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峡水库淹没前的大昌古镇,原汁原味

 闲云野鹤b8ooo1 2019-11-04

1997年-渝疆万里行:“到了大宁大昌,三年不想家乡”

(总第48集)

大宁河风光,大昌古镇

沿大宁河一路北上,出滴翠峡不远处,便是一片广袤肥沃的平地。一湾绿水,怀抱一座古城,这就是巫山县大昌古镇。“到了大宁大昌,三年不想家乡”,一句民谣便促使我们去探个究竟。

如今的巫山、巫溪,历史上曾都叫“巫县”。宋朝时巫县属大宁监,后称大宁州管辖。在今天的巫溪县宁厂镜内,有一泉水,称为盐泉。盐泉终日流淌,百姓便将泉水熬制成盐。这里恃盐而兴,有“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之说,大昌古镇便因盐业兴旺,呈现出一派“吴蜀之货,咸萃于此”的繁荣。既然繁荣,俨然都市一般,加上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看来,“3年不想家乡”绝不是夸大其辞。

大昌古镇的建筑,现在只有南街和北街古风犹存。这座建于清朝初年,繁衍了13代人的温家大院,是大昌古镇的典型代表。据说一位走红歌星曾在这里拍过音乐电视,主人提起此事,尤为自豪。

大昌古镇的建筑风格,跟四川盆地中的许多古镇一样,别无二致,唯有那梯级式山墙带有浓郁的江南韵味,也许是江浙盐商荟萃于此的痕迹吧?

采访车趟过小河,去移民新村采访

大昌古镇恃盐而兴,也因盐而衰。宁河流域很少看到往日盐商云集的兴旺景象了。值得一提的是,这座远离长江但海拔很低的古城,也将成为三峡库区的水底世界。当我们的采访车趟过这宽深的河流,去大昌镇移民新区采访时,我们便看到了大昌的前景和希望。大昌镇洋河村不等不靠,主动移民,让大昌新城在高峡平湖边重新崛起。

李佳明:要到第三期水位才能淹到你们村?

巫山县大昌镇洋河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兴旺:是的。

李佳明:为什么现在全村就大搞移民安置呢?

刘兴旺:因为我们村和全村的移民都要求早搬,早致富,自觉移民,主动移民。

10年后,当三峡大坝矗立之日,那时的大昌,将又是一派新的繁荣和昌盛景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