煅烧的风格,胎铁(地铁,jigane)的板目紧密而精致,自镐(刀面上中线部分sinogi)处开始呈现沸映(nieutsuri)。刃文为匂口(nioikuchi)明亮冷峻的直刃上带有繁碎小足(koasi,烧刃的边界线延伸到刀刃的状态)。


重要文化財
长船长光
1把
刃长50.3 刀反2.4
镰仓时代 13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
F-160

一般认为薙刀的使用始于平安时代,长光所活跃的镰仓时代以前的作品较为罕见。长光为备前国繁荣了整个中世纪的长船派的刀匠,是被尊为一派之祖的光忠之子。一般认为其作品风格从最初继承光忠风格的华丽丁子乱(cyoujimidare),逐渐演变至后期沉稳的直刃(suguha)煅烧。此薙刀采用精美密实板目(itame)地铁(jigane),其上带有乱映(midareuturi),互之目(gunome)上交错丁子的煅烧刃文等,都充分表现出长光前期的作品风格。


重要文化財
来光包
1把
长24.5 内刀反
镰仓时代 14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
F-19993

光包据传为山城国来派刀匠来国俊的门生,因在近江国延历寺的根本中堂制刀,又被称为中堂来光包。此柄短刀的胎铁(地铁,jigane)为密实板目(itame)肌、附沸映,刃文为小沸的中直刃(cyuusuguha)煅烧,端庄的作品风格类似于据说是其师傅的来国俊的作品。一般而言,光包的作品相较于来国俊及其子来国光,厚度(kasane,包括先重和元重,均指厚度)偏厚,帽子(即刀尖的刃纹形态)折回较长,此件作品也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展示出光包的特色。此短刀原传入越前松平家。


重要文化財
备前国宗
1把
刃长53.4 刀反1.2
镰仓时代 13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
F-20010

小太刀是一种短尺寸的太刀,据说达官贵族曾在轿中佩戴小太刀或将其放置在寝室枕边,但实际用途不明。国宗是备前国的锻造工匠,也有说法相传他曾至镰仓制作刀剑。此小太刀的板目肌胎铁(地铁)上有淡淡的“映”,煅烧成以“丁子刃”为主,交错有“蛙子丁子刃”与“互目刃”的华丽“刃纹”。


重要文化財
藤四郎吉光
1把
刃长23.3
镰仓时代 13世纪
渡边诚一郎氏捐赠
东京国立博物馆
F-20104

藤四郎吉光为山城国粟田口派的刀工,据说其是则国或国吉的门人。自古就被尊为短刀名匠,与相州正宗、乡(江)义弘并称为“三作”,其很多作品在《享保名物帐》上都有记载。此短刀在《享保名物帐》中被记载为“岩切长束藤四郎”,“岩切”的由来不明,最初是长束正家受丰臣秀吉所赐,传至福岛正则,后归奥平家所有。此短刀在吉光作品中属于小型,“小板目”的胎铁(地铁)煅烧成带有“小沸”的“直刃”刃纹,具有明显的吉光特色。附属有本阿弥家第十一代传人光温写于庆安元年(1648)的“折纸”(鉴定书)。


重要文化財
保昌贞吉
1把
刃长28.3
镰仓时代 文保元年(1317)
东京国立博物馆
F-20112

由刀身铭文可知,大和国的保昌派有贞吉、贞宗、贞清等人,是居于高市郡的刀工。其特色是“直刃”的刃纹,且柾目肌的胎铁(地铁)上带有许多“沸”。此短刀为“平造”,大尺寸,“栋部”较厚,有“大保昌”之号,是与名物桑山保昌齐名的贞吉代表作品。江户时代此刀曾传至加贺藩的前田家。


重要文化財
粟田口国吉
1把
刃长54.0 刀反1.5
镰仓时代 13世纪
秋元家传来、渡边诚一郎氏捐赠
东京国立博物馆
F-20111

造型为深刀反的“平造”短刀,据推测是镰仓时代被称为“打刀”之物,是镰仓时代的难得佳作。山城国粟田口派刀工国吉,相传为则国之子,从铭文可知是藤原氏的 “左兵卫尉”。看其作品风格,胎铁(地铁)短且亮,煅烧成带有“小沸”的“直刃”刃纹。鸣狐之号的由来尚不明,此刀后传至出羽国山形藩的秋元家。



 以上是日本的国宝,每把刀都是价值连城的,您可以细细读下内容。每把刀都是日本的名匠精工制作,可以说是极品。







 现在开通留言功能,请多支持。有疑问请留言或者私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