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 ‖ 村道闪闪发光

 闲云野鹤b8ooo1 2019-11-04

李能敦

  下过雨,代家湾去祠堂的路变得泥泞不堪。人的脚,牲畜的脚,往来反复,把泥巴揉成了面团,积水的地方就搅成了粥。在这路上走着,是得有一定力气和经验,没力气,鞋子陷在泥中拔不出来,没经验,搞不好就一溜一滑,摔一个仰翻叉或是嘴啃泥。我千小心万小心地赶着路,又不能太耽搁,害怕进教室晚了罚站,心里刚有点着急,稀泥巴就逮着给了我一下,我一屁股坐在泥浆里,书包也一并遭殃。像所有小孩一样,这必须得哭一下,表示责任不在自己。我哭着,还得爬起来一身稀泥糊涂地继续赶路。我是打着赤脚,没有泥巴吞鞋的担忧,但溜滑却是一样的。因为赤脚,便又格外生发另一种忧惧:脚会踩到虫子。圆螺蛳、扁螺蛳也许会踩个稀巴烂,够恶心的,而那些软软的、肉肉的、线形的家伙,比如蚯蚓、千足虫、青虫,光是看看就会头皮发紧,光脚踩上去,在那接触间小小的冰凉的一刹那,简直会让人崩溃。除开虫子,还多半要踩到鸡屎、猪屎、牛粪、羊粪——这几乎是肯定的。这条村中大道,人要走,牲口也要走,猫狗会好一点,多会在道旁田间野地拉屎,个别好猫好狗甚至会刨土掩盖自己的秽物,牛羊却没有这些讲究,随走随拉,哪管当道不当道。村道穿过一些人家的院坝,百分之百,这院坝里布满了鸡屎。天晴,满院坝鸡屎星星点点,给太阳晒得干巴了,像木耳、地衣,感觉密密麻麻,也总还找得到空隙,小心走去,不是必定踩到。雨天就不同了,一经雨水浸泡,又经往来足步践踏,鸡屎早就化入泥泞一体,黄泥变成酱汁颜色。假如这户人家常给圈养的猪们放风,泥浆又免不了掺入猪粪,酱汁颜色加倍提升饱和度,变成黑黑红红的汤糊。走路到这里,面对一片可疑的泥浆和汤糊,怎么下脚,怎么避开混合在里面的鸡屎、猪粪,这差不多就是人生的终极考验,绝望,苍凉。

  这是大约四十年前的景象,至今记忆深刻。

  那时,祠堂是代家湾重要甚或唯一的地标。它位于村里几条道路交会的中心。本是李氏宗祠,只剩一座空房子,做着村里小学。那时,村里每户人家大门都有木质的,或是青石板的门槛。这门槛,我以为它顶大的一个作用,就是刮泥巴。雨天走路到家,谁个脚上不带着几斤泥巴?进门之前,就在门槛上把泥巴刮一刮。当然,门前有石阶的,应该在石阶上先刮一遍。那时,村里每户人家还都有一个器具:拍板。整木做成,一头厚,侧面呈三角形,底部平平,一头是把柄。它最光荣的使命,是建房时用来平整土墙墙面。它最日常的用途,却是雨后放晴,在泥巴将干未干时,将各家院坝已被踏得坑坑洼洼的地面,重新平整过来。太阳初照,就听见村里各处“啪啪”声此起彼伏,一时热闹,别有一种清新、舒畅。

  拍板只拍各家院坝,不会拿去拍路。放心,雨天踩得万峰磅礴的土路,在下一场雨到来之前,又会被往来反复的人畜脚步踩回原形,多少有些平坦的样子。

  上学的村道,只要不下雨,就很可爱,打一双赤脚亲吻大地,简直是享受。一下雨,面对那一种蕴藉丰富、旖旎多姿,不管赤脚不赤脚,都是战战兢兢、举步维艰的。那时,我便生出一个梦想:哪一天要把代家湾的土路全都铺上石板,那就太美了!

  不是水泥,就是石板,以一个还没怎么出过村的代家湾普通少年的见识,我只能想到这种奢华了。石板质地坚硬,人畜走多了就青光发亮。这东西就地取材,代家湾很容易找到,代家湾不好找了,北面山上的青石村多的是。石板费工的话,石子也行,砂土也行。石子、砂土渗水,不会变成烂泥。一下雨,这石板路、砂石路就冲洗得干干净净了,没有泥巴,没有粪便,就是爬着虫子,那也不是大问题了,因为看得清清楚楚,不会一脚踩到那些光滑蠕软的身体上。不仅去祠堂,去香树坪姑奶奶家,又从香树坪去公社,去培石外婆家……所有代家湾村里的和从村里走出去的路,全都铺成石板路、砂石路。所有的人,到祠堂,到公社,走亲戚,几趟子回来,鞋还是那双鞋,裤子还是那条裤子,人还是那个人,精精神神的,没有因为一身烂泥巴和粪臭而哭丧着脸。到家,各家院坝也都用石板铺好了,雨水一冲,也是干干净净的,各家门槛也不用刮泥巴了,干干净净的。拍板除了拍墙,平时也真用不上了,可以当柴烧了。村里各处都是干干净净的。鸡啊,猪啊,一律圈养着,没有人家好意思随便放出来,弄脏自家的院坝了……

  我做着这个有关村道的美梦,总觉得那是很奢侈的,不大可能实现,我绝没有想到:它居然真的实现了,而且比我梦想的还高级,还漂亮!

