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300+人已关注“西郭书生”
一个国家要想长久保持统一,其国内行政区域的划分必然充分考虑区域制衡原则,即: 任何一个行政区域企图分离叛乱时,中央政府都能从毗邻地区方便地扼住其咽喉,而实施镇压; 任何一个行政区域割据后,都会在经济上、军事上处于孤立状态,难以长存。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国家,也是拥有独一无二数千年统一传统的大国,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文化传统和人口优势之外,关键就在于这方面的制度探索与建设,并与文化传统和人口优势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从秦汉时期的郡县分封制,到元朝的行省制,经过历代的实践探索,中国各区域的划分,充分地体现了山河相制策略,典型的如把汉中划归陕西而非四川,把处于同一盆地的南阳、襄阳分别划归河南、湖北。 “山河相制”就是把不同民族,不同方言,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习俗的群体放一起,把同文同种的割裂开来,以便于统治和制裁不同群体;在划分行政区域时,出于军事目的,结合山河地形,将相关的战略要地、屏障划给不同的行政区内,以便相互制衡。 “山河相制”策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把汉中划给陕西,而非四川(此处的四川并非行政上的四川省,而是文化上的大四川地区)。把南阳盆地的南阳和襄阳分别划归河南、湖北。 从地形上讲,汉中被绵延的秦岭隔绝在渭河谷底南边,而更加接近四川盆地。 无论是地理、气候,还是语言、饮食、人文风俗,汉中都更接近四川盆地,而与关中平原差异较大,似乎更应该划入四川。 然而,蜀道艰险,雄才大略的魏武帝曹操统军平定汉中张鲁,亲身领略了褒斜道的艰险之后,几次评价道:“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 李白更长叹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如果将汉中和四川盆地划入同一区域,一旦四川当权者与北方的中央政权分离而割据对抗,就可以轻易堵塞蜀道,阻击来自北方的军队。 自从秦国将巴蜀纳为郡县以来,除蜀汉政权与中原政权分庭抗礼逐鹿天下之外,四川盆地曾多次发生企图裂土分疆的叛乱,先后建立过成汉、前蜀、后蜀等游离于中原王朝之外的割据政权,动辄延续数十年。
正是鉴于蜀地的历史和现实,李白才在《蜀道难》中 发出了深远的感慨忧虑,翻译成现代汉语如下: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驻守蜀地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大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 明末清初的欧阳直公在《蜀警录》中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 元朝实施行省制,将汉中划入陕西,割裂了巴蜀的完整局面,使得大四川地区失去了门户,难以形成对抗中央的势力。 一旦四川再度发生叛乱,中央政府平叛军队由于已经掌握了汉中,进军成都平原平叛就会轻易许多。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引用杨洪评价:“汉中,益州咽喉,若无汉中,是无蜀也”。 (蜀道 同时,这样的格局又会有效地威慑、遏制掌握四川地方政权者潜在的叛乱割据意图。 正因为如此,自从汉中划入陕西省后,再未发生过四川地方政府主动割据叛乱的事情,更不用说形成割据四川几十年的割据政权了。 而明末清初盘踞四川的杀人魔王张献忠,也很快被清政府剿灭。 南阳和襄阳,两者明明同在南阳盆地,方言、民俗、饮食没有什么两样,却分属河南、湖北两省。 河南若想独立,盆地南边的襄阳不归河南管,襄阳附近的随州、荆州、汉中一带的部队可随时进发河南。 湖北若想独立,郑州、洛阳一带的部队可随时从湖北的北大门襄阳南下。 不将南阳盆地单独划分为一省,更是断绝了南阳盆地关起门来闹独立的可能。 同样,徐州划归江苏,而非方言风俗更相似的山东;明朝时的南直隶在清朝拆分为江苏、安徽两省,且安徽省界距离江苏省会南京不远; 把古徽州六县之一的“婺源”划归给江西。
广东潮汕民风更接近福建,河南三门峡在古代叫“陕原”,陕西的名称来源就在于此,三门峡的风俗人情更接近陕西,阿坝属四川不属西藏,甘肃地理狭长分割开内蒙宁夏和西藏。 这些,都属于“山河相制”,是中国几千年的帝王术。 西郭书生 西郭书生,笔名董守一。 出生于湖北省襄阳市区西边的保康县后坪镇。平素喜好摄影,爱文艺。 入佛门六根不净,进商界智谋不足,混文化圈才艺不佳。 闲暇时写几首歪诗,不成篇章,只求有趣。 毁誉褒贬,一任世情。 目前300+人已关注“西郭书生”
转发分享 好运将常伴您 |
|