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无数的行为所构成的,行为优秀不是优秀,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 学生阶段是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 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习惯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 下面的这份学生1-9年级习惯养成一览表非常实用,请老师转给学生家长,一起把孩子教育得更优秀。 1 一年级习惯
2 二年级习惯
3 三年级习惯
4 四年级习惯
5 五六年级习惯
教育就是习惯培养。 孩子需要养成的好习惯很多,上面的习惯都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习惯,在孩子12岁以前养成,会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老师、家长要有耐心,坚持做下去,这样孩子上了初中后就会很省心了。 初中是这十二年中最重要的三年。要想获得更高的分数,这个阶段就必须养成一种新的、之前从来有过的学习习惯! 举一个绝大多数家长容易懂的例子。
因此,我们表面上,要求孩子刻苦学习,只是目的!其实,更多的应该去控制过程,改过程!(过程,就是学习习惯) 因为,只有过程,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初中阶段这三年是孩子一生很重要的受教育阶段,很多家长心情急切,望子成龙。但更多的是从众学习,没有做好整个中学期间的习惯和能力培养规划,错过习惯和能力培养的最值时间,等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很难改正。 初中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从我的经验来看: 初一以学习习惯培养为主 初二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 初三以培养自学能力为主 初一培养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以下五个环节:听讲、笔记、作业、改错、总结。这五个环节与我们的成绩息息相关,非常重要。 和成绩的关系度:听讲与笔记,约40%,作业约10%,改错约20%,总结约30%。 具体做法:听讲、笔记,时间分配:80%时间听讲,20%时间记笔记。 听讲听什么:老师对一个题目的思路突破分析,一个题目或者一类题目的总结,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笔记记什么: (1)基础的定义、定理、性质(一定要理解记忆) (2)自己课上的灵感 (3)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4)老师的归纳与总结 作业:认真完成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落实,很重要 改错:对自己没掌握的知识的及时弥补与修正。 总结:总结的时间不需要太长时间,但是对能力提升很重要。把自己的知识体系归纳总结,编织成网。 1.按时完成老师部署的各种作业 这个要在每天及时将作业完成,效率很重要!不能一边做一边玩,要高效率学习高效率的玩!初中学业任务加重,效率很重要。 2.做题书写整洁、清晰 开始要重点要求步骤,对题目解答交待清楚通过步骤反应思维过程,不能出现跳步现象。在步骤清楚时再要求板书整齐(尤其男孩板书可能会马虎些) 初中对步骤要求很严格,孩子们不知道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要么写很多,要么跳步。等意识到问题时,很难停下来去改正。 初二培养思维能力 做好四会:会听、会做、会讲、会变。
具体做法: 1.家长装傻让孩子把题目讲给你听 有时候家长要傻点,题目的解答你看懂装没看懂或根本不看就说你看不懂,让孩子把过程讲给你听,把你讲明白,过程还装傻提些问题。 既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他(她)对题目理解更深一层!(题目解答能看懂和能讲清楚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 还有就是让孩子有成就感,爸爸妈妈都不明白的题,是我讲给他们讲明白的。听懂不意味着会做,会做不一定能做对。讲题会加深进一步对题目的理解,对能力提高大有好处。 2.让他(她)学会总结,做读书笔记交流体会 学会一个章节或一册,让他(她)给你总结下知识,开始你可以帮助他(她),让他(她)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最重要。 有些时候放松下,让他(她)读些名著、读者或青年文摘、励志类书,有感想时让他(她)做好笔记,你也可以和他(她)一起看,交流些对人物的感受和心得体会。 会总结和归纳,才能让学习更高效,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一。 改进学习的思路,做好三多:
初三培养自学能力 初三在延续思维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让孩子逐渐养成自学习惯,自己学会整理和查找资料。 开始你可以操作让他(她)看,逐渐让他(她)自己整理你给予指导,到最后让他(她)自己整理。 比如:
习惯养成要注意的几点 1.要坚持 有家长留言说,给孩子建立习惯的过程中难以坚持。这让我想起身边很多的熟悉的场景。
查尔斯·杜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中说:“习惯从来不会消失,它蛰伏在大脑的基底核,当正确的暗示和奖赏出现时,它会再次出现。失忆老人能找到回家的路,老鼠能在巧克力的诱惑下进出迷宫,都是这个道理。” 2.写下来 你的“习惯建立计划”具体吗?有白纸黑字写下来吗? 事实上,在习惯建立的过程中,“写下来”这个动作非常关键,通过写下来我们才能在头脑内确认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才能梳理清楚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才会不自觉地模拟即将发生的场景。 这些是实际行为发生的“先行组织者”,没有这些确定性的演练,我们的大脑缺少真切的行动指南。我们做事之前,大脑需要“仪式感”,其实质上是内心归属的确认,我们生活中几乎时时处处都需要“仪式感”,不是吗? 3.做可视化的进站记录 比如,某件约定的事儿做好以后,在日历上做出标记,以示自己当下的进展。 这给我们对做好的事起到一个心理确认的功能,由此产生的成就感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视——这是真正让我们坚持下去的内在动力。 这个进展记录尽可能放到醒目之处,另外也可以通过记日记的方式达到坚持的目的。 写在最后: 好的习惯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益,精美源于细节,细节造就成功,“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再伟大的成就,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让我们陪孩子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受益终生。 |
|
来自: Allanzhong68 > 《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