  一条总长约十公里、宽四米五、厚二十公分,表面带有摩擦刻槽,里侧建有排水沟,外沿安装波形镀锌防护栏的水泥混凝土道路,与邻近的龙卧村硬化村道接头,从四社白坝向家屋场开始,往东,穿三社李家屋场,又穿二社李家屋场,经新建的代家湾村校,从翻修一新的祠堂背后绕过,斜上朝小步井爬坡一公里,继而折回,转南,过溪沟,穿九社李家屋场,上六社阴坡徐家屋场,回折向西,抵五社向家屋场,出上溪沟,爬坡,最后在香树坪搭上贺家村的硬化村道。

  在香树坪眺望低洼处的代家湾,水泥公路紧紧贴附在村庄的肌体上,顺着山梁、沟湾、田坡蜿蜒而行,时不时隐藏身段,但很快又会冒出来。是像一个小孩,是刚会走路刚会跑动,有些跌跌撞撞地,有些兴高采烈地,绕过来,又绕过去,不亦乐乎地跑着,是要跑到每个人面前,笑一阵,又跑开去,拉他不住。

  青灰的天空下,灰白的公路路面反射着天光,比天空还亮一些,在村庄偏深色的背景上,更是格外地显得光亮,简直像一条发光的带子,让整个村庄都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十来平方公里的山窝子,李、向、徐三姓五六百户人家,就让这光带紧紧串在一起,无论砖混平房、土墙瓦屋,都亮堂了。就有几处房屋稍偏,落了单,也是离开公路不远的,有稍窄的便道与公路连通,也在公路温暖的光芒中。

  从代家湾出发,四米五宽的硬化村道向西与毗邻的贺家、龙窝村村道连通,之后接入八米五宽的抱龙镇乡道同时也是到巫山的县道以及连通重庆、湖北的S102省道,继而连接二十四米宽的双向四车道G42沪蓉高速公路……代家湾,在解决十公里硬化村道的关键问题之后,就这么方便地迅速地连通了中国,把自己融进一个比一个大的交通网络中。北京、上海、深圳、烟台、呼和浩特、成都、石河子……所有代家湾老少爷们求学、务工、生活的地方,都成为手机导航系统的一个点,或是反过来,代家湾成为所有这些出发地的目的地,轻轻一点,一条卫星观照的道路瞬间规划妥当,无论山高水长,送你返回家乡。

  代家湾,仿佛成为全国公路交通交汇的中心。

  巫山至巫溪、巫山至建始的两条高速公路正加快建设,巫山机场已经通航,过境巫山并设始发站的郑渝高铁即将通车,巫山长江黄金水道通航升级……巫山“水、陆、空、铁”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实现,凭借未来越加完善的现代交通体系,代家湾,与世界的连通也必然越加便捷。

  多么偏僻、封闭的村子,巫山山脉中一个普通的山窝子,几乎没有什么资源,好山好水都没有,世世代代老老实实地、平平淡淡地存活着,没有消亡,但也不见着希望,就因为还有村民在此生息,如今便通了公路,并且通得彻底——出村,东西南北无所不通;村内,社社连通。公路之外,村中连片耕地,也专门建有水泥砂灰抹面的耕作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方便村民下田干活,平坦处还可供摩托、三轮来去。

  在村里走路,想粘点泥都不容易了,除非自己跳进田里去。

  当我停了车,在香树坪向东眺望处于低洼位置的代家湾,眺望四十年前的梦境,遥远而迫近,虚幻而真切,让人疑惑,让人激奋。真的,那一刻,我心潮起伏,还有些热泪盈眶,我忍不住伸出手,指点村庄,对旁人说了一句废话:“看,代家湾的路!”好像别人都没看到,只有我发现了一样。

  我的脚有些发痒,它想蹬掉鞋子、袜子,去村道上跑一跑,巨大的喜悦使它蠢蠢欲动。

  我看到,一条光辉的村道,像是一条长长的洁白的哈达,轻轻律动着,带着村庄,带着我们更多更大的梦想,奔向远方。

2019年5月17日,巫山竹里馆

徐永泉先生、谭双吾先生对此文提出了修改意见,黄玉斌先生对公路建设相关问题提供了咨询,在此谨致谢忱。

(选自“乡土耕读微信公号)


主  编/刘庆芳

微 信 号/46126945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